本申请涉及磁驱输送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转换定子及具有其的磁驱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1、通过磁悬浮技术实现工件的输送,具有输送速度快、维护成本低、灵活性较高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在磁悬浮输送线的应用场景中,常常涉及到单条导轨分流或多条导轨合流的情况。
2、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单独的中转机构,例如转台、横移平台等中转机构首先与输出工件的导轨对接,待工件移动至中转机构上后,中转机构进行转向或移动,从而与输入工件的导轨对接,以将工件从输出导轨转运至输入导轨上。在该过程中,中转机构需要分别与输出导轨和输入导轨对接配合,对接速度较慢,极大的影响了输送线的输送效率。
3、另外一些技术中,通过在侧面设置磁吸装置,实现动子的换向,但是磁吸换向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转换定子,该轨道转换定子能够通过直接接触动子的方式,辅助动子在轨道转换定子上进行换向,提高动子的移动流畅性,以及换向速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转换定子,用于磁驱输送系统,所述轨道转换定子具有合流端、第一分流端以及第二分流端,所述轨道转换定子包括:基座;第一输送轨道,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合流端与所述第一分流端之间,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包括第一电枢绕组,所述第一电枢绕组用于驱动磁驱输送系统的动子在所述合流端与所述第一分流端之间运动;第二输送轨道,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合流端与所述第二分流端之间,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包括第二电枢绕组,所述第二电枢绕组用于驱动所述动子在所述合流端与所述第二分流端之间运动;换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其中,所述第一导向件限定出第一滑槽,或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共同限定出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可伸缩动作的第一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顶升时,通过接触所述动子的方式作用于所述动子,以引导所述动子从所述合流端运动至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所述第二导向件限定出第二滑槽,或所述第二导向件和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共同限定出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可伸缩动作的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件顶升时,通过接触所述动子的方式作用于所述动子,以引导所述动子从所述合流端运动至所述第一输送轨道。
3、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驱输送系统,包括: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动子,设有永磁阵列和伸缩万向轮,所述伸缩万向轮相对于所述动子可伸缩,所述换向结构通过调节所述伸缩万向轮的伸缩状态,以引导所述动子从所述合流端运动至所述第一输送轨道,或者引导所述动子从所述合流端运动至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其中,所述第一电枢绕组通电时与所述永磁阵列磁耦合,以驱动所述动子在所述合流端与所述第一分流端之间运动;所述第二电枢绕组通电时与所述永磁阵列磁耦合,以驱动所述动子在所述合流端与所述第二分流端之间运动。
4、本申请磁驱输送系统的轨道转换定子,设置可伸缩动作的第一伸缩件以及第二伸缩件,通过直接接触动子的方式对动子施加作用力,辅助动子在轨道转换定子上进行换向,相对于通过磁耦合等非接触动子对动子施加作用,对动子施加的作用更为可靠,从而提高动子的移动流畅性,动子的换向速度更快。
1.一种轨道转换定子,用于磁驱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转换定子具有合流端、第一分流端以及第二分流端,所述轨道转换定子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件邻近所述合流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件设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和/或槽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件背向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的一侧具有第一导向面,从所述合流端至所述第一分流端,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在所述第一滑槽的深度方向的间距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包括第一挡肩,所述第一挡肩设置于所述基座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宽度方向的远离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一侧,所述第一挡肩和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滑槽;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包括第一挡肩和第一靠肩,所述第一挡肩设置于所述基座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宽度方向的远离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一侧,所述第一靠肩位于所述第一挡肩和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之间,所述第一挡肩和所述第一靠肩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滑槽;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宽度方向的远离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中心线为向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方向凸出的弧线,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中心线为直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向件包括第三挡肩,所述第三挡肩设置于所述基座且位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宽度方向的靠近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一侧,所述第三挡肩和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三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向件包括第三挡肩和第三靠肩,所述第三挡肩设置于所述基座且位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宽度方向的靠近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一侧,所述第三靠肩位于所述第三挡肩和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之间,所述第三挡肩和所述第三靠肩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三滑槽。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三导向件和所述基座构造为一体式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槽的远离所述第二分流端的一侧的槽壁具有第三导向面,从所述合流端至所述第二分流端,所述第三导向面与所述第三滑槽的槽底在所述第三滑槽的深度方向的间距逐渐减小。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槽内设有可拆卸的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第三滑槽的远离所述第二分流端的一侧,所述挡块背向所述第三滑槽的槽底的一侧具有第三导向面,从所述合流端至所述第二分流端,所述第三导向面与所述第三滑槽的槽底在所述第三滑槽的深度方向的间距逐渐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中心线为向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方向凸出的弧线,所述第一滑槽的中心线为向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方向凸出的弧线,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中心线的圆心与所述第一滑槽的中心线的圆心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驱输送系统的轨道定子具有相对设有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分流端适于与所述轨道定子的第一端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安装槽,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以及所述第二输送轨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转换定子还具有第三分流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结构包括: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导向件位于所述第三输送轨道的宽度方向的远离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可伸缩动作的第四伸缩件,所述第四伸缩件沿所述第四滑槽的远离所述合流端的槽壁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四伸缩件顶升时,通过接触所述动子的方式作用于所述动子,以引导所述动子从所述合流端运动至所述第三输送轨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可伸缩动作的第五伸缩件,从所述合流端至所述第二分流端的方向,所述第二伸缩件、所述第四伸缩件和所述第五伸缩件依次排布;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可伸缩动作的第六伸缩件,所述动子在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和所述第三输送轨道之间运动时,所述第六伸缩件顶升。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导向件包括第四挡肩,所述第四挡肩设置于所述基座且位于所述第三输送轨道的宽度方向的远离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一侧,所述第四挡肩和所述第三输送轨道共同限定出所述第四滑槽。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导向件包括第四挡肩和第四靠肩,所述第四挡肩设置于所述基座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宽度方向的远离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一侧,所述第四靠肩位于所述第四挡肩和所述第三输送轨道之间,所述第四挡肩和所述第四靠肩共同限定出所述第四滑槽。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一体式结构;或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和所述第三输送轨道位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相对两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端的延长线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圆心;和/或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为第一集成电路板,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为第二集成电路板,所述第三输送轨道为第三集成电路板,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和所述第三集成电路板为分体结构或者为一体结构。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和所述第三集成电路板位于所述基座的下方且构造为一体式平板。
3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和所述第三集成电路板位于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和所述第三集成电路板构造为一体式结构;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电磁换向驱动件,所述电磁换向驱动件邻近所述合流端设置;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转换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转换定子的布置方式为以下至少一种:
33.一种磁驱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磁驱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转换定子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两个所述轨道转换定子邻接,对于邻接的两个所述轨道转换定子的连接方式为以下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