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子照相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1、众所周知,处理盒在诸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等成像设备内工作时,需要利用安装在处理盒中的驱动力接收件从成像设备内设置的驱动力输出件接收驱动力,以驱动可旋转地安装在处理盒内部的旋转件旋转。
2、公布号为cn111433684a的中国专利申请记载了一种旋转轴线可变的驱动力输出件1081,在处理盒未被安装前,驱动力输出件1081处于其旋转轴线相对于驱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倾斜的非传递位置,在处理盒安装的过程中,处理盒中预设的控制部件1001迫使驱动力输出件1081逐渐运动至其旋转轴线与所述驱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共线或相互平行的传递位置,在处理盒取出过程中,驱动力输出件1081从传递位置回到非传递位置。
3、公告号为cn216595906u的中国专利记载了与驱动力接收件同侧设置有迫压件,该迫压件可相对于处理盒的盒体移动,使得驱动力输出件1081从上述非传递位置运动至传递位置。
4、无论是所述控制部件1001还是迫压件,均需要被精确的安装在处理盒的预定位置,否则将无法起到控制驱动力输出件从非传递位置到达传递位置的作用,这就要求所述控制部件1001/迫压件自身制造精度以及安装精度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以期降低处理盒中各部件制造精度要求和安装精度要求,该处理盒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2、处理盒,适用于设置有驱动力输出件的成像设备,处理盒包括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件以及设置在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驱动力接收件,驱动力接收件用于从驱动力输出件接收驱动力并驱动旋转件旋转;驱动力输出件可在非传递位置和传递位置之间运动,在非传递位置,驱动力输出件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旋转件的旋转轴线倾斜,在传递位置,驱动力输出件的旋转轴线与驱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共轴或相互平行;处理盒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中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用于控制旋转件和驱动力接收件一起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运动;在缩回状态,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力输出件不结合,驱动力输出件处于非传递位置;在伸出状态,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力输出件结合,驱动力输出件处于传递位置;该技术方案使得旋转件和驱动力接收件一起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运动,所述控制组件的各部件制造精度要求和安装精度要求均可被降低。
3、具体的,控制组件包括受力部、迫推部以及用于连接受力部和迫推部的连接件,受力部用于接收外部作用力,连接件将外部作用力传递至迫推部,迫推部用于迫推壳体或旋转件,这样,未设置驱动力接收件的一侧可受到一个按压力,有利于处理盒在成像设备中保持平衡,且至少受力部的设计自由度可被提升。
4、成像设备设置有用于允许处理盒安装和拆卸的开口,受力部通过开口暴露,因而,用户可方便的对控制组件进行操作,并能够及时观察到控制组件是否有异常。
5、在一些实施例中,迫推部通过直接与旋转件中未设置驱动力接收件的末端部抵接而使得旋转件带动驱动力接收件一起运动。
6、其中,连接件设置为杆件的一部分,具有面向驱动力接收件所在侧的内表面以及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迫推部包括向着驱动力接收件所在侧倾斜的迫推面以及与迫推面相邻设置的保持面,所述迫推面被设置为,沿着从迫推部指向受力部的方向,迫推面与外表面之间在处理盒纵向方向的距离逐渐增大。
7、进一步的,控制组件还包括用于迫使受力部向着远离壳体方向迫推的第一弹性件以及用于迫使感光件和驱动力接收件一起从伸出状态向着缩回状态运动的第二弹性件。
8、在一些实施例中,迫推部通过直接与壳体抵接而使得壳体带动旋转件和驱动力接收件一起运动。
9、其中,连接件设置为杆件的一部分,具有面向驱动力接收件所在侧的内表面以及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迫推部包括向着未设置驱动力接收件所在侧倾斜的迫推面以及与迫推面相邻设置的保持面,所述迫推面被设置为,沿着从迫推部指向受力部的方向,迫推面与内表面之间在处理盒纵向方向的距离逐渐增大。
10、进一步的,控制组件还包括相对于壳体可活动的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分别从处理盒的两个纵向末端向外突出,第二活动件与驱动力接收件同侧设置,第一活动件具有可与迫推面匹配的被迫推面。
11、更进一步的,处理盒还包括用于迫使壳体带动旋转件和驱动力接收件一起运动的第二弹性件。
1.处理盒,适用于设置有驱动力输出件的成像设备,处理盒包括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件以及设置在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驱动力接收件,驱动力接收件用于从驱动力输出件接收驱动力并驱动旋转件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包括受力部、迫推部以及用于连接受力部和迫推部的连接件,受力部用于接收外部作用力,连接件将外部作用力传递至迫推部,迫推部用于迫推壳体或旋转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成像设备设置有用于允许处理盒安装和拆卸的开口,受力部通过开口暴露。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迫推部通过直接与旋转件中未设置驱动力接收件的末端部抵接而使得旋转件带动驱动力接收件一起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连接件设置为杆件的一部分,具有面向驱动力接收件所在侧的内表面以及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还包括用于迫使受力部向着远离壳体方向迫推的第一弹性件以及用于迫使感光件和驱动力接收件一起从伸出状态向着缩回状态运动的第二弹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迫推部通过直接与壳体抵接而使得壳体带动旋转件和驱动力接收件一起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连接件设置为杆件的一部分,具有面向驱动力接收件所在侧的内表面以及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还包括相对于壳体可活动的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分别从处理盒的两个纵向末端向外突出,第二活动件与驱动力接收件同侧设置,第一活动件具有可与迫推面匹配的被迫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处理盒还包括用于迫使壳体带动旋转件和驱动力接收件一起运动的第二弹性件。
11.处理盒,适用于设置有驱动力输出件的成像设备,处理盒包括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件以及设置在壳体一个纵向末端的驱动力接收件,驱动力接收件用于从驱动力输出件接收驱动力并驱动旋转件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