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声门罩导管,属于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1、喉罩(laryngeal mask,lm)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通常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使用。类似于面罩扣在口鼻外侧进行辅助呼吸一样,喉罩从患者口腔插入至喉部并罩在喉口外侧进行辅助呼吸。由于其属于声门上通气道的一种,因此又称为声门罩(glottis mask,gm)。喉罩的概念最早由英国麻醉师艾德万·布兰顿(archibald brain)于1983年提出。他设想一种能够更容易且有效地维持气道的装置,以替代传统的面罩和气管插管,布兰顿的设想最终形成世界上的第一款喉罩,并称为喉罩通气装置(laryngealmask airway,lma),通过膨胀的气囊固定在喉部,允许气体流入气道。2002年9月在南非举行的非洲医学大会上,唐·米勒(don miller)医生推出的流线型咽部气道(streamlinedliner of pharyngeal airway,slipa)获得广泛关注。这是一款免充气喉罩,强调了与声门上气道结构的线形贴合,并且具有由吹塑方法一次性成型的简洁造型。2003年,来自于巴基斯坦的默罕默德·阿斯拉姆·纳西尔(muhammed aslam nasir)博士发明了一款无套囊喉罩,并申请了专利,参见中国专利文献cn100531818c所公开的改进的通气装置。
2、随后的20年里喉罩虽然在材料的改进以及信息技术的结合应用方面(例如可视喉罩)有所进步,但大都是延续了以往的设计原理。但在2023年,中国专利文献cn116350891a公开了一种具有梨状窝内限位结构的声门罩,其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罩体的远端设置凸起的梨状窝配合限位部,更符合人体喉部解剖结构,能有效地插到梨状窝中与梨状窝配合形成声门罩的限位结构,起到稳固声门罩,确定声门罩放置到位的作用,能使医师有更好的操作感受,能减少插管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无论是充气套囊式的喉罩还是无套囊式的喉罩,密封作用都是一个重要特征,对于维持患者通畅的气道非常关键,其在插入患者口腔并罩在喉口上时,需要有效地与喉口进行密封性连接。
4、如图1-3所示,人类的口腔连通气管101和食管102,喉口103位于气管与食管的交汇处。喉口103是喉腔104的上口,由会厌上缘105a、杓状会厌襞106和杓间切迹107共同围成。声门108位于喉腔104内,也就是在喉口103的下部,是两瓣声带108a之间的开口。杓状会厌襞106是包裹韧带及肌纤维的三角形黏膜皱襞(褶皱-非骨性关节),从会厌的侧缘延伸到杓状软骨109,襞呈三角形、前方狭窄、后方宽,倾斜向下及向后倾斜。杓状会厌襞106在前面会被会厌105所束缚;在后面,会被杓状软骨109的顶端、小角软骨110及杓间切迹107所束缚。气管壁由环状软骨111支撑,因此不会塌陷,以保证通气顺畅,而食管102在正常情况下处于扁平状态,当食物进入后才将其撑起。环状软骨111位于甲状软骨112下方,形似指环,前部狭低,叫环状软骨弓111a,后部高而宽阔,叫环状软骨板111b,杓状软骨109与小角软骨110位于环状软骨板111b的上方。杓状软骨109的尖端与小角软骨110相连结。在呼吸时,会厌105抬起,喉口103打开使气管101能够通气,会厌105与舌根115之间形成会厌谷116;在进食过程中,会厌105垂下使喉口103封闭,以防止食物或水进入气管。在喉口103的两侧位于甲状软骨内面与环状软骨之间,黏膜下陷形成的深窝称梨状隐窝,确切地讲梨状窝并非“窝”,而是不规则间隙,在进食时食物或水落在会厌105上并向两侧滑落至梨状窝113内,经梨状窝113后再向下进入食管102,而并不是直接经环状软骨后区间隙114进入食管。
5、在喉罩的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为了保证喉罩形成良好的密封,通常会将罩体1的远端1b插入至环状软骨后区间隙114(即环状软骨板与咽后壁之间的间隙)内,使罩体1对环状软骨111施加向前侧的挤压力。由于罩体1的远端插入过深,会对环状软骨后区间隙114内的结缔组织造成破坏,因此在患者口腔内向外拔出喉罩时罩体上时常附着患者的身体组织和血液。同时,由于杓状会厌襞106呈倾斜状,因此喉口103为斜切状的开口,喉罩的罩体通常也被设置成远端薄、近端厚的形状以适配喉口103的构造,而传统喉罩的气道口大体上也是正对喉口,而不是正对声门,如图4所示,这就导致了喉罩内部气道与声门、气管之间形成s状弯折的路径,影响通气效率。而当进行气管插管的置入作业时,如图5所示,气管插管100需弯曲后正对喉口送入,进入喉口后再反向弯曲进入声门,而弯折的路径则在气管插管、支气管封堵器、内窥镜等医疗器具的导入过程中造成了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正对声门直接通气的声门罩导管。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声门罩导管,包括罩体以及连接于罩体的管体;所述罩体内侧形成凹腔,所述管体内设置有通气道连通至所述凹腔,并且通气道的通道口朝向罩体的远端;所述罩体的远端设有相互间隔的两个凸出的梨状窝配合部以及位于两个梨状窝配合部之间的凹进部;在所述声门罩导管的纵截面中,所述罩体上位于远端至所述通道口的部分为所述管体下壁的延长段,所述通道口能够实现正对声门直接通气。
3、所述梨状窝配合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凹进部的厚度。
4、所述梨状窝配合部向罩体内侧凸出于所述凹进部。
5、在所述罩体的外侧壁设置有呈弧形拱起的加厚部。
6、在所述凹腔的底壁上设置有弧形的凹陷部。
7、所述凹进部具有呈圆滑弧形倒角状的前端。
8、在至少一个所述梨状窝配合部的端部设置有远端开口,在所述管体的侧部设置有连通于所述远端开口的胃管通道。
9、两个所述梨状窝配合部的端部均设置有远端开口,两个所述胃管通道对称分布在所述管体的两侧。
10、在所述罩体内侧设置有会厌托。
11、在所述会厌托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板部,所述限位板部与会厌托之间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
12、所述限位板部的端部向远端方向延伸并突出于所述会厌托的端部。
13、在所述声门罩导管的纵截面中,所述会厌托为所述管体上壁的延长段。
14、所述会厌托的远端一侧具有楔形的导向面。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声门罩导管,所述罩体通过人体的口腔伸入到喉口位置,覆盖在人体的喉口上方,与人体的喉口形成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的密接,当梨状窝配合部插入至梨状窝内后,能够将梨状窝撑起;由于两个梨状窝配合部相对于凹进部为凸出状,因此凹进部不会插入至环状软骨板与咽后壁之间的间隙内,因而不会对该区域的结缔组织造成损伤,减缓病人术后痛苦;同时通气道的通道口朝向罩体的远端,并且在纵截面中罩体上位于远端至通道口之间的部分为所述管体下壁的延长段,气流在通道口向外吹出时并不是正对呈斜切面的喉口,而是正对位于喉口下方的声门,有助于提高通气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进行置入气管插管、支气管封堵器、内窥镜等器具的手术操作过程中,置入路径呈平滑弧线型,避免形成以往的s状弯折路径,在正常解剖及无占位性病变条件下置管成功率可达百分之百,有效提高置管效率,尤其是在急救及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为革命性的改变。
1.一种声门罩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以及连接于罩体的管体;所述罩体内侧形成凹腔,所述管体内设置有通气道连通至所述凹腔,并且通气道的通道口朝向罩体的远端;所述罩体的远端设有相互间隔的两个凸出的梨状窝配合部以及位于两个梨状窝配合部之间的凹进部;在所述声门罩导管的纵截面中,所述罩体上位于远端至所述通道口的部分为所述管体下壁的延长段,所述通道口能够实现正对声门直接通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门罩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梨状窝配合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凹进部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门罩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梨状窝配合部向罩体内侧凸出于所述凹进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门罩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体的外侧壁设置有呈弧形拱起的加厚部;在所述凹腔的底壁上设置有弧形的凹陷部。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声门罩导管,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梨状窝配合部的端部设置有远端开口,在所述管体的侧部设置有连通于所述远端开口的胃管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门罩导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梨状窝配合部的端部均设置有远端开口,两个所述胃管通道对称分布在所述管体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声门罩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体内侧设置有会厌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门罩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会厌托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板部,所述限位板部与会厌托之间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声门罩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部的端部向远端方向延伸并突出于所述会厌托的端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门罩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会厌托的远端一侧具有楔形的导向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