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闸门的水闸闸室流道结构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18  3


    本发明属于农田水利、市政、交通、机械设备装置及流体领域,涉及一种水闸闸室流道结构系统。


    背景技术:

    1、水闸是一种挡水、泄水建筑物,其作用是调节水位和控制泄流。常与其他建筑物(如堤坝、船闸、鱼道、筏道、水电站、泵站等)组成水利枢纽,是主要建筑物之一。

    2、闸门及启闭设备是设置在各种过水孔道上的控制设备,是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闸门的作用是在不同使用情况下按照运行要求,开启或关闭各种过水孔道,可靠地调节下泄流量和上、下游水位,以达到防洪、灌溉、发电、通航、过木及排沙、排冰、排漂等目的。一般将闸门、阀门统称为闸门。

    3、根据挡水面特征主要为平面闸门、弧形闸门。平面闸门根据运行方式有直升、横拉、转动、浮沉、横叠、升卧式等。弧形闸门为转动式。具体分类见表1:

    4、

    5、

    6、传统水闸一般设置一道工作闸门,两道检修闸门。目前水闸尚无在一个闸室内,设置两道工作闸门联合运行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结构形式。传统水闸的工作闸门运行需要较大的启闭设备及其布置空间。根据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的理念,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尤其是复合材料研究发展及广泛应用,研究水闸的控制设备——闸门及其运行关键技术系统,对基建投资、河湖生态环境、日常管理运行的影响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已有水闸需要较大的启闭设备及其布置空间、运行能耗较大、生态性较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大简化闸室、避免采用较大的启闭设备、减小布置空间、降低运行能耗、生态性较好的双闸门的水闸闸室流道结构系统,一个流道采用两扇工作闸门、充水流道及启闭设备联合作用结构,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双闸门的水闸闸室流道结构系统,包括闸室,所述闸室内设有连通内河侧和外河侧的水闸流道,所述水闸闸室流道结构系统包括内河侧工作闸门和外河侧工作闸门,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和外河侧工作闸门均位于水闸流道的中部,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靠近内河侧,所述外河侧工作闸门靠近外河侧,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与外河侧工作闸门之间为充水流道,所述充水流道的顶部设有通气孔,所述充水流道分别通过带有充水闸阀的充水管廊与内河侧、外河侧连通,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外河侧工作闸门和两个充水闸阀均与各自的启闭设备连接。

    4、进一步,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外河侧工作闸门分别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各自的启闭设备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可以采用比如拉杆及索链等各种常见的连接件实现。

    5、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的启闭设备位于内河侧的闸室上端,所述外河侧工作闸门的启闭设备位于外河侧的闸室上端。

    6、或者是,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外河侧工作闸门的启闭设备位于闸室中部上侧。

    7、再进一步,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包括内门板,所述内门板上端铰接在所述闸室中部连接块内河侧,所述内门板下端与闸室下部底板内河侧配合,内河侧工作闸门的启闭设备用于带动内门板向内河侧拉起或复位实现闸门开启和关闭;所述外河侧工作闸门包括外门板,所述外门板上端铰接在所述闸室中部连接块外河侧,所述外门板下端与闸室下部底板外河侧配合,外河侧工作闸门的启闭设备用于带动外门板向外河侧拉起或复位实现闸门开启和关闭。该结构为一种常用的实现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具体需根据双闸门各自的门板铰接及闸室流道配合位置,确定闸门运动的转动方向。

    8、更进一步,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外河侧工作闸门和两个充水闸阀对应的启闭设备均受控于控制中心。可以通过有线方式或者无线方式实现远程控制,具体实现方式采用现有技术的常用方式。

    9、本发明中,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外河侧工作闸门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类型的闸门,所述启闭设备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驱动方式实现。内河侧工作闸门、外河侧工作闸门的运行方式的类型为横轴或竖轴转动式,两道工作闸门之间的充水流道空间上方设置通气孔。所述充水流道为连接上下游及控制两道工作闸门之间的液体空间通道。

    10、依照本发明的结构方案,水闸的两道工作闸门、充水闸阀常闭。水闸开启排水:当内河侧水位较高,需向外河侧排水时,开启内河侧充水闸阀,两道工作闸门之间的水位与内河侧同高时,先开启内河侧工作闸门,再开启外河侧工作闸门;水闸开启引水:当外河侧水位较高,需向内河侧引水时,开启外河侧充水闸阀,两道工作闸门之间的水位与外河侧同高时,先开启外河侧工作闸门,再开启内河侧工作闸门;水闸关闭:严格按照上述顺序关闭,即高水位侧工作闸门先关闭,关闭两道工作闸门,最后关闭充水闸阀,水闸断流。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12、1、相对于现有技术,闸室结构大大简化,减小布置空间,尤其是地上空间,由于无需闸室上部或两侧建筑,车辆或者行人出入都很方便,不会带来任何影响;闸室上部荷载小,节省基建投资。

    13、2、运行节能:由于浮力作用,工作闸门开启时,工作闸门的启门力较小;工作闸门关闭时,由于水动力作用,高水位侧工作闸门自动关闭,断流后,低水位侧工作闸门自动关闭;尤其是对于单孔净宽小于等于6m的闸门,当闸门采用复合材料的拍门及液压启闭设备,闸门自重1~2吨,即便在极端情况(例如没电的情况下)也不用担心不能使用,更体现节能优势。

    14、3、运行管理信息化自动化:闸门启闭可以按动开关进行操作,不需要其他人为操控;双道工作闸门控制任意流量和水位,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15、4、生态优先:配合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水闸管理环境优美,景色通透,宜居生态,是一种新颖拦河建筑物。

    16、5、有利于河道系统治理,对于单孔净宽小于等于6m的闸门,闸室结构及闸门可进行模块化设计,闸门根据不同的需求让厂家进行订制及安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闸门的水闸闸室流道结构系统,包括闸室,所述闸室内设有连通内河侧和外河侧的水闸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闸闸室流道结构系统包括内河侧工作闸门和外河侧工作闸门,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和外河侧工作闸门均位于水闸流道的中部,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靠近内河侧,所述外河侧工作闸门靠近外河侧,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与外河侧工作闸门之间为充水流道,所述充水流道的顶部设有通气孔,所述充水流道分别通过带有充水闸阀的充水管廊与内河侧、外河侧连通,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外河侧工作闸门和两个充水闸阀均与各自的启闭设备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闸门的水闸闸室流道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外河侧工作闸门分别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各自的启闭设备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闸门的水闸闸室流道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的启闭设备位于内河侧的闸室上端,所述外河侧工作闸门的启闭设备位于外河侧的闸室上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闸门的水闸闸室流道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外河侧工作闸门的启闭设备位于闸室中部上侧。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闸门的水闸闸室流道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包括内门板,所述内门板上端铰接在所述闸室中部连接块内河侧,所述内门板下端与闸室下部底板内河侧配合,内河侧工作闸门的启闭设备用于带动内门板向内河侧拉起或复位实现闸门开启和关闭;所述外河侧工作闸门包括外门板,所述外门板上端铰接在所述闸室中部连接块外河侧,所述外门板下端与闸室下部底板外河侧配合,外河侧工作闸门的启闭设备用于带动外门板向外河侧拉起或复位实现闸门开启和关闭。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闸门的水闸闸室流道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外河侧工作闸门和两个充水闸阀对应的启闭设备均受控于控制中心。


    技术总结
    一种双闸门的水闸闸室流道结构系统,包括闸室,所述闸室内设有连通内河侧和外河侧的水闸流道,所述水闸闸室流道结构系统包括内河侧工作闸门和外河侧工作闸门,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和外河侧工作闸门均位于水闸流道的中部,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靠近内河侧,所述外河侧工作闸门靠近外河侧,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与外河侧工作闸门之间为充水流道,所述充水流道的顶部设有通气孔,所述充水流道分别通过带有充水闸阀的充水管廊与内河侧、外河侧连通,所述内河侧工作闸门、外河侧工作闸门和两个充水闸阀均与各自的启闭设备连接。本发明大大简化闸室、避免采用较大的启闭设备、减小布置空间、降低运行能耗、生态性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樊建苗,严斌,李树巍,樊冯郡,邵威磊,樊姚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920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