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茭白栽培,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弥雾降温的山地茭白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1、茭白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被称为茭笋。嫩芽是茭白的主要部分,常用于烹饪和食用。茭白的形状类似于竹笋,但外表比较光滑,颜色呈白色或微黄色。它的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茭白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b6、钾、镁等。它可以用来制作各种菜肴,如炒茭白、茭白炒肉片、茭白汤等,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2、茭白品种繁多,其中,山地茭白的茭笋形态较为细长,且质地更加鲜嫩,口感更好,带有一定的脆度,因此具有更好的经济价值。然而,在山地茭白生产中,多以单季茭白种植为主,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往往因为夏季高温干旱,导致单季茭白孕茭率下降,茭肉发育迟缓,同时也导致结茭位置提高,茭肉变小,品质和产量下降,而另一方面,采收时间集中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甚至更迟,与平原大量的单季茭白采收上市期相遇,导致市场价格低廉,收益明显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弥雾降温的山地茭白栽培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山地茭白的品质、产量和上市时间晚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基于弥雾降温的山地茭白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定植:翻耕整地后施肥,在山地对茭白进行定植栽培;
5、s2、喷雾:当茭白植株叶龄至少达到9叶龄后,对准茭白植株基部喷洒温度为15-30℃的水雾;
6、s3、采收:在采收期进行采收。
7、优选的方案,在步骤s1中,所述茭白植株采用宽窄行双株定植,宽行80-100厘米,窄行50-70厘米,株距20-40厘米。
8、基于上述方案,宽窄行排列使茭白在生长期不会有相互干扰的情况,并可以在保证茭白的良好生长前提下最大密度种植茭白,提高茭白的亩产量。
9、优选的方案,在定植期间,同一宽行中,所述喷头的两侧种植位各空出至少一个扩散位,两个所述喷雾扩散位之间空出至少一个扩散位。
10、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喷头的两侧各空出至少一个种植穴,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安装所述喷头,另一方面,若在所述喷头横向两侧和纵向两侧种植了茭白植株,会使喷雾扩散范围变窄,导致弥雾覆盖面积减小。经试验证明,通过设置扩散位可提高弥雾扩散距离,经过弥雾降温的有效茭白丛数量增多,提升水平降温效果。
11、优选的方案,在步骤s2中,对茭白植株基部进行循环喷雾,喷雾周期为喷雾4-6分钟,停止4-6分钟。
12、基于上述方案,一方面,持续喷雾时间过长会造成茭白温度过低,停止喷雾时间过长会导致茭白温度过低,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菰黑粉菌的生长,降低菰黑粉菌的活性,喷雾4-6分钟,停止4-6分钟,以所述频率循环可以有效控制环境温度,保持菰黑粉菌的活性,提高茭白在生长过程中的膨大程度;另一方面,还避免持续喷雾造成茭白生长环境积水,影响茭白生长。
13、优选的方案,在步骤s2中,喷雾使用的喷头设置在宽行的中部区域,在同一宽行中,两个所述喷头间隔105-150厘米;同一纵行中,两个所述喷头间隔200-300厘米,两个所述喷头之间相隔4行窄行和一行宽行。
14、基于上述方案,将所述弥雾喷头的安装密度保持在横向相距105-150厘米,纵向相距200-300厘米,是为了确保水雾喷洒的覆盖率,防止个别区域未被水雾喷洒而影响同批茭白的生产量和品质,也避免水雾喷洒面积重叠,导致部分茭白因水雾喷洒过多从而影响生长。
15、优选的方案,所述喷头的安装高度为35-45厘米,且所述喷头距离茭白叶鞘至少20厘米。
16、基于上述方案,喷头喷洒水雾时,需要一定的高度距离使弥雾扩散,较近的距离弥雾将无法扩散至茭白四周,造成降温效率降低,所述茭白的叶鞘总长为70-90厘米,茭白膨大的部位距离地面20-80厘米,经试验证明,水雾喷洒在茭白的基部具有更好的降温效果,所以将所述弥雾喷头的位置设置在离地面20-40厘米的位置,留足距离使得弥雾在茭白四周扩散,使水雾可以喷洒在茭白的基部进行局部降温,并以提高降温的效率,还可以刺激并促进菰黑粉菌的生长。
17、优选的方案,所述喷头为撞击式高压雾化喷头,所述喷头的前后均设有出水孔,且水压压强至少为40巴。
18、基于上述方案,撞击式高压雾化喷头可以获得颗粒较小的水雾,水雾颗粒小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快速对茭白降温,为了增加水雾的喷洒覆盖面积,水压压强至少设为40巴,扩大水雾喷洒范围,提高降温效率。
19、优选的方案,在步骤s3中,在采收期,每隔1-2天采收一次茭白,并保持喷雾处理直至茭白采收率达到95%以上。
20、基于上述方案,不同茭白株的采收时间略有差异,开始采收后继续保持弥雾喷雾并间隔1-2天采收是为了使未成熟的茭白正常生长。
21、优选的方案,在步骤s1中,集中育苗和护苗后进行翻耕施肥,每亩施用有机肥200-500千克,复合肥30-50千克,再进行定植。
22、优选的方案,在步骤s2中,喷雾前14-16天,至少进行一次预防病虫害处理,4-6天后进行湿润栽培后进行喷雾处理。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4、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弥雾降温的山地茭白栽培方法,采用喷雾的方法降低山地茭白的生长温度,一方面,在山地可以获得较纯净的水源,而且山地的温度较低,采用喷雾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温度6℃左右,使温度保持在适宜菰黑粉菌生长的温度值,确保足量的菰黑粉菌作用于山地茭白,促进茭白快速膨大,提升山地茭白的质量和产量;并且使山地茭白可以提前10-20天上市,增加山地茭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与水源灌溉降温的方式相比,在降温效果近似的条件下,水源灌溉降温每天用水量为266.4吨,而喷雾降温每天用水量仅为25吨,每天可节约241吨水,大幅度减少了用水量;因此,喷雾降温的方式缓解了山地水资源紧张的问题,节约水资源,降低输送水的成本。
25、2、本发明通过对准茭白植株基部喷洒温度为15-30℃的水雾进行降温,有利于茭白肉质茎的生长,且生长出的茭白高度适中,不易造成茭白植株倒伏。
1.一种基于弥雾降温的山地茭白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弥雾降温的山地茭白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茭白植株采用宽窄行双株定植,宽行80-100厘米,窄行50-70厘米,株距20-4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弥雾降温的山地茭白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定植期间,同一宽行中,所述喷头的两侧种植位各空出至少一个扩散位,两个所述喷雾扩散位之间空出至少一个扩散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弥雾降温的山地茭白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对茭白植株基部进行循环喷雾,喷雾周期为喷雾4-6分钟,停止4-6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弥雾降温的山地茭白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喷雾使用的喷头设置在宽行的中部区域,在同一宽行中,两个所述喷头间隔105-150厘米;同一纵行中,两个所述喷头间隔200-300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弥雾降温的山地茭白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的安装高度为35-45厘米,且所述喷头距离茭白叶鞘至少20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弥雾降温的山地茭白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为撞击式高压雾化喷头,所述喷头的前后均设有出水孔,且水压压强至少为40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弥雾降温的山地茭白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在采收期,每隔1-2天采收一次茭白,并保持喷雾处理直至茭白采收率达到95%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弥雾降温的山地茭白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集中育苗和护苗后进行翻耕施肥,每亩施用有机肥200-500千克,复合肥30-50千克,再进行定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弥雾降温的山地茭白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喷雾前14-16天,至少进行一次预防病虫害处理,4-6天后进行湿润栽培后进行喷雾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