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车辆电子,尤其涉及一种载波移相角度的调整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利用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中的电机电感和逆变器实现升压,可以实现450v和700v的充电桩对800v电池系统的充电。通过该种方案进行升压时,通常采用载波同相控制。在基于载波同相控制时,会使得每相电感上的纹波电流过大,从而导致充电桩端电容严重发热。
2、为了解决充电桩端电容发热的问题,采用载波移相120度控制,其可以使充电桩端电容上的纹波电流最小,但是载波移相120度控制会导致转子发热,导致转子的永磁体退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载波移相角度的调整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载波移相120度控制会带来严重的转子发热,导致永磁体退磁的问题。
2、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波移相角度的调整方法,其中,包括:
3、计算初始载波移相角度对应的转子磁钢损耗,得到目标磁钢损耗;
4、判断所述目标磁钢损耗是否超过预设损耗阈值;
5、控制预设相移步长基于载波移相角度对磁钢损耗的相关关系,对相移步长按照预设角度进行缩小或放大得到;
6、若所述目标磁钢损耗超过所述预设损耗阈值,则基于预设相移步长对载波移相角度进行对应调整,直到所述目标磁钢损耗不超过预设损耗阈值。
7、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8、若所述目标磁钢损耗未超过所述预设损耗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磁钢损耗对应的载波移相角度确定为载波移相控制角度。
9、可选的,所述基于预设相移步长对载波移相角度进行对应调整,直到所述目标磁钢损耗不超过预设损耗阈值包括:
10、计算所述目标磁钢损耗与所述预设损耗阈值的第一损耗差值;
11、根据所述第一损耗差值控制所述载波移相角度按照预设相移步长进行相应的调大或调小;直到确定所述目标磁钢损耗未超过所述预设损耗阈值,停止对所述载波移相角度的调整。
12、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13、根据不同温度大小对应不同磁钢损耗大小,及所述温度与所述磁钢损耗正相关的相关关系,配置温度值以表示磁钢损耗的所述预设损耗阈值。
14、可选的,在将所述目标磁钢损耗对应的载波移相角度确定为载波移相控制角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15、基于载波移相控制角度控制纹波电流值;
16、根据所述纹波电流值选取对应的母线电容,所述母线电容为输入端电容。
17、可选的,所述载波移相采用非对称的载波移相控制。
18、可选的,所述控制预设相移步长基于载波移相角度对磁钢损耗的相关关系,对相移步长按照预设角度进行缩小或放大得到,包括:
19、基于所述有限元作为辅助,得到改变载波移相角度对磁钢损耗的相关关系;
20、计算得到第一载波移相角度对应的第一磁钢损耗;
21、根据所述相关关系增加或减小预设角度的所述第一载波移相角度,得到第二载波移相角度;
22、计算得到第二载波移相角度对应的第二磁钢损耗;
23、确定所述预设角度与第二损耗差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损耗差值为所述第一磁钢损耗与所述第二磁钢损耗之间差值;
24、获取不同预设角度与对应的不同损耗差值的若干个对应关系;
25、从若干个对应关系中确定一个最优对应关系,并将最优对应关系中的预设角度确定为预设相移步长。
26、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载波移相角度的调整装置,包括:
27、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初始载波移相角度对应的转子磁钢损耗,得到目标磁钢损耗;
28、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磁钢损耗是否超过预设损耗阈值;
29、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预设相移步长基于载波移相角度对磁钢损耗的相关关系,对相移步长按照预设角度进行缩小或放大得到;
30、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磁钢损耗超过所述预设损耗阈值时,基于预设相移步长对载波移相角度进行对应调整,直到所述目标磁钢损耗不超过预设损耗阈值。
31、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32、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磁钢损耗未超过所述预设损耗阈值时,将所述目标磁钢损耗对应的载波移相角度确定为载波移相控制角度。
33、可选的,所述调整单元包括:
34、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目标磁钢损耗与所述预设损耗阈值的第一损耗差值;
35、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损耗差值控制所述载波移相角度按照预设相移步长进行相应的调大或调小;直到确定所述目标磁钢损耗未超过所述预设损耗阈值,停止对所述载波移相角度的调整。
36、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37、配置单元,用于根据不同温度大小对应不同磁钢损耗大小,及所述温度与所述磁钢损耗正相关的相关关系,配置温度值以表示磁钢损耗的所述预设损耗阈值。
38、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39、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基于载波移相控制角度控制纹波电流值;
40、选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纹波电流值选取对应的母线电容,所述母线电容为输入端电容。
41、可选的,所述装置中载波移相策略采用非对称的载波移相控制。
42、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
43、辅助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有限元作为辅助,得到改变载波移相角度对磁钢损耗的相关关系;
44、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得到第一载波移相角度对应的第一磁钢损耗;
45、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关关系增加或减小预设角度的所述第一载波移相角度,得到第二载波移相角度;
46、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得到第二载波移相角度对应的第二磁钢损耗;
47、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预设角度与第二损耗差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损耗差值为所述第一磁钢损耗与所述第二磁钢损耗之间差值;
48、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不同预设角度与对应的不同损耗差值的若干个对应关系;
49、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从若干个对应关系中确定一个最优对应关系,并将最优对应关系中的预设角度确定为预设相移步长。
50、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载波移相角度的调整装置。
51、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52、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53、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54、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55、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56、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57、本公开提供的载波移相角度的调整方法及装置、车辆、电子设备,主要方案包括:计算初始载波移相角度对应的转子磁钢损耗,得到目标磁钢损耗;判断所述目标磁钢损耗是否超过预设损耗阈值;控制预设相移步长基于载波移相角度对磁钢损耗的相关关系,对相移步长按照预设角度进行缩小或放大得到;若所述目标磁钢损耗超过所述预设损耗阈值,则基于预设相移步长对载波移相角度进行对应调整,直到所述目标磁钢损耗不超过预设损耗阈值。与相关技术相比,基于预设相移步长对载波移相角度进行对应调整,直到目标磁钢损耗不超过预设损耗阈值,最终确定载波移相角度,通过上述对载波移相角度的选择,从而减弱转子发热程度,实现转子永磁体退磁问题的解决。
58、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1.一种载波移相角度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预设相移步长对载波移相角度进行对应调整,直到所述目标磁钢损耗不超过预设损耗阈值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目标磁钢损耗对应的载波移相角度确定为载波移相控制角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移相采用非对称的载波移相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预设相移步长基于载波移相角度对磁钢损耗的相关关系,对相移步长按照预设角度进行缩小或放大得到,包括:
8.一种载波移相角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载波移相角度的调整装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1.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