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结构及光伏阳光房屋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0-21  19


    本技术涉及光伏应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水结构。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防水结构的光伏阳光房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1、为了增大可使用空间和提高可利用的电量,通常会在屋顶上面设置光伏阳光房,现有光伏阳光房的屋顶结构出于防漏水和使用期限的考虑,通常会将光伏组件安装在水槽上面,利用水槽接收从相邻光伏组件的缝隙中流下来的液体,并引导液体从房檐的一侧流下去。但现有的光伏阳光房屋顶结构中,光伏组件压在水槽的上方,水槽受力作用下容易变形,防水效果不理想。

    2、综上所述,如何改变光伏组件容易失效的现状,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的承重能力较强,且不易失效。

    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防水结构的光伏阳光房屋顶结构。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防水结构,适用于设于檩条顶部的光伏板之间,包括:

    5、第一防水组件,其包括固定件、支撑件、用于压紧所述光伏板的压条和用于接收所述光伏板上面液体的第一水槽,所述压条位于所述光伏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水槽位于所述光伏板的底部,且所述压条、所述第一水槽均沿第一方向设于相邻所述光伏板之间,所述第一水槽的槽口两侧具有边沿结构,所述支撑件罩设于所述第一水槽的顶部,且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檩条、所述压条和所述第一水槽的所述边沿结构;

    6、第二防水组件,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光伏板上面液体的第二水槽,所述第二水槽沿第二方向设于相邻所述光伏板拼接位置的底部,所述第二水槽夹设于所述第一水槽与所述光伏板之间,且所述第二水槽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水槽的槽口导通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非零夹角。

    7、优选的,所述纵向防水组件还包括第一胶条,所述第一胶条沿纵向设于相邻所述光伏板之间,且所述第一胶条夹设于所述压条的边缘与相邻所述光伏板的边缘之间;

    8、和/或,所述横向防水组件还包括第二胶条,所述第二胶条沿横向夹设于相邻所述光伏板相对的侧面之间。

    9、优选的,所述第二胶条的侧面具有倒刺结构。

    10、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倒u型板和两个l型板,所述倒u型板罩设于所述第一水槽的顶部,所述l型板的竖板可插接或脱离于所述倒u型板的内腔中。

    11、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螺纹配合的螺栓和螺母;

    12、所述压条具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支撑件的顶部具有用于卡接所述螺栓尾部的卡槽。

    13、优选的,所述卡槽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贯穿。

    14、优选的,所述卡槽中卡接有防滑件,且所述防滑件底部的中间位置具有可容纳所述螺栓尾部的开口。

    15、优选的,所述支撑件的顶部具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水槽的两个边沿结构均具有第三通孔,且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螺栓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

    16、优选的,所述支撑件的底部具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第四通孔,所述檩条固定所述支撑件的位置具有第五通孔,且穿过所述第四通孔的所述螺栓可穿过所述第五通孔。

    17、一种光伏阳光房屋顶结构,包括若干沿横向平行设置的檩条,若干铺设于所述檩条顶部的光伏板,且各相邻所述光伏板拼接,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水结构。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结构,在各光伏板沿第一方向的拼接位置设置第一防水组件,在各光伏板沿第二方向的拼接位置设置第二防水组件,用于接收光伏板上面的液体,以实现防水功能。

    19、压条为片状结构或者厚板状结构等,且压片上面设置有安装固定件的结构;第一水槽在顶部开口,则光伏板上面的液体可以通过相邻光伏板之间的缝隙流入第一水槽中;且第一水槽的两端敞口,使得第一水槽中的液体可以自两端流出;且第一水槽顶部敞口的两侧具有边沿结构,且在边沿结构上面设置有安装固定件的结构;支撑件为中空结构,且支撑件两端敞口,从而支撑件可以将第一水槽罩住,在支撑件的两个底脚处均具有安装固定件的结构,且在支撑件的中间部分具有两组安装固定件的结构,从而可以与顶部两块拼接的光伏板固定连接、并与第一水槽固定连接;固定件用于将压条与支撑件、支撑件与第一水槽、支撑件与檩条两两固定连接;第二水槽在顶部开口,则光伏板上面的液体可以通过相邻光伏板之间的缝隙流入第二水槽中;且第二水槽的端部开口,使得第二水槽中的液体可以自端部流出,而第二水槽端部的开口位于第一水槽槽口正上方,使得第二水槽中的液体可以流入第一水槽中。

    20、组装时,将第一防水组件中的第一水槽沿第一方向放置在预设位置处,将支撑件罩在第一水槽的预设位置,该位置的底部为檩条,通过固定件将支撑件固定在檩条上面,并通过固定件将第一水槽与支撑件固定连接,然后将第二水槽沿第二方向放置在预设位置处,再将光伏板按照预设的排布方式铺设在第二水槽的上方,此时,各相邻光伏板侧边之间的缝隙沿第一方向、各相邻光伏板顶边和底部之间的缝隙沿第二方向,则光伏板上面的液体可以流入第一水槽、第二水槽中;最后将第一压条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相邻光伏板顶部的预设位置处,通过固定件将压条与支撑件固定连接,至此完成组装操作。该防水结构通过固定件和支撑件承受光伏板、第二防水组件及第一防水组件的剩余组件的重量,有效减免第一水槽、第二水槽等接水结构的变形,防水效果优良。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结构,适用于设于檩条(10)顶部的光伏板(11)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防水组件还包括第一胶条(25),所述第一胶条(25)沿纵向设于相邻所述光伏板(11)之间,且所述第一胶条(25)夹设于所述压条(23)的边缘与相邻所述光伏板(11)的边缘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条(32)的侧面具有倒刺结构(3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2)包括倒u型板(221)和两个l型板(222),所述倒u型板(221)罩设于所述第一水槽(24)的顶部,所述l型板(222)的竖板可插接或脱离于所述倒u型板(221)的内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1)包括螺纹配合的螺栓(211)和螺母(2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23)沿所述支撑件(22)的长度方向贯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23)中卡接有防滑件(26),且所述防滑件(26)底部的中间位置具有可容纳所述螺栓(211)尾部的开口(26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2)的顶部具有供所述螺栓(211)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水槽(24)的两个边沿结构(241)均具有第三通孔,且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螺栓(211)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2)的底部具有供所述螺栓(211)穿过的第四通孔,所述檩条(10)固定所述支撑件(22)的位置具有第五通孔,且穿过所述第四通孔的所述螺栓(211)可穿过所述第五通孔。

    10.一种光伏阳光房屋顶结构,包括若干沿横向平行设置的檩条(10),若干铺设于所述檩条(10)顶部的光伏板(11),且各相邻所述光伏板(11)拼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防水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结构及光伏阳光房屋顶结构,涉及光伏应用技术领域。防水结构适用于设于檩条顶部的光伏板之间,包括第一防水组件、第二防水组件。压条位于光伏板的顶部以压紧光伏板,第一水槽位于光伏板的底部以接收光伏板上面的液体,压条和第一水槽沿第一方向设于相邻光伏板之间,第一水槽的槽口两侧具有边沿结构,支撑件罩设于第一水槽的顶部,支撑件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檩条、压条和边沿结构;第二水槽沿第二方向设于相邻光伏板拼接位置的底部,用于接收光伏板上面的液体,第二水槽夹设于第一水槽与光伏板之间,第二水槽的端部与第一水槽的槽口导通连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非零夹角。该防水结构的承重能力较强,且不易失效。

    技术研发人员:薛新颖,杨松,卢凯,王芳,王仕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正泰安能数字能源(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4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911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