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操作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交互的设备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同步带来的是人们更高强度的工作内容增加,在高强度的工作内容下导致人们工作时间的增长和下班时间的延长,整体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因此时常可以看见在地铁站或高铁站有人身体突然无法动弹行走困难,甚至突然晕倒丧失意识产生心脏骤停等情况。
2、在这种突发状况下,车站服务台的医务工作人员和救护车往往很难在最佳的急救时间到达事发现场,因此当发现有人突然晕倒丧失意识且没有呼吸的情况,必须依靠晕倒者最近的周围群众立即呼叫120,且第一时间对晕倒者进行基本急救,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急救设备,现在越来越多的自动体外除颤器被配置到地铁站或高铁站中以备紧急事件发生时使用,但是绝大部分人依然不了解这种设备的使用,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可用性高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交互的设备操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交互的设备操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交互的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整体采用智能设备操作系统,所述智能设备操作系统包括信息读取模块、设备方法操作模块和调整反馈模块;
3、所述信息读取模块用于机器人识别晕倒人员信息以及设备使用人和设备的状态信息,所述设备方法操作模块用于机器人在施救人员使用急救设备进行急救过程中进行指导交互,调整反馈模块用于机器人根据急救过程中设备使用正确与否进行提醒反馈,所述信息读取模块和设备方法操作模块网络连接,所述设备操作方法模块和调整反馈模块网络连接。
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信息读取模块包括查询获取模块和状态读取模块,所述查询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人脸识别获取晕倒人员周围环境信息,所述状态模块用于读取与急救设备系统连接获得的设备状态信息和施救人员在施救过程中的整体状态信息。
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设备方法操作模块包括交互模块、可视化急救模块、设备使用时序模块和位置贴合计算模块,所述交互模块用于机器人与所处环境中的人们和远程云服务端的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沟通交互,所述可视化急救模块用于专业医务人员通过云服务端进行急救方法和急救设备使用远程指导,所述设备使用时序模块用于机器人对于施救人员在使用设备过程中的使用顺序和使用时间进行分析判断,所述位置贴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施救人员在使用急救设备除颤仪的过程中,对阴阳两个电极贴片的位置进行计算,所述交互模块与可视化急救模块电连接,所述设备使用时序模块和位置贴合计算模块电连接。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调整反馈模块包括判断模块、灯光控制模块和语音提醒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电极贴片的位置判断是否黏贴正确,所述灯光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控制灯光的颜色来反馈贴片位置的黏贴正确与否,所述语音提醒模块用于机器人根据环境状况对晕倒人员和施救人员的整体状态信息进行语音提醒,所述状态读取模块与语音提醒模块电连接。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位置贴合计算模块包括第一位置计算子模块和第二位置计算子模块,所述第一位置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左电极贴片的黏贴位置,所述第二位置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右电极贴片的黏贴位置,所述位置贴合计算模块与判断模块、灯光控制模块电连接。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智能设备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s1:路人在站内突然晕倒失去意识,周围群众发现后拨打急救电话和启动站内最近距离紧急按钮,同步取急救设备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施救;
10、步骤s2:站内智能机器人接收到定位紧急信息,最近距离内的智能机器人根据定位信息自动规划路线到达晕倒人员定位点,启动信息读取模块读取晕倒人员周围信息;
11、步骤s3:设备方法操作模块启动,连接远程云服务端医务人员进行可视化现场情况交互;
12、步骤s4:施救人员打开除颤设备,按设备提示语音和医务人员指导,黏贴电极贴片接通电源并按动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13、步骤s5:调整反馈模块根据位置贴合模块计算出的电极贴片位置,对施救者使用过程中贴片黏贴的位置正确性进行判断,控制灯光颜色显示进行语音提醒。
1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15、步骤s21:查询获取模块通过人脸扫描,定位晕倒人员且检测查询周围环境流通信息,通过语音交互指导晕倒人员周围的群众不围拥保持空气流通;
16、步骤s22:状态读取模块实时读取施救者和施救者使用的急救设备状态。
1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18、步骤s41:设备使用时序模块锁定除颤设备系统与机器人数据系统实时连接传输的使用数据;
19、步骤s42:通过语音交互,施救者按设备提示语音和医务人员指导,黏贴电极贴片接通电源并按动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2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21、步骤s421:智能机器人利用3d扫描技术扫描识别晕倒人员,得到具体人体结构3d图像;
22、步骤s422:施救者插入电极片插头,确认插头接通正确,位置贴合计算模块获取左右两电极贴片黏贴位置;
23、步骤s423:第一位置计算子模块接收到左贴片的黏贴位置,以正面平躺患者左侧腋中线与左侧第五肋骨交界处的准确黏贴中心点位置为原点(x,y),建立以左侧第五肋骨为x轴,左侧腋中线为y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系单位边长为0.1,当前施救者所黏贴的左电极贴片实际位置为(x1,y1);
24、步骤s424:第二位置计算子模块接收到右贴片的黏贴位置,以正面平躺患者右侧腋中线与右侧第三肋骨交界处的准确黏贴中心点位置为原点(x,y),建立以右侧第三肋骨为x轴,右侧腋中线为y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系单位边长为0.1,当前施救者所黏贴的右电极贴片实际位置为(x2,y2);
25、步骤s425:位置贴合计算模块根据实时获取位置数据,计算左右两电极贴片实际黏贴位置到准确黏贴位置的距离。
2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25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27、步骤s4251:位置贴合计算模块实时获取左右两电极贴片的实际位置(x1,y1)、(x2,y2),并通过公式分别计算出施救者黏贴的左电极贴片位置与正确的左黏贴位置的距离l1,施救者黏贴的右电极贴片位置与正确的右黏贴位置的距离l2;
28、步骤s4252:当两电极贴片与准确位置的距离l1和l2小于0.5单位边长时,位置显示灯光均为正确的绿色指引灯光,当距离l1和l2大于0.5单位边长时,位置显示灯光均为偏移的红色指引灯光。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有信息读取模块、设备方法操作模块和调整反馈模块,可以在当有人突然晕倒无意识,周围群众在最佳时间使用急救设备进行急救时,站内智能机器人通过连接远程医务人员进行现场设备使用指导和语音交互,并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位置正确性进行计算,整体提高急救过程中的设备操作准确性和最大程度节约救治时间。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交互的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整体采用智能设备操作系统,所述智能设备操作系统包括信息读取模块、设备方法操作模块和调整反馈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交互的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读取模块包括查询获取模块和状态读取模块,所述查询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人脸识别获取晕倒人员周围环境信息,所述状态模块用于读取与急救设备系统连接获得的设备状态信息和施救人员在施救过程中的整体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交互的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方法操作模块包括交互模块、可视化急救模块、设备使用时序模块和位置贴合计算模块,所述交互模块用于机器人与所处环境中的人们和远程云服务端的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沟通交互,所述可视化急救模块用于专业医务人员通过云服务端进行急救方法和急救设备使用远程指导,所述设备使用时序模块用于机器人对于施救人员在使用设备过程中的使用顺序和使用时间进行分析判断,所述位置贴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施救人员在使用急救设备除颤仪的过程中,对阴阳两个电极贴片的位置进行计算,所述交互模块与可视化急救模块电连接,所述设备使用时序模块和位置贴合计算模块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交互的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反馈模块包括判断模块、灯光控制模块和语音提醒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电极贴片的位置判断是否黏贴正确,所述灯光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控制灯光的颜色来反馈贴片位置的黏贴正确与否,所述语音提醒模块用于机器人根据环境状况对晕倒人员和施救人员的整体状态信息进行语音提醒,所述状态读取模块与语音提醒模块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交互的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贴合计算模块包括第一位置计算子模块和第二位置计算子模块,所述第一位置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左电极贴片的黏贴位置,所述第二位置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右电极贴片的黏贴位置,所述位置贴合计算模块与判断模块、灯光控制模块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交互的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交互的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交互的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交互的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交互的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25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