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17  3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具体为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1、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2、目前在建筑上用于混凝土现浇施工的模板支撑结构,普遍采用钢或木梁拼装成模板托架,利用钢或木杆搭建成脚手架构成托架支撑,并配合钢模板进行混凝土施工。

    3、现有这种搭建的模板支撑结构中在使用过程中不便根据模板高度的调整而进行同步调节,使用范围受限,且同时对于模板的支撑结构较为单一,支撑效果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降低了支撑结构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方便进行调整,便于操作,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提高了实用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底座、升降架和顶板,所述升降架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固定撑杆和与固定撑杆上端内部滑动连接的活动撑杆,且两个固定撑杆的下端均与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撑杆的上端均与顶板的下端固定连接;

    3、所述活动撑杆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杠,所述固定撑杆内部的底端开设有啮合腔,所述啮合腔的内部设置有与丝杠下端固定连接的从动轮,两个所述固定撑杆之间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啮合腔的内部,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从动轮和主动轮外侧壁啮合连接的的啮合轮,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主动轮下端固定连接的伺服电机;

    4、两个所述固定撑杆之间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电缸,所述支撑电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顶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支撑块相匹配的撑套。

    5、为了便于移动支撑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优选的,所述底座下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隐藏槽,四个所述隐藏槽的内部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隐藏槽内部的顶端均嵌入安装有驱动电缸,且驱动电缸的输出端与万向轮的上端固定连接。

    6、为了加强固定撑杆的承载强度和抗压强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三角架,所述加强三角架位于支撑座的下方。

    7、为了加强旋转轴旋转的稳定性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轴套座,所述轴套座与旋转轴的外侧壁活动连接。

    8、为了加强顶板和活动撑杆的连接强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优选的,所述活动撑杆上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顶板下端固定连接的加强筋。

    9、为了加强底座和固定撑杆之间的连接强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撑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与底座上端固定连接的加强肋板。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启动伺服电机,主动轮和左右两侧的啮合轮进行啮合,使旋转轴实现旋转的效果,进而方便带动另一侧的啮合轮与啮合腔内部的从动轮进行啮合,进一步使丝杠实现旋转的效果,丝杠进行旋转时,方便带动活动撑杆在固定撑杆内进行移动,使升降架的高度实现方便调整的目的,顶板固定安装于两个活动撑杆的上端,活动撑杆进行升降移动时,可以同步带动顶板进行升降,从而方便支撑建筑模板,且对顶板的高度进行调整,使支撑机构便于支撑不同高度的建筑模板。

    12、2.本实用新型,启动支撑电缸,使支撑块套接于撑套的内部,便于辅助支撑顶板,使顶板的承载强度调高,加强了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能,同时增强支撑效果。

    13、3.本实用新型,启动驱动电缸,方便带动万向轮进行移动,将万向轮从隐藏槽内移出,便于移动支撑结构,方便使用,且移动便捷,同时,可将万向轮收纳到隐藏槽内,保证底座不会随意移动,加强支撑机构的稳定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底座(2)、升降架(3)和顶板(5),所述升降架(3)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固定撑杆(301)和与固定撑杆(301)上端内部滑动连接的活动撑杆(302),且两个固定撑杆(301)的下端均与底座(2)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撑杆(302)的上端均与顶板(5)的下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下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隐藏槽(201),四个所述隐藏槽(201)的内部均设置有万向轮(202),所述隐藏槽(201)内部的顶端均嵌入安装有驱动电缸(203),且驱动电缸(203)的输出端与万向轮(202)的上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撑杆(301)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三角架(403),所述加强三角架(403)位于支撑座(402)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轴套座(308),所述轴套座(308)与旋转轴(306)的外侧壁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撑杆(302)上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顶板(5)下端固定连接的加强筋(5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撑杆(3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与底座(2)上端固定连接的加强肋板(309)。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的支撑结构,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底座、升降架和顶板,所述升降架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固定撑杆和与固定撑杆上端内部滑动连接的活动撑杆,且两个固定撑杆的下端均与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撑杆的上端均与顶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撑杆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杠,所述固定撑杆内部的底端开设有啮合腔,所述啮合腔的内部设置有与丝杠下端固定连接的从动轮,两个所述固定撑杆之间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啮合腔的内部,方便进行调整,便于操作,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立龙,蒋建军,熊青云,唐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法施科模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7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920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