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0-08  6


    本技术涉及非织造布,具体为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1、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

    2、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15704872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包括压合机主体,所述包括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转动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内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上下分别固定有竖块,两个所述竖块固定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分别转动安装有斜杆,上侧所述斜杆的下侧设置有切刀,下侧所述斜杆的上侧固定有托块,所述安装板的外侧通过两个支架共同固定有竖板,所述竖板滑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靠近压合机主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圆形块,所述螺杆的外端开设有方形内孔。本实用新型可对非织造布侧边的压合胶以及毛边进行修剪,从而提高了非织造布的质量,同时可避免在调节时切刀对非织造布造成划伤,保证了非织造布的质量。

    3、该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在对非织造布进行压合加工的过程中,会需要根据非织造布的厚度对装置进行调节,此时需要调节上压合辊和下压合辊之间的距离,但是该压合装置不便于根据非织造布的厚度进行及时调节,影响压合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在对非织造布进行压合后,非织造布不够平整,影响后续的加工以及收卷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

    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包括工作台,四个支撑柱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底部,用于对工作台进行支撑,两个连接杆铰接在所述工作台的正面和背面,限位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用于对非织造布进行限位,压合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上方,用于对非织造布进行压合,压平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上方,用于将非织造布进行压平,其中,所述压合机构包括,输送组件设置在工作台的上方,用于对非织造布进行输送,压合组件设置在输送组件的内侧,用于对非织造布进行压合,限位组件设置在压合组件的两侧,用于对压合组件进行限位。

    3、优选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安装架、第一电机和下压合辊,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工作台的上方且安装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安装架的正面,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下压合辊固定连接,所述下压合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两个安装架转动连接,设置输送组件,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带动下压合辊转动,配合上压合辊,对非织造布进行自动输送。

    4、优选的,所述压合组件包括第二电机、螺纹杆、螺纹套和上压合辊,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安装架的上方,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安装架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在螺纹杆的外壁,所述上压合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螺纹套转动连接,设置压合组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使得螺纹套下移,同时上压合辊下移与下压合辊对非织造布进行压合。

    5、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槽和滑块,所述滑槽开设在安装架的内侧两侧,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螺纹套的两侧固定连接,设置限位组件,使得螺纹套带着上压合辊沿着滑槽的方向进行移动。

    6、优选的,所述压平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压平组件,其中升降组件包括固定架、液压缸和连接板,所述固定架固定安装在工作台的上方,所述液压缸固定安装在固定架的内侧顶部且液压缸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板与液压缸的下端固定连接,设置升降组件,通过启动液压缸带动连接板进行升降。

    7、优选的,所述压平组件包括弹簧和压平板,所述压平板设置在连接板的下方,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的底部和压平板的顶部固定连接,设置压平组件,通过弹簧挤压压平板,在非织造布输送移动的过程中对非织造布进行压平。

    8、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1、该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通过设置压合机构,下压合辊转动配合上压合辊,对非织造布进行自动输送,同时对上压合辊与下压合辊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实现对不同厚度的非织造布进行压合,提高了压合装置的工作效率。

    10、2、该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通过设置压平组件,利用弹簧挤压压平板,在非织造布输送移动的过程中对非织造布进行压平,保证了非织造布的平整,方便后续的加工以及收卷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51)包括安装架(511)、第一电机(512)和下压合辊(513),所述安装架(511)连接在工作台(1)的上方且安装架(51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电机(512)连接在安装架(511)的正面,所述第一电机(51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下压合辊(513)连接,所述下压合辊(513)的两端通过轴承与两个安装架(5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组件(52)包括第二电机(521)、螺纹杆(522)、螺纹套(523)和上压合辊(524),所述第二电机(521)连接在安装架(511)的上方,所述第二电机(521)的输出端与螺纹杆(522)连接,所述螺纹杆(522)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安装架(511)的内侧连接,所述螺纹套(523)连接在螺纹杆(522)的外壁,所述上压合辊(524)的两端通过轴承与螺纹套(52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3)包括滑槽(531)和滑块(532),所述滑槽(531)开设在安装架(511)的内侧两侧,所述滑块(532)与滑槽(531)滑动连接,所述滑块(532)与螺纹套(523)的两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机构(6)包括升降组件(61)和压平组件(62),其中升降组件(61)包括固定架(611)、液压缸(612)和连接板(613),所述固定架(611)连接在工作台(1)的上方,所述液压缸(612)连接在固定架(611)的内侧顶部且液压缸(61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板(613)与液压缸(612)的下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组件(62)包括弹簧(621)和压平板(622),所述压平板(622)设置在连接板(613)的下方,所述弹簧(62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613)的底部和压平板(622)的顶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非织造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包括工作台,四个支撑柱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底部,用于对工作台进行支撑,两个连接杆铰接在所述工作台的正面和背面,限位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用于对非织造布进行限位,压合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上方,用于对非织造布进行压合,压平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上方,用于将非织造布进行压平。该多层非织造布的压合装置,设置压合机构,对非织造布进行自动输送,实现对不同厚度的非织造布进行压合,提高了压合装置的工作效率,设置压平组件,在非织造布输送移动的过程中对非织造布进行压平,保证了非织造布的平整,方便后续的加工以及收卷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鲍旭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兴市杰高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9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909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