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抹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15  3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抹灰装置,属于建筑工程。


    背景技术:

    1、砖块抹灰工作是建筑结构施工中的一项工作,在砌筑墙体时,通常需要在已砌砖层上放置、铺设、挤压新的砖块以形成新砌砖层。

    2、公告号为cn21820551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抹灰装置,所述底座的上端左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机构,所述底座的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砂浆泵,所述砂浆泵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输送管和二号输送管,所述一号输送管的进料口延伸至搅拌机构内,所述底座的上端右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呈前后分布的升降机构;其虽然能沿着新砌砖层的长度方向进行抹灰,但并不能刮除因铺设新砌砖层而挤压砖块时,在上下相邻、左右相邻的砖块之间溢出墙体侧面的余灰,使得成型后的墙体侧面不平整,且抹灰过程中掉落的余灰还需施工人员进行清理,降低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抹灰装置,在抹灰的同时能刮除墙体侧面的余灰。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建筑施工抹灰装置,包括移动小车、固定连接在移动小车上方的顶升装置,顶升装置上方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灰舱及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置于所述灰舱的一侧,支撑装置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螺杆泵;所述螺杆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灰舱的底部相连,螺杆泵的输出端与送灰盒侧壁相连,且螺杆泵的输出端高于输入端;所述送灰盒置于所述移动小车外,送灰盒的下方设有抹灰装置,送灰盒的两侧均可拆式固连刮灰装置;当抹灰装置沿着新砌砖层的长度方向进行抹灰时,带动刮灰装置刮除因新砌砖层而溢出的侧面余灰。

    4、进一步的,所述送灰盒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所述送灰盒的顶部设有盒盖,盒盖的一侧与送灰盒侧壁铰接,盒盖的另一侧设有锁钩;所述送灰盒的侧壁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锁钩相配合的锁扣;所述送灰盒的底部间隔设置若干出灰孔;所述送灰盒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连接板,连接板分别与相邻的所述刮灰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抹灰装置置于两所述刮灰装置之间。

    5、进一步的,所述抹灰装置包括若干沿所述送灰盒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滚轮,每个滚轮均通过转轴与分置于其两侧的侧板转动连接,每个侧板的上部与送灰盒的底部固定连接。

    6、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刮灰装置包括顶板、固定连接于顶板下方且沿其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若干刮灰板,固定连接于刮灰板下方的接灰盒;所述顶板的顶部一侧垂直向上延伸出耳板,耳板通过螺栓与相邻的所述连接板螺纹紧固;每个所述刮灰板与相邻的所述新砌砖层侧壁之间的夹角α相同且均为锐角;所述接灰盒的上表面内凹形成用于容纳余灰的腔体。

    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耳板的两端均设有与其相垂直的螺栓;每个所述螺栓穿过与其相邻的所述连接板后与螺母锁紧。

    8、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小车包括底板,底板的上方设有所述顶升装置,顶升装置的一侧设有与底板固定连接的把手,底板的下方四角均设有万向轮。

    9、进一步的,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顶部四角的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上方设有固定板;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出端均与所述固定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灰舱及支撑装置。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为沿所述底板长度方向设置的配重块,配重块的上部与所述螺杆泵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杆泵将水泥砂浆从灰舱输送至送灰盒,又利用截面呈上大下小圆台状的送灰盒将水泥砂浆引导至送灰盒底部,并通过设置在送灰盒底部的出灰孔及滚轮的配合,在施工人员推动移动小车沿墙体长度方向运动时,使水泥砂浆均匀、平整的铺设在新砌砖层的上表面,同时利用设置在送灰盒两侧的刮灰装置,及时对因铺设新砌砖层而挤压砖块时,在上下相邻、左右相邻的砖块之间溢出墙体侧面的余灰进行刮除,在保证抹灰效果的同时保持墙体侧面的平整度。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移动小车上设置的顶升装置带动抹灰装置能够跟随墙体的高度而进行调整,避免需要在施工现场拆装脚手架等占用施工场地的大型支架,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在移动小车上还设有配重块以平衡灰舱的重量,防止移动小车发生倾倒。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刮灰装置与送灰盒的可拆式固连,使得刮灰装置拆装方便;刮灰装置中刮平板的设置不仅能刮除余灰,还能引导余灰流向接灰盒,同时接灰盒内的余灰还能倒回灰舱内进行再次利用,节约施工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施工抹灰装置,包括移动小车(1)、固定连接在移动小车(1)上方的顶升装置(2),顶升装置(2)上方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灰舱(3)及支撑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4)置于所述灰舱(3)的一侧,支撑装置(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螺杆泵(5);所述螺杆泵(5)的输入端与所述灰舱(3)的底部相连,螺杆泵(5)的输出端与送灰盒(6)侧壁相连,且螺杆泵(5)的输出端高于输入端;所述送灰盒(6)置于所述移动小车(1)外,送灰盒(6)的下方设有抹灰装置(7),送灰盒(6)的两侧均可拆式固连刮灰装置(8);当抹灰装置(7)沿着新砌砖层(9)的长度方向进行抹灰时,带动刮灰装置(8)刮除因新砌砖层(9)而溢出的侧面余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灰盒(6)的截面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所述送灰盒(6)的顶部设有盒盖(61),盒盖(61)的一侧与送灰盒(6)侧壁铰接,盒盖(61)的另一侧设有锁钩(62);所述送灰盒(6)的侧壁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锁钩(62)相配合的锁扣(63);所述送灰盒(6)的底部间隔设置若干出灰孔(64);所述送灰盒(6)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连接板(65),连接板(65)分别与相邻的所述刮灰装置(8)固定连接;所述抹灰装置(7)置于两所述刮灰装置(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抹灰装置(7)包括若干沿所述送灰盒(6)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滚轮(71),每个滚轮(71)均通过转轴与分置于其两侧的侧板(72)转动连接,每个侧板(72)的上部与送灰盒(6)的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刮灰装置(8)包括顶板(81)、固定连接于顶板(81)下方且沿其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若干刮灰板(82),固定连接于刮灰板(82)下方的接灰盒(83);所述顶板(81)的顶部一侧垂直向上延伸出耳板(84),耳板(84)通过螺栓(85)与相邻的所述连接板(65)螺纹紧固;每个所述刮灰板(82)与相邻的所述新砌砖层(9)侧壁之间的夹角α相同且均为锐角;所述接灰盒(83)的上表面内凹形成用于容纳余灰的腔体(8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耳板(84)的两端均设有与其相垂直的螺栓(85);每个所述螺栓(85)穿过与其相邻的所述连接板(65)后与螺母(86)锁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1)包括底板(11),底板(11)的上方设有所述顶升装置(2),顶升装置(2)的一侧设有与底板(11)固定连接的把手(12),底板(11)的下方四角均设有万向轮(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装置(2)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1)顶部四角的电动伸缩杆(21),电动伸缩杆(21)的上方设有固定板(22);所述电动伸缩杆(21)的伸出端均与所述固定板(2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灰舱(3)及支撑装置(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4)为沿所述底板(11)长度方向设置的配重块,配重块的上部与所述螺杆泵(5)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抹灰装置,包括移动小车、固定连接在移动小车上方的顶升装置,顶升装置上方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灰舱及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置于所述灰舱的一侧,支撑装置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螺杆泵;所述螺杆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灰舱的底部相连,螺杆泵的输出端与送灰盒侧壁相连,且螺杆泵的输出端高于输入端;所述送灰盒置于所述移动小车外,送灰盒的下方设有抹灰装置,送灰盒的两侧均可拆式固连刮灰装置;当抹灰装置沿着新砌砖层的长度方向进行抹灰时,带动刮灰装置刮除因新砌砖层而溢出的侧面余灰;本技术在抹灰的同时能刮除墙体侧面的余灰。

    技术研发人员:谭剑辉,何海陆,彭志华,刘华,高云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0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919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