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建筑,具体为装配式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1、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叠合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有利于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2、叠合楼板在使用时,通常会先由工人将叠合楼板通过吊机吊至楼顶安装的位置,再对其进行固定。
3、现有技术中一般利用螺栓与安装钢板实现叠合楼板之间的拼接固定,具体的,需要对齐安装钢板抵接于两块叠合楼板之间,并使用工具将螺栓分别穿过安装钢板的穿孔实现对两块叠合楼板的拼装,使用工具时还需要用手抵紧安装钢板,安装不便,降低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装配式叠合楼板,解决了螺栓连接的拼装安装不便,且手工安装造成效率低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装配式叠合楼板包括主板,所述主板右端的上侧连接有盖板,所述主板的左端连接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内设置有第一插接组件,所述主板的右端且位于盖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插接组件,且第一插接组件与第二插接组件的连接端相适配,所述主板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主板上端的四周连接有吊装机构。
5、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包括插槽、插杆,所述插接板内设置有多组插槽,多组所述插槽内设置有插杆,且插杆与主板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二插接组件包括多组插块、插孔,多组所述插块连接于主板的右端,且位于盖板的下侧,所述插块与插槽相适配,所述插块内开设有插孔,且插孔与插杆相适配。
7、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组t型插板、t型插口,两组所述t型插板为相反连接于主板的前端,所述主板的后端开设有与t型插板相适配的t型插口。
8、优选的,所述主板上端的四周开设有螺纹孔,且吊装机构螺纹连接于主板上端的螺纹孔内。
9、优选的,所述吊装机构包括螺杆、吊装环、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于主板上端的螺纹孔内,所述螺杆的上端连接有吊装环。
10、(三)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装配式叠合楼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该主板通过左端的插接板内设置有第一插接组件,通过第一插接组件与另一组主板一侧的第二插接组件连接,使得多组主板之间进行连接固定,连接后通过盖板与插接板进行合并,使得主板成为一个整体楼板,通过固定机构使得多组楼板的前后进行连接固定,通过吊装机构对楼板进行吊装,因此进行安装合并的工作,通过固定机构解决了螺栓拼接不便的问题,通过吊装机构解决了人工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1.装配式叠合楼板,包括主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右端的上侧连接有盖板(2),所述主板(1)的左端连接有插接板(3),所述插接板(3)内设置有第一插接组件(4),所述主板(1)的右端且位于盖板(2)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插接组件(5),且第一插接组件(4)与第二插接组件(5)的连接端相适配,所述主板(1)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机构(6),所述主板(1)上端的四周连接有吊装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组件(4)包括插槽(41)、插杆(42),所述插接板(3)内设置有多组插槽(41),多组所述插槽(41)内设置有插杆(42),且插杆(42)与主板(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组件(5)包括多组插块(51)、插孔(52),多组所述插块(51)连接于主板(1)的右端,且位于盖板(2)的下侧,所述插块(51)与插槽(41)相适配,所述插块(51)内开设有插孔(52),且插孔(52)与插杆(42)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6)包括两组t型插板(61)、t型插口(62),两组所述t型插板(61)为相反连接于主板(1)的前端,所述主板(1)的后端开设有与t型插板(61)相适配的t型插口(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上端的四周开设有螺纹孔,且吊装机构(7)螺纹连接于主板(1)上端的螺纹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机构(7)包括螺杆(71)、吊装环(72)、所述螺杆(71)螺纹连接于主板(1)上端的螺纹孔内,所述螺杆(71)的上端连接有吊装环(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