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载量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专利2025-11-19  3


    本技术属于车辆,尤其涉及一种碳载量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目前颗粒捕集器(gasoline particle filter,gpf)应用于汽油车辆越来越广泛,颗粒捕集器的再生安全是发动机后处理系统稳定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现有技术是通过颗粒捕集器再生速率模型对碳载量进行校准,但再生速率模型预测碳载量的准确度不能满足多工况的碳再生的需求。

    2、现有技术存在在多工况场景下再生速率模型预测碳载量的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载量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在多工况场景下再生速率模型预测碳载量的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载量的控制方法,包括:

    3、获取颗粒捕集器的状态参数、海拔高度、断油标识位、驻车再生标识位、车辆工况及排气流量;

    4、基于所述状态参数、所述海拔高度、所述车辆工况及所述断油标识位,确定第一再生总速率,其中,第一再生总速率为行车再生总速率;

    5、基于所述状态参数和所述海拔高度,确定第二再生总速率,其中,第二再生总速率为驻车再生总速率;

    6、基于驻车再生标识位、所述第一再生总速率及所述第二再生总速率,确定第三再生总速率,其中,第三再生总速率为参与碳载量模型的再生总速率;

    7、基于所述状态参数、最大碳量燃烧速率曲线、所述第三再生总速率及所述排气流量对应的燃烧速率修正系数,控制所述碳载量的碳再生总速率。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状态参数包括燃烧温度、氧含量及老化时间;

    9、基于所述状态参数、所述海拔高度,所述车辆工况及所述断油标识位,确定第一再生总速率,包括:

    10、基于所述燃烧温度、所述氧含量、所述老化时间及所述海拔高度,分别确定主动再生总速率和被动再生总速率;

    11、基于所述燃烧温度、所述车辆工况、所述断油标识位、所述主动再生总速率及所述被动再生总速率,确定第一再生总速率。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烧温度包括主动燃烧温度和被动燃烧温度;

    13、基于所述燃烧温度、所述氧含量、所述老化时间及所述海拔高度,分别确定主动再生总速率和被动再生总速率,包括:

    14、基于所述主动燃烧温度、所述氧含量、所述老化时间及所述海拔高度,确定主动再生总速率;

    15、基于所述被动燃烧温度、所述氧含量、所述老化时间及所述海拔高度,确定被动再生总速率。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主动燃烧温度、所述氧含量、所述老化时间及所述海拔高度,确定主动再生总速率,包括:

    17、基于所述主动燃烧温度和所述氧含量,确定主动再生速率;

    18、基于所述主动燃烧温度和所述海拔高度,确定第一修正系数,其中,所述第一修正系数为海拔主动再生修正系数;

    19、基于所述主动再生速率和所述第一修正系数,确定主动再生修正速率;

    20、基于所述主动燃烧温度和所述老化时间,确定第二修正系数,其中,所述第二修正系数为老化主动再生修正系数;

    21、基于主动再生修正速率和所述第二修正系数,确定主动再生总速率。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被动燃烧温度、所述氧含量、所述老化时间及所述海拔高度,确定被动再生总速率,包括:

    23、基于所述被动燃烧温度和所述海拔高度,确定第三修正系数,其中,所述第三修正系数为海拔被动再生修正系数;

    24、基于所述被动燃烧温度和所述老化时间,确定第四修正系数,其中,所述第四修正系数为老化被动再生修正系数;

    25、基于所述第三修正系数和所述第四修正系数,确定第五修正系数,其中,所述第五修正系数为海拔老化被动再生修正系数;

    26、基于所述被动燃烧温度和所述氧含量,确定被动再生速率;

    27、基于所述第五修正系数和所述被动再生速率,确定被动再生总速率。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工况包括断油工况和再生工况;

    29、基于所述燃烧温度、所述车辆工况、所述断油标识位、所述主动再生总速率及所述被动再生总速率,确定第一再生总速率,确定第一再生总速率,包括:

    30、若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断油工况,且所述断油标识位置位,经过第一复位延迟时间后确定所述被动再生总速率为工况再生总速率;

    31、若所述车辆处于所述再生工况,且所述断油标识位不置位,确定所述主动再生总速率为所述工况再生总速率;

    32、基于所述燃烧温度和滤波时间曲线,输出所述燃烧温度对应的滤波时间,确定滤波时间为第二复位延迟时间;

    33、基于所述工况再生总速率和所述第二复位延迟时间,确定第一再生总速率。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状态参数包括燃烧温度、氧含量及老化时间,所述燃烧温度还包括驻车燃烧温度;

    35、基于所述状态参数和所述海拔高度,确定第二再生总速率,包括:

    36、基于所述驻车燃烧温度和所述海拔高度,确定第六修正系数,其中,所述第六修正系数为海拔驻车再生修正系数;

    37、基于所述驻车燃烧温度和所述老化时间,确定第七修正系数,其中,所述第七修正系数为老化驻车再生修正系数;

    38、基于所述第六修正系数和所述第七修正系数,确定第八修正系数,其中,所述第八修正系数为海拔老化驻车再生修正系数;

    39、基于所述驻车燃烧温度和所述氧含量,确定驻车再生速率;

    40、基于所述第八修正系数和所述驻车再生速率,确定所述第二再生总速率。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驻车再生标识位、所述第一再生总速率及所述第二再生总速率,确定第三再生总速率,包括:

    42、若驻车再生标识位置位,确定所述第二再生总速率为第三再生总速率;

    43、若驻车再生标识位不置位,确定所述第一再生总速率为第三再生总速率。

    4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状态参数还包括碳载量;

    45、基于所述状态参数、最大碳量燃烧速率曲线、所述第三再生总速率及所述排气流量对应的燃烧速率修正系数,控制所述碳载量的碳再生总速率,包括:

    46、基于所述碳载量和所述最大碳量燃烧速率曲线,确定所述碳载量对应的燃烧速率;

    47、基于所述燃烧速率和第三再生总速率,确定燃烧再生速率;

    48、基于所述燃烧再生速率和与所述排气流量对应的燃烧速率修正系数,控制所述碳载量的碳再生总速率。

    4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内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0、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载量的控制装置,包括:

    51、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颗粒捕集器的状态参数、海拔高度、断油标识位、驻车再生标识位、车辆工况及排气流量;

    52、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状态参数、所述海拔高度,所述车辆工况及所述断油标识位,确定第一再生总速率,其中,第一再生总速率为行车再生总速率;

    53、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状态参数和所述海拔高度,确定第二再生总速率,其中,第二再生总速率为驻车再生总速率;

    54、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驻车再生标识位、所述第一再生总速率及所述第二再生总速率,确定第三再生总速率,其中,第三再生总速率为参与碳载量模型的再生总速率;

    55、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状态参数、最大碳量燃烧速率曲线、所述第三再生总速率及所述排气流量对应的燃烧速率修正系数,控制所述碳载量的碳再生总速率。

    56、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内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7、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内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8、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内容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59、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60、本技术实施例通过颗粒捕集器的状态参数、海拔高度、车辆工况及断油标识位,确定行车再生总速率和驻车再生总速率;再集合驻车再生标识位确定参与碳载量模型的再生总速率,并加入最大碳量燃烧速率曲线及排气流量对应的燃烧速率修正系数对于碳再生总速率的影响,以控制碳载量的碳再生总速率,从而避免了颗粒捕集器再生不充分或燃油的浪费,降低了颗粒捕集器载体破损、烧蚀或仪表误报碳载量超限值的故障率,提高了车辆预测碳再生过程的准确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碳载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参数包括燃烧温度、氧含量及老化时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温度包括主动燃烧温度和被动燃烧温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主动燃烧温度、所述氧含量、所述老化时间及所述海拔高度,确定主动再生总速率,包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被动燃烧温度、所述氧含量、所述老化时间及所述海拔高度,确定被动再生总速率,包括: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工况包括断油工况和再生工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参数包括燃烧温度、氧含量及老化时间,所述燃烧温度还包括驻车燃烧温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驻车再生标识位、所述第一再生总速率及所述第二再生总速率,确定第三再生总速率,包括: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参数还包括碳载量;

    10.一种车辆,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碳载量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颗粒捕集器的状态参数、海拔高度、断油标识位、驻车再生标识位及排气流量;基于状态参数、海拔高度,车辆工况及所述断油标识位,确定第一再生总速率,第一再生总速率为行车再生总速率;基于状态参数和海拔高度,确定第二再生总速率,第二再生总速率为驻车再生总速率;基于驻车再生标识位、第一再生总速率及第二再生总速率,确定第三再生总速率;基于状态参数、最大碳量燃烧速率曲线、第三再生总速率及排气流量对应的燃烧速率修正系数,控制碳载量的碳再生总速率,提高了车辆预测碳再生过程的准确度。

    技术研发人员:史冬敏,闫海东,刘顺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921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