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防渗漏结构,属于建筑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1、为了防止预浇的混凝土板材由于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及高低层差异沉降应力导致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在施工中经常在相邻的预浇板材之间预留后浇带,但由于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较差,易产生后浇带开裂的问题,不利于防止雨水渗入。
2、公告号为cn2180604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渗漏结构,包括呈对称设置的混凝土板,两侧所述混凝土板相互贴近的板壁处通过开设阶梯状结构的凹槽形成后浇带浇筑腔,后浇带浇筑腔内浇筑有结构后浇带,结构后浇带与后浇带浇筑腔之间的连接处位置的所有水平段上均开设有导水管道,所有导水管道内均填有填槽料,两侧混凝土板之间还设有用于封堵后浇带浇筑腔底部的模板;该专利通过延长雨水渗入后浇带与混凝土板之间的间隙的路径,通过导水管道与填料的配合、加热槽与调温组件的配合进行防水,后浇带结构复杂,不易施工,且需要在后浇带成型后拆除模板,拆除过程中施工人员置于后浇带下方,拆除时落下的粉尘不利于施工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防渗漏结构,防水结构简单,便于施工,且不需要拆除浇筑底板,避免产生大量粉尘影响施工人员健康。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防渗漏结构,包括两相邻设置的预浇板材,用于连接两预浇板材底部的浇筑底板;两所述预浇板材相对的侧壁倾斜设置,并与所述浇筑底板围合形成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后浇带,后浇带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多个混凝土浇筑层;每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层的两侧均通过横置止水钢板与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固定连接;上下相邻的所述混凝土浇筑层之间均设有防水止水组件。
4、进一步的,所述防水止水组件包括防水卷材、橡胶止水条;上下相邻的所述混凝土浇筑层之间均铺设有所述防水卷材;每个所述防水卷材的两侧分别设置限位台面,限位台面沿与其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其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侧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限位台面均倾斜设置,且分别与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侧壁形成夹角α为锐角的限位空间;每个限位空间内均设有所述橡胶止水条。
5、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防水卷材的两侧均延伸并覆盖与其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的侧壁;每个所述限位台面分别置于与其相邻的所述防水卷材的下方;每个所述橡胶止水条分别置于与其相邻的所述防水卷材的上方。
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层的两侧中部均埋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所述横置止水钢板,横置止水钢板的另一侧延伸至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内,并与相邻的预浇板材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浇筑底板包括主板、固定连接在主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主板的底面与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的底面齐平;两所述侧板远离所述主板的一端往相背离的方向倾斜;两所述侧板通过防水胶分别与其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的侧壁胶粘。
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相邻设置的预浇板材的底部设置浇筑底板,并在浇筑底板上进行后浇带的浇筑,从而避免后浇带浇筑成型后拆除浇筑底板的操作,加快了施工效率并避免在拆除浇筑底板过程中混凝土落下产生的大量粉尘;通过使两预浇板材相对的侧壁倾斜设置,并与浇筑底板围合形成的上大下小的圆台状后浇带,以承托浇筑底板,并使浇筑底板的两端通过防水胶与相邻的预浇板材侧壁胶粘,有利于提高浇筑底板与预浇板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大下小的圆台状后浇带,对后浇带采用分层浇筑,以提升后浇带的防水、抗裂以及耐久性能;通过在上下相邻的混凝土浇筑层间设置的防水卷材,设置在每个防水卷材两侧的橡胶止水条,在延长外界水分深入施工缝路径、增大后浇带与预浇板材接触面的同时,利用橡胶止水条的吸水效果,实现对后浇带的双重防水作用,并增强后浇带与预浇板材之间的粘结性。
11、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承托橡胶止水条的限位台面与相邻的预浇板材的侧壁倾斜设置,以形成限位空间,用于防止限位空间内的橡胶止水条在浇筑混凝土浇筑层的过程中发生移动,影响吸水效果。
1.一种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防渗漏结构,包括两相邻设置的预浇板材(1),用于连接两预浇板材(1)底部的浇筑底板(2),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预浇板材(1)相对的侧壁倾斜设置,并与所述浇筑底板(2)围合形成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后浇带(3),后浇带(3)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多个混凝土浇筑层(31);每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层(31)的两侧均通过横置止水钢板(4)与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1)固定连接;上下相邻的所述混凝土浇筑层(31)之间均设有防水止水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止水组件(5)包括防水卷材(51)、橡胶止水条(52);上下相邻的所述混凝土浇筑层(31)之间均铺设有所述防水卷材(51);每个所述防水卷材(51)的两侧分别设置限位台面(53),限位台面(53)沿与其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1)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其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1)侧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限位台面(53)均倾斜设置,且分别与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1)侧壁形成夹角α为锐角的限位空间(54);每个限位空间(54)内均设有所述橡胶止水条(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水卷材(51)的两侧均延伸并覆盖与其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1)的侧壁;每个所述限位台面(53)分别置于与其相邻的所述防水卷材(51)的下方;每个所述橡胶止水条(52)分别置于与其相邻的所述防水卷材(51)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层(31)的两侧中部均埋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所述横置止水钢板(4),横置止水钢板(4)的另一侧延伸至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1)内,并与相邻的预浇板材(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底板(2)包括主板(21)、固定连接在主板(21)两侧的侧板(22);所述主板(21)的底面与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1)的底面齐平;两所述侧板(22)远离所述主板(21)的一端往相背离的方向倾斜;两所述侧板(22)通过防水胶分别与其相邻的所述预浇板材(1)的侧壁胶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