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粉尘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8-11  6


    本技术涉及光谱分析,特别是一种排气粉尘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1、直读光谱仪是化学分析常用的光谱分析仪器,主要负责钢样、铁样成分含量的分析,直读光谱仪的稳定运行是对硅钢样品成分的准确和及时报出的重要保证,直读光谱仪采用氩气填充激发台火花室,起到隔离空气以及清洗火花室的作用,由于氩气排出时会携带火花室内产生的碳粉,通常是采用积尘筒加线绕滤芯的方式对排出的氩气进行过滤,但线绕滤芯的通透性会随着过滤碳粉的积累逐渐下降,而滤芯通透性的变化对氩气流量会产生负面影响,故需要定期清洗、替换线绕滤芯,增加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若未及时更换线绕滤芯和积尘筒,易于堵塞气路,导致氩气流量不符合要求,会对数据的及时准确报出产生负面影响,破坏样品数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常规的滤芯滤筒的装置,用于过滤气体中的粉尘,需要定期清洗、替换滤芯,易于堵塞气路,存在维护工作量大,气体流通性不足的隐患,提供一种排气粉尘收集装置,能够有效过滤气体中的粉尘,无需清洗、替换滤芯,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能够降低甚至消除气体流通性不足的隐患。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排气粉尘收集装置,包括:

    4、第一腔室,顶部开设有进气口;

    5、第二腔室,顶部开设有出气口,底部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贯通,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遮挡所述出气口的过滤网,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共同的底部开设有排粉口;

    6、负压管道,与所述排粉口连通,所述负压管道设有控制管道启闭的开关阀。

    7、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粉尘收集装置,通过设计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形成的气路通道实现了对气体中粉尘的初步过滤,配合所述过滤网能够有效过滤气体中的粉尘,无需清洗、替换滤芯,使用的所述过滤网也无需频繁清洗、替换,大幅度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所述过滤网也不易于堵塞,能够降低甚至消除气体流通性不足的隐患,同时也便于将过滤沉积的粉尘快速收集,实现粉尘的回收利用,以及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清理工作,有效提高了整个装置持久过滤的性能,降低了装置的维护频率,兼具实用性和经济性。

    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组合形成漏斗状结构,所述排粉口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面。

    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顶部设有吹风管,所述吹风管朝向所述排粉口设置,所述吹风管连接有气源。

    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吹风管包括多个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

    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侧面。

    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粉尘收集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吹风管和所述开关阀的启闭。

    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的和所述第二腔室具有共同的侧壁。

    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面,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面。

    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进气口并排设置,所述进气口用于连接直读光谱仪的排气管。

    1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均具有透明侧壁,所述透明侧壁用于观测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



    技术特征:

    1.一种排气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排气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10)和所述第二腔室(120)的底部组合形成漏斗状结构,所述排粉口(130)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10)和所述第二腔室(120)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排气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10)和所述第二腔室(120)顶部设有吹风管(150),所述吹风管(150)朝向所述排粉口(130)设置,所述吹风管(150)连接有气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排气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管(150)包括多个出风口(151),多个所述出风口(151)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腔室(110)和所述第二腔室(120)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排气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51)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10)和所述第二腔室(120)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排气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粉尘收集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160),所述控制器(160)用于控制所述吹风管(150)和所述开关阀(141)的启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排气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10)的和所述第二腔室(120)具有共同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排气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1)设于所述第一腔室(110)的顶面,所述出气口(121)设于所述第二腔室(120)的顶面。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排气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进气口(111)并排设置,所述进气口(111)用于连接直读光谱仪(200)的排气管(3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排气粉尘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10)和所述第二腔室(120)均具有透明侧壁(170),所述透明侧壁(170)用于观测所述第一腔室(110)和所述第二腔室(120)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光谱分析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排气粉尘收集装置,包括:第一腔室,顶部开设有进气口;第二腔室,顶部开设有出气口,底部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贯通,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遮挡所述出气口的过滤网,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共同的底部开设有排粉口;负压管道,与所述排粉口连通,所述负压管道设有控制管道启闭的开关阀;本技术的排气粉尘收集装置,无需清洗、替换滤芯,大幅度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能够降低甚至消除气体流通性不足的隐患,有效提高了整个装置持久过滤的性能,降低了装置的维护频率。

    技术研发人员:岳海丰,沈涛,宣星虎,高贺,周明雷,李付,王宏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0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907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