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蓝牙耳机生产,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耳机生产用自动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对于蓝牙耳机的生产过程由多个工艺组成,在耳机外壳注塑阶段的出料过程中,注塑过程的出料速度虽然快,但是在出料过程中存在耳机外壳的出料质量下降的问题。
2、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4302314a公开了一种蓝牙耳机生产用自动出料装置,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顶端等角度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转盘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槽外侧面上方的限位条,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板。本发明通过处理罐进入下方换向罐的内部,此时由于双向震动器的持续震动会带动下方的气囊被反复压缩,即可将气囊中的空气通过输气管进入输气孔的内部,并对其经过的蓝牙耳机进行吹气,由于蓝牙耳机的耳机柄处的质量小于耳机头的质量,所以会带动耳机柄转动,使得耳机完成换向,保证耳机柄处于竖直状态或接近竖直状态下落,从而实现了可防止多个蓝牙耳机堆积出料时造成外壳损坏的优点。由此可见所述蓝牙耳机生产用自动出料装置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耳机外壳在出料过程中与侧壁碰撞导致的出料质量和出料速度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蓝牙耳机生产用自动出料装置,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耳机外壳在出料过程中与侧壁碰撞导致的出料质量和出料速度下降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蓝牙耳机生产用自动出料装置,包括:出料室,包括用以提供水平缓冲空间的缓冲平台、设置于所述缓冲平台下方分别用以调控耳机外壳在缓冲平台上的停留时长的振动器以及用以对振动器未启动状态下的缓冲平台的振动强度进行检测的振动传感器,其中,所述缓冲平台上方还设置有用以对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进行检测的视觉检测器;第一出料模块,其设置在所述缓冲平台上方,用以将耳机外壳由注塑机构输送至缓冲平台,包括设置于所述缓冲平台上方的第一出料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料通道下方用以对第一出料通道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的调节组件以及与所述调节组件相连的用以提供调节组件运转动力的动力电机;第二出料模块,其设置在所述缓冲平台下方,包括设置于所述调节组件下方的用以将耳机外壳输送至对应研磨位置的第二出料通道和与所述第二出料通道相连的用以提供第二出料通道运行动力的出料电机;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出料室、所述第一出料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出料模块相连,用以根据耳机外壳的裂痕检出率将出料电机转速调节至对应转速,以及,根据所述缓冲平台的振动强度将所述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降至第一对应倾斜角度,以及,根据单位周期的出料平均间隔时长将所述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倾斜角度,以及,根据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将振动器的振动时长调节至对应振动时长。
3、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耳机外壳的裂痕检出率确定耳机外壳受挤压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其中,
4、第一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检出率条件下判定耳机外壳受挤压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5、第二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检出率条件下判定耳机外壳受挤压程度超出允许范围,计算耳机外壳的裂痕检出率与预设第一裂痕检出率的差值将出料电机转速调节至对应转速;
6、第三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检出率条件下判定耳机外壳受挤压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初步判定撞击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并根据振动传感器检测到的振动强度对耳机外壳与出料室侧壁的撞击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进行二次判定;
7、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检出率条件为,耳机外壳的裂痕检出率小于等于预设第一裂痕检出率;所述预设第二检出率条件为,耳机外壳的裂痕检出率大于预设第一裂痕检出率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裂痕检出率;所述预设第三检出率条件为,耳机外壳的裂痕检出率大于预设第二裂痕检出率;所述预设第一裂痕检出率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裂痕检出率。
8、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检出率条件下根据耳机外壳的裂痕检出率与预设第一裂痕检出率的差值确定针对出料电机转速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9、第一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检出率差值条件下将所述出料电机转速调节至预设出料电机转速;
10、第二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检出率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将所述出料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一转速;
11、第三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检出率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将所述出料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二转速;
12、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检出率差值条件为,耳机外壳的裂痕检出率预设第一裂痕检出率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裂痕检出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检出率差值条件为,耳机外壳的裂痕检出率预设第一裂痕检出率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裂痕检出率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裂痕检出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三检出率差值条件为,耳机外壳的裂痕检出率预设第一裂痕检出率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裂痕检出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裂痕检出率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裂痕检出率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小于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
13、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检出率条件下根据出料室侧壁的振动强度确定耳机外壳的撞击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14、第一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振动强度条件下二次判定耳机外壳的撞击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15、第二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振动强度条件下二次判定耳机外壳的撞击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出料室侧壁的振动强度与预设第一振动强度的差值将所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调节至第一对应倾斜角度;
16、第三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振动强度条件下二次判定耳机外壳的撞击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并判定出料室侧壁存在故障并发出针对出料室侧壁的检修通知;
17、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振动强度条件为,出料室侧壁的振动强度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振动强度;所述预设第二振动强度条件为,出料室侧壁的振动强度大于预设第一振动强度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振动强度;所述预设第三振动强度条件为,出料室侧壁的振动强度大于预设第二振动强度;所述预设第一振动强度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振动强度。
18、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振动强度条件下根据出料室侧壁的振动强度与预设第一振动强度的差值确定针对的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19、第一类角度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振动强度差值条件下将所述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调节至预设倾斜角度;
20、第二类角度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振动强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倾斜角度调节系数将所述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调节至第一倾斜角度;
21、第三类角度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振动强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倾斜角度调节系数将所述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调节至第二倾斜角度;
22、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振动强度差值条件为,出料室侧壁的振动强度与预设第一振动强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振动强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振动强度差值条件为,出料室侧壁的振动强度与预设第一振动强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振动强度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振动强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三振动强度差值条件为,出料室侧壁的振动强度与预设第一振动强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振动强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振动强度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振动强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倾斜角度调节系数小于预设第二倾斜角度调节系数。
23、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单位周期的出料平均间隔时长确定整体出料速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其中,
24、第一类出料速度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间隔时长条件下判定整体出料速度在允许范围内;
25、第二类出料速度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间隔时长条件下判定整体出料速度低于允许范围,通过计算出料平均间隔时长与预设第一平均间隔时长的差值以将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倾斜角度;
26、第三类出料速度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间隔时长条件下判定整体出料速度低于允许范围,初步判定耳机外壳的成品质量低于允许范围并根据视觉检测器检测到的单位周期内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对耳机外壳的成品质量是否低于允许范围进行二次判定;
27、其中,所述预设第一间隔时长条件为,出料平均间隔时长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平均间隔时长;所述预设第二间隔时长条件为,出料平均间隔时长大于预设第一平均间隔时长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平均间隔时长;所述预设第三间隔时长条件为,出料平均间隔时长大于预设第二平均间隔时长;所述预设第一平均间隔时长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平均间隔时长。
28、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间隔时长条件下根据出料平均间隔时长与预设第一平均间隔时长的差值确定针对调节组件倾斜角度的三类二次调节方式,其中,
29、第一类角度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间隔时长差值条件下将所述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二次调节至预设倾斜角度;
30、第二类角度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间隔时长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三倾斜角度调节系数将所述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二次调节至第三倾斜角度;
31、第三类角度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间隔时长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四倾斜角度调节系数将所述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二次调节至第四倾斜角度;
32、其中,所述预设第一间隔时长差值条件为,出料平均间隔时长与预设第一平均间隔时长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平均间隔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二间隔时长差值条件为,出料平均间隔时长与预设第一平均间隔时长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平均间隔时长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平均间隔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三间隔时长差值条件为,出料平均间隔时长与预设第一平均间隔时长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平均间隔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一平均间隔时长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平均间隔时长差值,所述预设第三倾斜角度调节系数小于预设第四倾斜角度调节系数。
33、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所述视觉检测器检测到的单位周期内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确定耳机外壳的成品质量是否低于允许范围的三类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34、第一类成品质量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面积占比条件下二次判定耳机外壳的成品质量在允许范围内;
35、第二类成品质量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面积占比条件下二次判定耳机外壳的成品质量低于允许范围,通过计算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与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的差值将振动器的振动时长调节至对应振动时长;
36、第三类成品质量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面积占比条件下判定注塑设备存在故障风险并发出针对注塑设备的故障检修通知;
37、其中,所述预设第一面积占比条件为,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小于等于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所述预设第二面积占比条件为,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大于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聚集面积占比;所述预设第三面积占比条件为,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大于预设第二聚集面积占比;所述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聚集面积占比。
38、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面积占比条件下根据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与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的差值确定针对振动器的振动时长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39、第一类振动时长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面积占比差值条件下将所述振动时长调节至预设振动时长;
40、第二类振动时长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面积占比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振动时长调节系数将所述振动时长调节至第一振动时长;
41、第三类振动时长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面积占比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振动时长调节系数将所述振动时长调节至第二振动时长;
42、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振动时长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振动时长调节系数。
43、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第一面积占比差值条件为,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与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差值,
44、所述预设第二面积占比差值条件为,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与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差值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聚集面积占比差值;
45、所述预设第三面积占比差值条件为,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与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的差值大于预设第二聚集面积占比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聚集面积占比差值。
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设置的出料室、第一出料模块、第二出料模块以及中控模块,通过在耳机外壳注塑出料过程中根据耳机外壳的裂痕检出率将出料电机转速调节至对应转速,降低了由于对出料电机转速的调节不精准对出料速度的影响;通过根据缓冲平台的振动强度将所述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降至第一对应倾斜角度,降低了由于耳机外壳与缓冲平台上方的出料室侧壁的撞击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对耳机外壳的出料质量的影响;通过根据单位周期的出料平均间隔时长将所述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倾斜角度,降低了由于对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的调节不精准造成的出料速度下降的影响;通过根据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将振动器的振动时长调节至对应振动时长,降低了由于对振动时长的调节不精准导致的耳机外壳出料连续性和出料速度的影响,实现了出料速度和出料合格率的提高。
47、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裂痕检出率和预设第二裂痕检出率,通过根据耳机外壳的裂痕检出率确定耳机外壳受挤压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降低了由于对耳机外壳受挤压程度的判定不精准对于出料速度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出料速度和出料合格率的提高。
48、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裂痕检出率、预设第二裂痕检出率、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通过根据耳机外壳的裂痕检出率与预设第一裂痕检出率的差值确定针对出料电机转速的三类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出料电机转速的调节不精准对于出料速度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出料速度和出料合格率的提高。
49、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振动强度和预设第二振动强度,通过根据出料室侧壁的振动强度确定耳机外壳的撞击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二次判定方式,降低了由于对耳机外壳的撞击程度的判定不精准对于耳机外壳出料质量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出料速度和出料合格率的提高。
50、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振动强度差值、预设第二振动强度差值、预设第一倾斜角度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二倾斜角度调节系数,通过根据出料室侧壁的振动强度与预设第一振动强度的差值确定针对的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的三类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的调节不精准对于出料质量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出料速度和出料合格率的提高
51、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平均间隔时长和预设第二平均间隔时长,通过根据单位周期的出料平均间隔时长确定整体出料速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降低了由于对整体出料速度的判定不精准对于出料速度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出料速度和出料合格率的提高。
52、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平均间隔时长差值、预设第二平均间隔时长差值、预设第三倾斜角度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四倾斜角度调节系数,通过根据出料平均间隔时长与预设第一平均间隔时长的差值确定针对调节组件倾斜角度的三类二次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的调节不精准对于出料速度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出料速度和出料合格率的提高。
53、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和预设第二聚集面积占比,通过根据视觉检测器检测到的单位周期内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确定耳机外壳的成品质量是否低于允许范围的三类二次判定方式,降低了由于对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反映出的耳机外壳的多余棱边对于出料速度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出料速度和出料合格率的提高。
54、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预设第二聚集面积占比、预设第一振动时长调节系数以及预设第二振动时长调节系数,通过根据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与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的差值确定针对振动器的振动时长的三类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振动器的振动时长的调节不精准对于出料速度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出料速度和出料合格率的提高。
1.一种蓝牙耳机生产用自动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生产用自动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耳机外壳的裂痕检出率确定耳机外壳受挤压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牙耳机生产用自动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检出率条件下根据耳机外壳的裂痕检出率与预设第一裂痕检出率的差值确定针对出料电机转速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蓝牙耳机生产用自动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检出率条件下根据出料室侧壁的振动强度确定耳机外壳的撞击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耳机生产用自动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振动强度条件下根据出料室侧壁的振动强度与预设第一振动强度的差值确定针对的调节组件的倾斜角度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蓝牙耳机生产用自动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单位周期的出料平均间隔时长确定整体出料速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蓝牙耳机生产用自动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间隔时长条件下根据出料平均间隔时长与预设第一平均间隔时长的差值确定针对调节组件倾斜角度的三类二次调节方式,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蓝牙耳机生产用自动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所述视觉检测器检测到的单位周期内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确定耳机外壳的成品质量是否低于允许范围的三类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蓝牙耳机生产用自动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面积占比条件下根据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与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的差值确定针对振动器的振动时长的三类调节方式,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蓝牙耳机生产用自动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第一面积占比差值条件为,耳机外壳的聚集面积占比与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第一聚集面积占比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