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装工具和吊装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11-15  11


    本技术涉及设备吊装,具体涉及一种吊装工具和吊装方法。


    背景技术:

    1、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主要包括主机(柴油机)、传动件、辅助设备、隔振装置(底座)等设备及部套,往往在成套场地进行上述设备的成套后,需要以整体组合的形式转移到其他场地进行进一步试验或安装。在移动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时,往往采用吊接的方式进行运输,但由于吊接装置的设计缺陷,导致吊接装置与待吊物存在干涉,严重影响待吊物吊接运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装工具和吊装方法,旨在解决吊绳与待吊物存在干涉的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吊装工具,包括吊接组件,所述吊接组件包括:

    3、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被配置为连接待吊物;

    4、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所述第一吊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吊绳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连接吊钩;所述第二吊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吊绳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连接所述吊钩;

    5、撑开件,所述撑开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吊绳和所述第二吊绳连接,所述撑开件的长度可调,所述撑开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一吊绳与所述待吊物之间的距离,以及调节所述第二吊绳与所述待吊物之间的距离。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撑开件包括:

    7、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多个定位槽,多个所述定位槽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撑开件的长度调节方向;

    8、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一凸部;

    9、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槽中,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槽外;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定位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工具还包括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

    11、所述吊接组件设置多个,相邻两个所述吊接组件中:所述第一连接绳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绳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撑开件还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锁定件包括第二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侧;

    13、所述定位件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槽外,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第三部分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包括第三凸部;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三凸部位于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定位件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还包括第四凸部,沿第二方向,所述第四凸部位于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定位件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工具还包括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所述第一调节块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一吊绳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连接处距离所述待吊物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一调节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吊绳位于所述第一调节块远离所述待吊物的一侧;所述第二调节块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二吊绳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距离所述待吊物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二调节块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吊绳位于所述第二调节块远离所述待吊物的一侧。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工具还包括:

    18、第三调节块和第四调节块,所述第三调节块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一吊绳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连接处距离所述待吊物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三调节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吊绳位于所述第一调节块和所述第三调节块之间;所述第四调节块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二吊绳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距离所述待吊物的最大距离,所述第四调节块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吊绳位于所述第二调节块和所述第四调节块之间。

    19、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吊装工具的吊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确定吊接点的位置和数量,所述吊接点为所述待吊物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或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连接点;

    21、基于所述吊接点的位置和数量确定吊接组件的数量,连接所述吊接组件和所述吊接点,连接所述吊接组件和吊钩;

    22、调节撑开件的长度,以使得起吊待吊物时,第一吊绳和所述待吊物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吊绳与所述待吊物之间存在间隙;

    23、满足起吊条件,所述吊钩动作,带动所述吊接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吊绳和所述第二吊绳起吊待吊物。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吊接点的位置和数量,包括:

    25、配置第一吊接点和第二吊接点,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吊接点和所述第二吊接点分别位于待吊物的两侧;

    26、配置第三吊接点和第四吊接点,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吊接点和所述第四吊接点分别位于待吊物的两侧;

    27、其中,所述第一吊接点、所述第二吊接点、所述第三吊接点和所述第四吊接点位于同一平面。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吊接点的位置和数量确定吊接组件的数量,连接所述吊接组件和所述吊接点,连接所述吊接组件和吊钩,包括:

    29、配置第一吊接组件,所述第一吊接组件的第一吊绳与所述第一吊接点连接,所述第一吊接组件的第二吊绳与所述第二吊接点连接;

    30、配置第二吊接组件,所述第二吊接组件的第一吊绳与所述第三吊接点连接,所述第二吊接组件的第二吊绳与所述第四吊接点连接;

    31、各所述第一吊绳和各所述第二吊绳连接所述吊钩。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吊接数据,还包括:

    33、配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34、所述第一吊接组件的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吊接点连接,所述第一吊接组件的第一吊绳与所述第一吊接组件的第一连接杆连接,以使得第一吊接点与所述第一吊接组件的第一吊绳连接;所述第一吊接组件的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吊接点连接,所述第一吊接组件的第二吊绳与所述第一吊接组件的第二连接杆连接,以使得第二吊接点和所述第一吊接组件的第二吊绳连接;

    35、所述第二吊接组件的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三吊接点连接,所述第二吊接组件的第一吊绳与所述第二吊接组件的第一连接杆连接,以使得第三吊接点与所述第二吊接组件的第一吊绳连接;所述第二吊接组件的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四吊接点连接,所述第二吊接组件的第二吊绳与所述第二吊接组件的第二连接杆连接,以使得第四吊接点和所述第二吊接组件的第二吊绳连接。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吊接数据,还包括:

    37、配置第一调节块,确定所述第一调节块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位置,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块和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吊绳和所述第一连接杆,且所述第一吊绳和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调节块远离所述待吊物的一侧;

    38、配置第二调节块,确定所述第二调节块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位置,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块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吊绳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且所述第二吊绳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调节块远离所述待吊物的一侧;

    39、配置第三调节块,确定所述第三调节块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位置,连接所述第三调节块和所述第一连接杆,且所述第一吊绳和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调节块和所述第三调节块之间;

    40、配置第四调节块,确定所述第四调节块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位置,连接所述第四调节块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且所述第二吊绳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调节块和所述第四调节块之间。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吊条件包括:

    42、min{α’、β’、m、n}≥45°,且所述待吊物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待吊物的重心重合;

    43、其中,α’为ec1或ec2与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b1d1或b2d2与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m为a1c1或a2c2与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n为b1d1或b2d2与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其中,a1为第一吊接点;a2为第二吊接点;b1为第三吊接点;b2为第四吊接点;c1为第一吊接组件中撑开件与第一吊绳的连接点;c2为第一吊接组件中撑开件与第二吊绳的连接点;d1为第二吊接组件中撑开件与第一吊绳的连接点;d2为第二吊接组件中撑开件与第二吊绳的连接点;e为第一吊接组件、第二吊接组件和吊钩的连接点;所述第一平面为第一吊接点、所述第二吊接点、所述第三吊接点和所述第四吊接点共处的平面。

    44、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吊装工具,本技术的吊装工具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吊绳、第二吊绳和撑开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用于连接待吊物,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吊绳连接,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吊绳连接,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用于连接吊钩;本技术中,撑开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连接,撑开件的长度可调,通过调节撑开件的长度调节第一吊绳与待吊物的距离,通过调节撑开件的长度调节第二吊绳与待吊物的距离,使得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在起吊待吊物时,撑开件将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撑开,使得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与待吊物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不会与待吊物产生干涉,以提高待吊物在吊接运输时的稳定性。

    4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吊装工具的吊装方法,包括确定吊接点的位置和数量后,基于吊接点的位置和数量确定吊接组件的数量,并将各个吊接组件和对应的吊接点进行连接,然后将各吊接组件和吊钩连接,调节撑开件的长度,将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撑开,使得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与待吊物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不会与待吊物产生干涉,以提高待吊物在吊接运输时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接组件(100),所述吊接组件(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件(2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工具还包括第一连接绳(400)和第二连接绳(5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件(200)还包括锁定件(240),所述锁定件(240)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20)连接;所述锁定件(240)包括第二凸部(241);沿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凸部(241)位于所述定位件(230)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220)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220)还包括第三凸部(222);沿第二方向(y),所述第三凸部(222)位于所述定位件(230)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y),所述第三凸部(222)与所述定位件(23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其中,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240)还包括第四凸部(242),沿第二方向(y),所述第四凸部(242)位于所述定位件(230)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210)的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y),所述第四凸部(242)与所述定位件(23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其中,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工具还包括第一调节块(330)和第二调节块(340),所述第一调节块(330)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一吊绳(101)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10)的连接处距离所述待吊物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一调节块(330)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10)连接,所述第一吊绳(101)位于所述第一调节块(330)远离所述待吊物的一侧;所述第二调节块(340)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二吊绳(102)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20)的连接处距离所述待吊物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二调节块(340)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20)连接,所述第二吊绳(102)位于所述第二调节块(340)远离所述待吊物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工具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吊装工具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装工具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吊接点的位置和数量,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吊装工具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吊接点的位置和数量确定吊接组件(100)的数量,连接所述吊接组件(100)和所述吊接点,连接所述吊接组件(100)和吊钩,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吊装工具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吊接数据,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吊装工具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吊接数据,还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吊装工具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条件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吊装工具和吊装方法,属于设备吊装技术领域,本申请的吊装工具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吊绳、第二吊绳和撑开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用于连接待吊物,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吊绳连接,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吊绳连接,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用于连接吊钩;撑开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连接,撑开件的长度可调,通过调节撑开件的长度调节第一吊绳与待吊物的距离,通过调节撑开件的长度调节第二吊绳与待吊物的距离,使得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在起吊待吊物时,撑开件将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撑开,使得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与待吊物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不会与待吊物产生干涉,以提高待吊物在吊接运输时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心怡,孙炉钢,戎志祥,王树纲,杨俊曼,杨博,郭丰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919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