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自行车转轴孔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27  4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自行车转轴孔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1、现有的车架转轴区域用碳纤维片状模塑料(smc)和金属件内埋做成型实心,然后机械加工出转轴孔,该工艺虽然也能满足座管(st)转轴通孔的效果,但是因为金属内埋件外周上均包覆有碳纤维,导致实心区域体积偏多,使得转轴区域的实心区域重量过重,无法满足碳纤维产品轻量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自行车转轴孔成型工艺,以减小碳纤维自行车的重量,满足轻量化要求。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纤维自行车转轴孔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碳纤维车架,所述碳纤维车架包括中空结构的转轴区,所述转轴区包括第一安装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预设厚度,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第二预设厚度;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开设第一安装孔且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开设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均为由内侧至外侧呈开口变大的喇叭状;提供第一金属件以及第二金属件,所述第一金属件包括第一杆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杆部一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金属件包括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杆部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金属件包括第二杆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杆部一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金属件包括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二杆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一金属件的所述第一杆部自所述第一安装孔伸入所述碳纤维车架中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胶粘连接,且将所述第二金属件的所述第二杆部自所述第二安装孔伸入所述碳纤维车架中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胶粘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形成所述转轴孔。

    3、优选地,所述第一杆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子杆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子杆部连接的第二子杆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三子杆部以及与所述第三子杆部连接的第四子杆部,所述第二子杆部套设于所述第四子杆部的外侧面上且所述第二子杆部与所述第四子杆部限位连接以形成所述转轴孔。

    4、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开设第一安装孔且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开设第二安装孔包括:采用刀具对所述第一安装部加工并形成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的侧壁为由内侧至外侧呈开口变大的喇叭状;采用刀具对所述第二安装部加工并形成第二槽孔,所述第二槽孔的侧壁为由内侧至外侧呈开口变大的喇叭状;去除所述第一槽孔的底壁以及所述第二槽孔的底壁以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

    5、优选地,将所述第一金属件的所述第一杆部自所述第一安装孔伸入所述碳纤维车架中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胶粘连接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上涂覆第一粘胶以及在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壁上涂覆第二粘胶。

    6、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呈环状设置以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形成第一填胶间隙,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呈环状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形成第二填胶间隙。

    7、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凸起高度为大于或等于0.1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2毫米,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凸起高度为大于或等于0.1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2毫米。

    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相对的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二金属件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相对的第二外侧面,将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第二杆部自所述第二安装孔伸入所述碳纤维车架中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胶粘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形成所述转轴孔步骤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外侧面以及所述第一外侧面周侧的转轴区贴附第一碳纤维纱层,以及对所述第二外侧面以及所述第二外侧面周侧的转轴区贴附第二碳纤维纱层;对所述第一碳纤维纱层以及所述第二碳纤维纱层进行加热固化。

    9、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外侧的一端预设第一厚度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外侧的一端预设第二厚度区域,对所述第一碳纤维纱层以及所述第二碳纤维纱层进行加热固化步骤之后,还包括:分别对所述第一厚度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厚度区域机加工以形成所需厚度的转轴孔。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面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杆部的外表面的延长面之间的距离为大于或等于8毫米,所述第二连接面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二杆部的外表面的延长面之间的距离为大于或等于8毫米。

    11、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厚度为大于或等于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0毫米,所述第二预设厚度为大于或等于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0毫米。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首先在转轴区设置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再通过分体的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分别粘接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上,从而使得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的外周没有碳纤维纱包裹以使得碳纤维车架的重量更小,满足碳纤维车架轻量化的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碳纤维自行车转轴孔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自行车转轴孔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子杆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子杆部连接的第二子杆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三子杆部以及与所述第三子杆部连接的第四子杆部,所述第二子杆部套设于所述第四子杆部的外侧面上且所述第二子杆部与所述第四子杆部限位连接以形成所述转轴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自行车转轴孔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开设第一安装孔且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开设第二安装孔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自行车转轴孔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金属件的所述第一杆部自所述第一安装孔伸入所述碳纤维车架中并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胶粘连接步骤之前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自行车转轴孔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呈环状设置以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形成第一填胶间隙,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呈环状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形成第二填胶间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自行车转轴孔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凸起高度为大于或等于0.1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2毫米,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凸起高度为大于或等于0.1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0.2毫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自行车转轴孔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相对的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相对的第二外侧面,将所述第二金属件的所述第二杆部自所述第二安装孔伸入所述碳纤维车架中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胶粘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形成所述转轴孔步骤之后还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纤维自行车转轴孔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外侧的一端预设第一厚度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外侧的一端预设第二厚度区域,对所述第一碳纤维纱层以及所述第二碳纤维纱层进行加热固化步骤之后,还包括: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自行车转轴孔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杆部的外表面的延长面之间的距离为大于或等于8毫米,所述第二连接面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二杆部的外表面的延长面之间的距离为大于或等于8毫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自行车转轴孔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厚度为大于或等于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0毫米,所述第二预设厚度为大于或等于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0毫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纤维自行车转轴孔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碳纤维车架,碳纤维车架包括中空结构的转轴区,转轴区包括第一安装部以及与第一安装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部,在第一安装部上开设第一安装孔且在第二安装部上开设第二安装孔;提供第一金属件以及第二金属件,第一金属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对应第一安装孔设置的第一连接面;第二金属件包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包括对应第二安装孔设置第二连接面;将第一连接面与第一安装孔胶粘连接,且将第二连接面与第二安装孔胶粘连接。本发明通过分体的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分别粘接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上,从而使得碳纤维车架的重量更小,满足碳纤维车架轻量化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松,杨志艺,梁立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泰合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922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