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倒角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10  13


    本技术涉及倒角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倒角设备。


    背景技术:

    1、压电陶瓷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正压电效应,由于经过外力作用后,产生的电荷只能在回路具有无限大的输入阻抗时才能保存,而实际上不会有这种情况存在,所以压电陶瓷传感器只能用于测量、感知动态或准静态的应力;其主要用于加速度、压力和振动等各种物理量及其变化的测量,并成为各种控制系统和检测仪表的关键部件而得到广泛应用。

    2、压电陶瓷传感器中的压电陶瓷片一般呈薄板的圆柱形结构,在进行传感器组装之前均需要对压电陶瓷片的侧楞进行倒角,以便于组装及使用,目前对于压电陶瓷片倒角主要是人工手动操作,通过将压电陶瓷片放置于虎钳等夹持装置上夹持固定,之后,操作人员手持锉刀等打磨器件对压电陶瓷片的侧楞进行人工打磨倒角,当处理完一部分之后,通过松开夹持装置并对压电陶瓷片进行位置调整,之后固定住重新打磨剩余部分,由此导致压电陶瓷片倒角效率低,操作麻烦,且人工手动操作倒角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倒角设备,以解决目前对于压电陶瓷片的倒角主要是人工手动操作,倒角效率低,且操作麻烦,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自动倒角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对工件进行上料的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的出料端连接移料架,所述移料架上安装有移料机构,所述移料机构将工件输送至夹持旋转机构上;

    4、所述机架上且靠近所述夹持旋转机构处至少设有一个侧楞倒角机构,所述侧楞倒角机构活动安装于平衡调整架上,所述平衡调整架活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5、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移料机构包括吸取移动机构和转移放置机构,所述转移放置机构将所述吸取移动机构上的工件抓取并放置于所述夹持旋转机构上;

    6、所述吸取移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移料架上,所述转移放置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或所述移料架上。

    7、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吸取移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移料架上的第一推动装置,所述第一推动装置上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第一吸气孔,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移料架上到位的工件对应设置。

    8、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转移放置机构包括与所述活塞杆对应设置的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上设有与所述工件相适配的夹持槽,所述夹爪组件安装于夹爪气缸上,所述夹爪气缸安装于推动工作夹紧装置竖直移动的第二推动装置上,所述第二推动装置安装于推动夹爪气缸水平移动的第三推动装置上,所述第三推动装置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机架或所述移料架上。

    9、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移料架上安装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上料装置的出料端,所述导料槽的输出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活塞杆滑动贯穿所述导料槽的侧壁及所述出料口;

    10、所述导料槽上还安装有检测工件是否到位的检测传感器。

    11、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基座以及与所述固定基座对应设置的活动基座,所述固定基座及所述活动基座上均转动安装有夹持轴,两所述夹持轴相对设置并形成对所述工件夹持固定的空间;

    12、两所述夹持轴的其中一夹持轴贯穿所述固定基座或所述活动基座,并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13、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基座的底部安装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滑动安装于限位导轨上,所述活动基座的一侧还连接有第四推动装置,所述第四推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14、所述固定基座的所述夹持轴上设有第二吸气孔,所述固定基座的夹持轴远离所述活动基座的夹持轴的一端安装有吸气接头。

    15、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楞倒角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第五推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平衡调整架上,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转动安装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靠近所述夹持旋转机构的一端安装有倒角打磨片,另一端与往复电机传动连接。

    16、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平衡调整架包括与所述第五推动装置连接的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第二架体上,所述第二架体通过第六推动装置安装于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17、所述转轴上套装有下压所述第一架体的弹性件以及调整所述弹性件作用力大小的调整件,所述调整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上;

    18、所述第一架体远离所述第五推动装置的一端安装有平衡所述弹性件作用力的配重板,所述配重板上设置有配重块;

    19、所述配重板与所述第二架体之间还螺纹安装有调整所述第一架体运动行程的调整杆。

    20、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件采用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其中一力臂与所述第一架体连接,另一力臂与所述调整件连接;

    21、所述调整件呈环形结构设置,且周圈排列设有若干用于安装所述扭力弹簧力臂的安装槽。

    2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通过设置机架,机架上安装有上料装置,上料装置采用的是振动上料盘,通过上料装置对压电陶瓷片等工件进行上料,上料装置的出料端连接移料架,移料架上安装有移料机构,通过移料机构将上料装置输送来的物料移动至夹持旋转机构,通过夹持旋转机构对压电陶瓷片等工件进行夹持,并同时进行旋转,便于对工件的侧楞进行完全倒角,无需传统人工手动调整,机架上且靠近夹持旋转机构处至少设有一个侧楞倒角机构,通过侧楞倒角机构配合夹持旋转机构对压电陶瓷片等工件进行打磨倒角,侧楞倒角机构活动安装于平整调整架上,通过平衡调整架对侧楞倒角机构进行位置及角度的调整,使侧楞倒角机构在对工件进行打磨倒角的过程中,始终与工件的侧楞贴合,保证工作效率及倒角效果,通过上述机械结构代替人工手动打磨倒角,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件的倒角质量;

    24、移料机构包括吸取移动机构和转移放置机构,通过吸取移动机构可以将上料装置输送来的压电陶瓷片等工件进行吸附固定,并推动至移料架的外侧,方便转移放置机构的抓取,通过转移放置机构可以将吸取移动机构上的工件抓取,并放置于夹持旋转机构上,并通过夹持旋转机构进行夹持固定;

    25、吸取移动机构包括安装于移料架上的第一推动装置,第一推动装置上设有活塞杆,第一推动装置可以推动活塞杆沿轴向移动,活塞杆上设有第一吸气孔,第一吸气孔与移料架上到位的工件对应,通过第一吸气孔进行吸气,可以将工件吸附于活塞杆上,进而带动工件进行移动,并将工件推出至移料架的外侧;

    26、转移放置机构包括夹爪组件,夹爪组件上设置有夹持槽,与工件的外形相适配,夹爪组件安装于夹爪气缸上,夹爪气缸可以控制夹爪组件将活塞杆上吸附的工件夹持住,夹爪气缸安装于第二推动装置上,第二推动装置可以带动夹爪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便于夹爪组件的抓取,第二推动装置安装于第三推动装置上,第三推动装置可以推动夹爪组件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工件进行位置转移,由此,使工件由活塞杆移动至夹持旋转机构处;

    27、移料架上安装导料槽,导料槽的输入端连接上料装置的出料端,通过设置导料槽便于压电陶瓷片等工件移动输送,通过在导料槽的输出端设置出料口,便于吸取移动机构将工件吸附固定后推出至移料架的外侧,便于转移放置机构的抓取,导料槽上安装检测传感器,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工件是否移动到位;

    28、夹持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基座及活动基座,固定基座及活动基座上均转动安装有夹持轴,通过活动基座可以带动夹持轴向固定基座处的夹持轴移动,实现对工件的夹持固定,两夹持轴的其中一夹持轴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可以带动夹持轴转动,进而带动两夹持轴夹持的工件同步转动,配合侧楞倒角机构实现对工件的打磨倒角;

    29、活动基座底部安装限位滑块,限位滑块滑动安装于限位导轨上,活动基座的一侧还连接第四推动装置,通过第四推动装置可以推动活动基座在限位导轨上滑动,实现对工件的夹持固定及松开;

    30、固定基座的夹持轴上设有第二吸气孔,通过第二吸气孔便于对夹爪组件夹持输送过来的工件进行吸附固定,并配合活动基座的夹持轴进行最终的夹紧;

    31、侧楞倒角机构包括安装板,安装板通过第五推动装置安装于平衡调整架上,通过第五推动装置可以推动安装板沿竖直方向移动,安装板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支撑块,支撑块上转动安装有传动杆,传动杆靠近夹持旋转机构的一端安装有倒角打磨片,另一端与往复电机传动连接,通过往复电机可以带动传动杆往复摆动,进而带动倒角打磨片同步往复摆动,实现对工件侧楞的往复打磨倒角;

    32、平衡调整架包括第一架体,第一架体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第二架体上,第二架体通过第六推动装置安装于固定座上,通过第六推动装置可以推动平衡调整架在水平方向运动,转轴上套装有下压第一架体的弹性件以及调整弹性件作用力大小的调整件,第一架体远离第五推动装置的一端安装有平衡弹性件作用力的配重板,配重板上设置配重块,通过调整配重板上的配重块可以平衡弹性件对第一架体的下压作用力,进而调整倒角打磨片的角度及位置,使倒角打磨片在打磨倒角过程中始终抵靠于工件的侧楞上,实现对工件的打磨;

    33、通过设置调整件可以调整弹性件对第一架体下压作用力的大小,调试更加的方便,通过在配重板与第二架体之间螺纹安装调整杆,通过转动调整杆可以调整配重板与第二架体之间的间距,进而对第一架体及倒角打磨片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当倒角打磨片对工件打磨到限位的位置后,此时说明打磨到设定的最大打磨量,倒角打磨片便不再贴靠于工件的表面,从而停止对工件的打磨;

    34、调整件呈环形结构设置,且周圈排列设置若干用于安装力臂的安装槽,通过将扭力弹簧的力臂安装于不同的安装槽内,可以调整扭力弹簧的作用力大小,调试方便。

    35、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倒角设备,解决了目前对于压电陶瓷片的倒角主要是人工手动操作,倒角效率低,且操作麻烦,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倒角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对工件进行上料的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的出料端连接移料架,所述移料架上安装有移料机构,所述移料机构将工件输送至夹持旋转机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倒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机构包括吸取移动机构和转移放置机构,所述转移放置机构将所述吸取移动机构上的工件抓取并放置于所述夹持旋转机构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倒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移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移料架上的第一推动装置,所述第一推动装置上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第一吸气孔,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移料架上到位的工件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倒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放置机构包括与所述活塞杆对应设置的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上设有与所述工件相适配的夹持槽,所述夹爪组件安装于夹爪气缸上,所述夹爪气缸安装于推动工作夹紧装置竖直移动的第二推动装置上,所述第二推动装置安装于推动夹爪气缸水平移动的第三推动装置上,所述第三推动装置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机架或所述移料架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倒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架上安装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上料装置的出料端,所述导料槽的输出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活塞杆滑动贯穿所述导料槽的侧壁及所述出料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倒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基座以及与所述固定基座对应设置的活动基座,所述固定基座及所述活动基座上均转动安装有夹持轴,两所述夹持轴相对设置并形成对所述工件夹持固定的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倒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基座的底部安装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滑动安装于限位导轨上,所述活动基座的一侧还连接有第四推动装置,所述第四推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倒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楞倒角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第五推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平衡调整架上,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转动安装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靠近所述夹持旋转机构的一端安装有倒角打磨片,另一端与往复电机传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倒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调整架包括与所述第五推动装置连接的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第二架体上,所述第二架体通过第六推动装置安装于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动倒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采用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其中一力臂与所述第一架体连接,另一力臂与所述调整件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倒角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自动倒角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对工件进行上料的上料装置,上料装置的出料端连接移料架,移料架上安装有移料机构,移料机构将工件输送至夹持旋转机构上;机架上且靠近夹持旋转机构处至少设有一个侧楞倒角机构,侧楞倒角机构活动安装于平衡调整架上,平衡调整架活动安装于机架上。本技术解决了目前对于压电陶瓷片的倒角主要是人工手动操作,倒角效率低,且操作麻烦,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冯祥勇,袁燕飞,朱永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寿光市飞田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6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916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