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12  2


    本技术涉及隔压站换热的,尤其是涉及一种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1、目前,多年来,国内外隔压站一直采用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作为设备冷却水系统热交换的核心设备,一些隔压站由于环境条件特殊,设备冷却水系统采用的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的设计与制造要求要比其他领域更为苛刻;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以其优越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高效的换热器拥有众多优点,1、传热系数高。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的流道小,板片是波形,截面变化复杂,使流体的流动方向和流速不断变化,增加了流体的扰动,因而能在很小的流速下达到紊流,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2、适应性大。可通过增减板片达到所需要的传热面积。一台换热器可分成几个单元,可适应同时进行几种流体间的加热或冷却。

    2、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286932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包括换热板组,换热板组的左、右两侧设有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通过压紧螺栓相连,固定压紧板设有介质i进口法兰、介质i出口法兰、介质ii进口法兰和介质ii出口法兰,换热板组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下导杆,该上、下导杆伸出换热板组的同一端侧连有支柱,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的上端设有相对应的上压紧孔,固定压紧板和活动压紧板的下端设有相对应的下压紧孔,上压紧孔之间连有上压紧螺栓,下压紧孔之间连有下压紧螺栓。

    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单个换热板损坏或者密封不好时,需要对整体进行拆除,然后更换单个换热板,然后再进行组装,较为浪费时间,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底座、固定板、滑动板、换热板和连接机构,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动板通过所述连接机构滑移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动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换热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分板机构,所述分板机构包括导向组件和分板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换热板连接,所述换热板通过所述导向组件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板,所述分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且与多个所述换热板连接,所述分板组件用于带动多个所述换热板分离;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换热管路,多个所述换热板形成至少两个循环通路,所述循环通路与所述换热管路连接用于冷介质和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换热板损坏或者泄漏介质时,首先对损坏位置或者泄漏位置进行标记,然后拆除连接机构,然后拉动滑动板远离固定板,分板组件将多个换热板分离,然后将泄漏位置的换热板取下或者更换密封;通过设置的分板机构,减少了换热板的更换需要将所有换热板查出的情况出现,使得换热板的更换更为方便,减少了时间的浪费,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5、可选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和滑环,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杆,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导向杆滑移连接,每个所述换热板的一侧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滑环,所述滑环搭接于所述导向杆上且沿所述导向杆滑移。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拉动滑动板远离固定板时,分板组件带动换热板分离,换热板带动滑环沿导向杆滑移,导向杆对滑环的滑动方向进行导向,使得换热板随滑动板滑移,减少了换热板的倾斜,便于更换完毕后换热板的复位,减少换热板位置的偏移,减少了调整的时间,进而使得工作效率得以保持。

    7、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导轨、固定杆、第一滚轮和移动组件,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导轨,所述导轨上均滚动有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转动于所述滑动板上;所述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滑动板连接且带动所述滑动板滑移。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换热板进行更换或者密封维修时,用移动组件带动滑动板滑移,滑动板通过的第一滚轮滑移在导轨上,通过设置的移动机构,使得滑动板远离固定板更为方便,且使得滑动板的滑动更为平稳,减少了滑动板不稳定运动干扰换热板的滑移分离,进而使得换热板复位更为方便,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9、可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横轨、滑块、螺纹杆和转动手,所述横轨设置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且滑移于所述横轨上,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分别转动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固定杆上,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滑块且与所述滑块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手与所述螺纹杆可拆卸连接并可带动所述螺纹杆转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滑动板时,旋转转动手,转动手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滑块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滑移,设置的移动组件结构简单,便于滑动板的滑移,且使得施于滑动板的力始终为一个方向,减少力的偏移,使得滑动板的运动更为平稳,进一步地减少对换热板平稳运动的干扰。

    11、可选的,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横轨滑移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滚轮将静摩擦转换为动摩擦,使得滑动板的滑移变的轻松,减少工作人员用力旋转转动手,使得换热板的分离更为方便快捷,减少换热板的分离时间,进而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13、可选的,所述分板组件包括牵引链和连接环,所述牵引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滑动板连接,所述牵引链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环,多个所述连接环分别与多个所述换热板可拆卸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板滑移时,滑动板带动牵引链伸直,牵引链带动连接环滑移,连接环带动换热板滑移,设置的分板组件结构简单,通过滑动板带动换热板滑移,减少了换热板的滑移和复位,不需要额外的动力,便于换热板的更换和维修。

    15、可选的,所述分板组件还包括悬挂杆、吊杆和插杆,所述悬挂杆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且与所述滑动板滑移连接,所述悬挂杆上滑移连接有多个所述吊杆,所述连接环和所述牵引链均与所述吊杆连接,所述插杆设置于所述换热板上且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插接在所述连接环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换热板分离后,根据标记找到损坏的换热板或者密封,然后上提换热板,使得插杆与连接环分离,然后沿换热板的宽度方向,将换热板取出,更换好的或者新的换热板,设置的分板组件,使得换热板的更换更为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17、可选的,所述分板组件还包括卡块、滑动拨杆和连接链,所述固定杆上滑移连接有多个所述滑动拨杆,所述连接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滑动板连接,多个所述滑动拨杆通过所述连接链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滑动拨杆之间存在所述连接链的蓄留;所述滑动拨杆上开设有卡槽,每个所述换热板上就设置有所述卡块,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卡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板滑移时,滑动板带动连接链滑移,连接链带动滑动拨杆滑移,滑动拨杆带动卡块滑移,卡块带动换热板滑移,通过两个牵引位置的设置,使得换热板的平移,减少了换热板位置的偏移,便于换热板的复位,降低了换热板复位的调整时间,进而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19、可选的,所述循环通路形成有三条,其中一条所述循环通路为热介质通路,两条所述循环通路为冷介质通路,所述热介质通路将两条所述冷介质通路间隔;所述换热管路包括热介质管和冷介质管,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热介质通路连通的热介质管;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四个分别与两条所述冷介质通路连通的冷介质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换热时,两条冷介质通路流通的冷介质共同对热介质降温,使得降温效果提高。

    21、可选的,两条所述冷介质通路至少有一条流通有冷介质,且所述冷介质通路可流通热介质,且三条所述循环通路流通介质可互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三条循环通路内继续较多的杂质时,可选择停止一条冷介质通路,单条冷介质通路对热介质进行降温,对另一条通路进行清洗,使得换热工作进行的同时,进行通路的清洗,且在清洗完成一条通路后,进行通路的切换,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完成所有通路的轮换清洗,使得换热器的换热工作得以持续进行。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换热板损坏或者泄漏介质时,首先对损坏位置或者泄漏位置进行标记,然后拆除连接机构,然后拉动滑动板远离固定板,分板组件将多个换热板分离,然后将泄漏位置的换热板取下或者更换密封;通过设置的分板机构,减少了换热板的更换需要将所有换热板查出的情况出现,使得换热板的更换更为方便,减少了时间的浪费,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5、2.当滑动板滑移时,滑动板带动牵引链伸直,牵引链带动连接环滑移,连接环带动换热板滑移,设置的分板组件结构简单,通过滑动板带动换热板滑移,减少了换热板的滑移和复位,不需要额外的动力,便于换热板的更换和维;

    26、3.当三条循环通路内继续较多的杂质时,可选择停止一条冷介质通路,单条冷介质通路对热介质进行降温,对另一条通路进行清洗,使得换热工作进行的同时,进行通路的清洗,且在清洗完成一条通路后,进行通路的切换,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完成所有通路的轮换清洗,使得换热器的换热工作得以持续进行。


    技术特征:

    1.一种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底座(100)、固定板(200)、滑动板(300)、换热板(400)和连接机构(500),所述固定板(200)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滑动板(30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500)滑移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滑动板(300)和所述固定板(200)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换热板(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00)上设置有分板机构(600),所述分板机构(600)包括导向组件(610)和分板组件(620),所述导向组件(610)设置于所述固定板(200)上且所述换热板(400)连接,所述换热板(400)通过所述导向组件(610)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板(200),所述分板组件(620)设置于所述固定板(200)上且与多个所述换热板(400)连接,所述分板组件(620)用于带动多个所述换热板(400)分离;所述固定板(200)上设置有换热管路(900),多个所述换热板(400)形成至少两个循环通路(800),所述循环通路(800)与所述换热管路(900)连接用于冷介质和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610)包括导向杆(611)和滑环(612),所述固定板(200)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杆(611),所述滑动板(300)与所述导向杆(611)滑移连接,每个所述换热板(400)的一侧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滑环(612),所述滑环(612)搭接于所述导向杆(611)上且沿所述导向杆(611)滑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上设置有移动机构(700),所述移动机构(700)包括导轨(710)、固定杆(720)、第一滚轮(730)和移动组件(740),所述固定杆(720)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底座(100)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导轨(710),所述导轨(710)上均滚动有所述第一滚轮(730),所述第一滚轮(730)转动于所述滑动板(300)上;所述移动组件(740)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移动组件(740)与所述滑动板(300)连接且带动所述滑动板(300)滑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740)包括横轨(741)、滑块(742)、螺纹杆(743)和转动手(744),所述横轨(741)设置于所述固定杆(720)和所述固定板(200)之间;所述滑块(742)设置于所述滑动板(300)上且滑移于所述横轨(741)上,所述螺纹杆(743)的两端分别转动于所述固定板(200)和所述固定杆(720)上,所述螺纹杆(743)穿过所述滑块(742)且与所述滑块(742)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手(744)与所述螺纹杆(743)可拆卸连接并可带动所述螺纹杆(743)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740)还包括第二滚轮(745),所述第二滚轮(745)设置于所述滑动板(300)上,所述第二滚轮(745)与所述横轨(741)滑移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板组件(620)包括牵引链(621)和连接环(622),所述牵引链(6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200)和所述滑动板(300)连接,所述牵引链(621)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环(622),多个所述连接环(622)分别与多个所述换热板(400)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板组件(620)还包括悬挂杆(623)、吊杆(624)和插杆(625),所述悬挂杆(623)设置于所述固定板(200)上且与所述滑动板(300)滑移连接,所述悬挂杆(623)上滑移连接有多个所述吊杆(624),所述连接环(622)和所述牵引链(621)均与所述吊杆(624)连接,所述插杆(625)设置于所述换热板(400)上且靠近所述底座(100)的一端插接在所述连接环(6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板组件(620)还包括卡块(626)、滑动拨杆(627)和连接链(628),所述固定杆(720)上滑移连接有多个所述滑动拨杆(627),所述连接链(62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200)和所述滑动板(300)连接,多个所述滑动拨杆(627)通过所述连接链(628)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滑动拨杆(627)之间存在所述连接链(628)的蓄留;所述滑动拨杆(627)上开设有卡槽(629),每个所述换热板(400)上就设置有所述卡块(626),所述卡槽(629)与所述卡块(626)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通路(800)形成有三条,其中一条所述循环通路(800)为热介质通路(820),两条所述循环通路(800)为冷介质通路(810),所述热介质通路(820)将两条所述冷介质通路(810)间隔;所述换热管路(900)包括热介质管(920)和冷介质管(910),所述固定板(200)上设置有两个与所述热介质通路(820)连通的热介质管(920);所述固定板(200)上设置有四个分别与两条所述冷介质通路(810)连通的冷介质管(9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冷介质通路(810)至少有一条流通有冷介质,且所述冷介质通路(810)可流通热介质,且三条所述循环通路(800)流通介质可互换。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隔压站换热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压站板式热交换器,其包括底座、固定板、滑动板、换热板和连接机构,固定板设置于底座上,滑动板通过连接机构滑移于底座上,滑动板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换热板,固定板上设置有分板机构,分板机构包括导向组件和分板组件,导向组件设置于固定板上且换热板连接,换热板通过导向组件沿靠近或远离固定板,分板组件设置于固定板上且与多个换热板连接,分板组件用于带动多个换热板分离;固定板上设置有换热管路,多个换热板形成至少两个循环通路,循环通路与换热管路连接用于冷介质和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本申请具有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新,张麒,朱令凯,李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华昱压力容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917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