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壁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专利2025-11-16  5


    本发明涉及锅炉状态检测,尤其涉及水冷壁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1、锅炉水冷壁积灰和结焦是火电厂日常运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积灰和结焦会导致锅炉水冷壁的吸热能力下降,从而对锅炉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产生负面影响。

    2、目前电厂处理锅炉水冷壁积灰和结焦的方法往往是在a级检修和c级检修期间,工作人员对锅炉各水冷壁进行现场检修。由于锅炉内部水冷壁数量多,面积大,结构复杂,往往难以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导致部分积灰和结焦的水冷壁未被检测效果无法保证。

    3、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检测效果更好的水冷壁积灰结焦情况的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水冷壁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解决人工方式对水冷壁进行检修存在的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

    2、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水冷壁状态检测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3、确定当前负荷率下,各水冷壁在当前时刻的进口水蒸气焓值和出口水蒸气焓值;

    4、根据所述各水冷壁的所述进口水蒸气焓值和出口水蒸气焓值以及当前流量得到所述各所述水冷壁的第一吸热量并得到表征各水冷壁吸热量之和的总吸热量;

    5、确定表征当前水冷壁的第二吸热量和所述总吸热量的吸热量比例的第一比例值以及在所述当前负荷率下的吸热量比例经验值,所述吸热量比例经验值根据所述当前水冷壁对应的经验曲线得到,所述经验曲线表征其对应的水冷壁的吸热量比例随负荷率变化的变化情况;

    6、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值与吸热量比例经验值的第二比例值确定所述当前水冷壁的状态。

    7、可选的,其中,所述经验曲线,通过如下方式绘制:

    8、在每个预设负荷率下,根据各水冷壁在设定时间段中每个设定时刻的进口水蒸气焓值和出口水蒸气焓值以及流量得到所述各水冷壁的吸热量;

    9、根据每个所述设定时刻所述各水冷壁的吸热量得到每个所述设定时刻的总吸热量;

    10、根据所述各水冷壁在每个所述设定时刻的吸热量以及所述各所述设定时刻的总吸热量,得到所述各水冷壁在每个所述设定时刻的吸热量比例;

    11、根据每个所述吸热量比例的平均值得到所述各水冷壁在每个所述预设负荷率的吸热量比例经验值;

    12、根据所述各水冷壁在每个所述预设负荷率的吸热量比例经验值绘制所述经验曲线。

    13、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14、确定所述当前水冷壁对应的分隔屏过热器和后屏过热器在所述当前负荷率下分别的实际吸热量和理论吸热量;

    15、根据所述实际吸热量和理论吸热量得到所述分隔屏过热器的吸热比例和所述后屏过热器的吸热比例,根据所述分隔屏过热器的吸热比例和所述后屏过热器的吸热比例确定所述当前水冷壁的状态。

    16、可选的,所述水冷壁设置有壁温,所述壁温用于检测水冷壁的各水冷壁管的出口温度,相应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17、通过各水冷壁管的出口温度和进口温度得到各所述水冷壁管的进出口温升值;

    18、根据水冷壁管的负荷变化,得到不同位置下不同负荷的水冷壁管的实际出口温度和根据所述实际出口温度;

    19、确定不同位置不同负荷的水冷壁管的理想出口温度;

    20、根据不同位置下不同负荷的水冷壁管的进口温度、所述实际出口温度和所述理想出口温度分别得到不同位置下不同负荷的水冷壁管的实际温升值和理论温升值;

    21、根据所述实际温升值和理论温升值的比较关系确定水冷壁管的状态。

    22、可选的,水冷壁鳍片和水冷壁背火侧水冷壁管分别装有壁温测点;相应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23、根据所述壁温测点获得的水冷壁背火侧管中间温度得到各水冷壁管管内工质温度;

    24、根据所述工质温度和各鳍片的属性得到各鳍片温度;

    25、根据所述管内工质温度和所述鳍片温度得到各水冷壁管的局部壁面热负荷;

    26、根据所述局部壁面热负荷与理论热负荷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水冷壁管对应的水冷壁确定所述水冷壁管不同部位的状态。

    27、可选的,根据所述工质温度和各鳍片的属性得到各鳍片温度,包括:

    28、通过如下第一公式计算所述各鳍片温度:

    29、

    30、其中,tqd为鳍片温度,tgz为所述管内工质温度,s1为鳍端厚度,s2为鳍根厚度,h为鳍片高度,λ'为鳍片导热系数。

    31、可选的,根据所述管内工质温度和所述鳍片温度得到各水冷壁管的局部壁面热负荷,包括:

    32、通过如下第二公式计算所述局部壁面热负荷:

    33、

    34、其中,tqd为鳍片温度,tgz为所述管内工质温度,s1为鳍端厚度,s2为鳍根厚度,h为鳍片高度,λ'为鳍片导热系数,k为所述第二比例值。

    3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水冷壁状态检测装置,包括:

    36、焓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负荷率下,各水冷壁在当前时刻的进口水蒸气焓值和出口水蒸气焓值;

    37、总吸热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水冷壁的所述进口水蒸气焓值和出口水蒸气焓值以及当前流量得到所述各所述水冷壁的第一吸热量并得到表征各水冷壁吸热量之和的总吸热量;

    38、数据处理单元,用于确定表征当前水冷壁的第二吸热量和所述总吸热量的吸热量比例的第一比例值以及在所述当前负荷率下的吸热量比例经验值,所述吸热量比例经验值根据所述当前水冷壁对应的经验曲线得到,所述经验曲线表征其对应的水冷壁的吸热量比例随负荷率变化的变化情况;

    39、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值与吸热量比例经验值的第二比例值确定所述当前水冷壁的状态。

    4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41、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水冷壁状态检测方法。

    4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水冷壁状态检测方法。

    43、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确定当前负荷率下,各水冷壁在当前时刻的进口水蒸气焓值和出口水蒸气焓值;根据所述各水冷壁的所述进口水蒸气焓值和出口水蒸气焓值以及当前流量得到所述各所述水冷壁的第一吸热量并得到表征各水冷壁吸热量之和的总吸热量;确定表征当前水冷壁的第二吸热量和所述总吸热量的吸热量比例的第一比例值以及在所述当前负荷率下的吸热量比例经验值,所述吸热量比例经验值根据所述当前水冷壁对应的经验曲线得到,所述经验曲线表征其对应的水冷壁的吸热量比例随负荷率变化的变化情况;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值与吸热量比例经验值的第二比例值确定所述当前水冷壁的状态。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只需要对水冷壁的相关温度参数进行获取,即可根据相关温度参数检测水冷壁的状态,克服了现场检修难以全面、彻底检查导致问题水冷壁漏检的情况,提高水冷壁检测的效果。

    44、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技术特征:

    1.水冷壁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验曲线,通过如下方式绘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壁设置有壁温,所述壁温用于检测水冷壁的各水冷壁管的出口温度,相应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冷壁鳍片和水冷壁背火侧水冷壁管分别装有壁温测点;相应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工质温度和各鳍片的属性得到各鳍片温度,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管内工质温度和所述鳍片温度得到各水冷壁管的局部壁面热负荷,包括:

    8.水冷壁状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冷壁状态检测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通过确定当前负荷率下,各水冷壁在当前时刻的进口水蒸气焓值和出口水蒸气焓值;根据所述各水冷壁的所述进口水蒸气焓值和出口水蒸气焓值以及当前流量得到所述各所述水冷壁的第一吸热量并得到表征各水冷壁吸热量之和的总吸热量;确定表征当前水冷壁的第二吸热量和所述总吸热量的吸热量比例的第一比例值以及在所述当前负荷率下的吸热量比例经验值,所述吸热量比例经验值根据所述当前水冷壁对应的经验曲线得到;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值与吸热量比例经验值的第二比例值确定所述当前水冷壁的状态。通过对水冷壁的相关温度参数进行获取,根据相关温度参数检测水冷壁的状态,提高水冷壁检测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镟,谷朋泰,钟嶒楒,李乐天,方超,孙猛,李治,庄伟,程相杰,林润达,刘平元,刘向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919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