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窑式垃圾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58


    本发明涉及焚烧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旋转窑式垃圾焚烧炉。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具有含水率高、易腐烂以及有机物含量高的特点,目前所采用的垃圾处理方式为填埋和堆肥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然而,渗滤液和填埋气給填埋场带来了巨大挑战;堆肥则有周期长、产能低的短板,因此,如何避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同事提高其无害化处理的效率成了环保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

    目前,可以采用较好的替代方案为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量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在高温环境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呵资源化的处理技术。然而,通过该种手段处理垃圾依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现有的焚烧效率不高,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且不方便对产生的热量进行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窑式垃圾焚烧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窑式垃圾焚烧炉,包括旋转窑,于所述旋转窑的侧壁上开设有通风口,该通风口的入风口端连通送风室,出风口端连通至旋转窑的腔室内,于所述旋转窑的内部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动力输出件,于该旋转轴的轴体表面覆有吸水材料;二燃室,具有位于底部设置的灰渣斗,于所述二燃室的一侧上方开设有助燃口,所述助燃口连通至二燃室的腔室内;其中,所述二燃室安装在旋转窑的尾端部,且该二燃室的腔室与所述旋转窑的腔室连通。

    所述吸水材料为吸水树脂。

    所述通风口沿旋转窑侧壁的长度方向均布排列有多个。

    所述吸水材料为吸水树脂。

    还包括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至送风室。

    所述二燃室的腔室与旋转窑的腔室连通处设置有阀门,所述二燃室藉由该阀门的开合控制其腔室与所述旋转窑的腔室连通与否。

    还包括有热电阻传感器,所述热电阻传感器的检测端分别安装在旋转窑和二燃室的腔室内。

    所述旋转窑的前端设置有前拱,所述二燃室的后部设置有后拱。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采用旋转窑和二燃室有效的实现了对垃圾的焚烧,且不会产生向外界排放的烟气,具体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旋转窑和二燃室能实现对垃圾的充分焚烧,旋转窑内垃圾燃烧产生的热量进入二燃室,能够有效的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剩余垃圾和烟气的反应提供条件;

    2:采用吸水材料将垃圾内的水分有效吸收,加速了垃圾的脱水过程;

    3:于旋转窑侧壁设置有送风室,以及在二燃室上开设有助燃口,通过提供足量的空气使得垃圾在燃烧过程中更加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二燃室、21助燃口、22腔室、3旋转窑、31通风口、32腔室、4旋转轴、41吸水材料、5灰渣斗、6阀门、7后拱、8前拱、9热电阻传感器、10动力输出件、11电动机、12鼓风机、13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图1,该种旋转窑式垃圾焚烧炉包括有两个主要的主体结构,分别为旋转窑3和二燃室2,其结构特点在于将旋转窑3与二燃室2轴向连接,并于内腔相互连通,通过热量传递达到高效燃烧的效果,具体如下:

    旋转窑3,在所述旋转窑3的侧壁上开设有通风口31,该通风口31的入风口端连通送风室,出风口端连通至旋转窑3的腔室32内,于所述旋转窑3的内部安装有旋转轴4,所述旋转轴4的一端连接有动力输出件10,于该旋转轴4的轴体表面覆有吸水材料41;这里,于实施中,所采用的旋转窑3为筒状结构,其一端为半封闭结构,并于该半封闭结构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13,通过进料口13向腔室32内倾倒垃圾,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证旋转窑3内部的气密性和保温性,在进料口13与旋转窑3的连接处还可设置有电控阀门,当倾倒完毕垃圾后可通过关闭电控阀门使腔室32形成有效的封闭结构;所述的旋转窑3的另一端为开口结构,其与二燃室2的腔室22连通,为了进一步的保证两者之间有独立的工作空间,于腔室32和腔室22的连通处安装有阀门6,该阀门6为机械阀门结构,通过电控等形式实现阀门6的闭合与打开;需要重点说明的在于,在位于旋转窑3的侧壁上开设有的通风口31用于实现对腔室32内氧气量的供给,以实现对垃圾的充分燃烧,且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氧气输送量,于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通风口31沿旋转窑3侧壁的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该种排布方式可有效的提高在输送氧气过程中的输氧效果,以提高燃烧空间内的各个区域位置的燃烧可达到相近的效果。于本实施例中,还在旋转窑3内安装有旋转轴4,该旋转轴4通过动力输出件10实现其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可实现对垃圾的搅拌,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的动力输出件10一般为电机,其安装在旋转窑3的外部,输出轴端延伸至腔室32内并与所述的旋转轴4固接。由于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为了提高垃圾的焚烧效果,于所述旋转轴4的轴体表面覆有吸水材料41,进一步的,该种吸水材料41可采用吸水树脂,在实施对垃圾的搅拌过程中,所述的旋转轴4撞击垃圾并通过吸水树脂将垃圾中的水分吸收,加速垃圾的脱水过程。在位于旋转窑3的外部还安装有电动机11,电动机11的输出轴端通过齿轮与旋转窑3的外齿圈啮合,带动该旋转窑3转动,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的旋转窑3和电动机11均安装在底座1上。在位于该旋转窑3的外侧还安装有鼓风机12,所述的鼓风机12的出风口连通送风室,通过送风室将空气输送至腔室32内。

    二燃室2,所述的二燃室2在其底部设置有灰渣斗5,于所述二燃室2的一侧上方开设有助燃口21,所述助燃口21连通至二燃室2的腔室22内;这里,通过助燃口21提高进气量,以达到充分燃烧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二燃室2配合旋转窑3的使用可有效的提高垃圾焚烧效率,具体的为,垃圾于旋转窑3内搅拌撞击并通过热解烟气实现燃烧,通过鼓风机12和通风口31以及助燃口21提供足量的空气将垃圾与氧气充分混合,燃烧效率高,旋转窑3内垃圾燃烧产生的热量进入二燃室2,能够有效的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剩余的垃圾和烟气的反应提供前提条件。

    该种旋转窑式焚烧炉具有如下操作步骤:

    步骤一:关闭灰渣斗5的阀门,由进料口13向旋转窑3内装填待处理的垃圾后,封闭该进料口13;

    步骤二:启动旋转窑,即气动电动机11和动力输出件10,使旋转窑3配合旋转轴4转动,且打开鼓风机12的开关,将足量的空气通入至腔室32内;

    步骤三:热电阻传感器9检测到旋转窑内热量高于预设值时,关闭鼓风机12并降低旋转窑3的旋转速度;

    步骤四:关闭阀门6,开启助燃口21的开关使该助燃口21呈打开状态,剩余的燃料进入二燃室2内燃烧;

    步骤五:打开灰渣斗5的阀门,并加大助燃口21进入二燃室2内的空气量(助燃口21可通过控制开合口的大小实现空气的进入量控制);

    步骤六:热量热电阻传感器9检测到二燃室2内热量值低于设定值后,关闭助燃口21和电动机11,并从灰渣斗5处收集燃烧底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旋转窑式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窑,于所述旋转窑的侧壁上开设有通风口,该通风口的入风口端连通送风室,出风口端连通至旋转窑的腔室内,于所述旋转窑的内部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动力输出件,于该旋转轴的轴体表面覆有吸水材料;

    二燃室,具有位于底部设置的灰渣斗,于所述二燃室的一侧上方开设有助燃口,所述助燃口连通至二燃室的腔室内;

    其中,所述二燃室安装在旋转窑的尾端部,且该二燃室的腔室与所述旋转窑的腔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窑式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材料为吸水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窑式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沿旋转窑侧壁的长度方向均布排列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窑式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材料为吸水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窑式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至送风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窑式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燃室的腔室与旋转窑的腔室连通处设置有阀门,所述二燃室藉由该阀门的开合控制其腔室与所述旋转窑的腔室连通与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窑式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热电阻传感器,所述热电阻传感器的检测端分别安装在旋转窑和二燃室的腔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窑式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窑的前端设置有前拱,所述二燃室的后部设置有后拱。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窑式垃圾焚烧炉,包括旋转窑,于所述旋转窑的侧壁上开设有通风口,该通风口的入风口端连通送风室,出风口端连通至旋转窑的腔室内,于所述旋转窑的内部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动力输出件,于该旋转轴的轴体表面覆有吸水材料;二燃室,具有位于底部设置的灰渣斗,于所述二燃室的一侧上方开设有助燃口,所述助燃口连通至二燃室的腔室内;其中,所述二燃室安装在旋转窑的尾端部,且该二燃室的腔室与所述旋转窑的腔室连通。本发明通过采用旋转窑和二燃室有效的实现了对垃圾的焚烧,且不会产生向外界排放的烟气,垃圾在燃烧过程中更加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邢献军;胡剑坤;卜玉蒸;刘二东;江谦;焦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1.2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90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