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结构、刹车系统及推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8-08  7


    本技术涉及刹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刹车结构、刹车系统及推车。


    背景技术:

    1、许多儿童的载具都装设有轮子及刹车装置,例如餐桌椅、婴儿床、儿童推车或三轮车等,以实现对儿童载具的刹车定位。刹车装置主要包括安装在车轮轴上的刹车座、刹车踏板以及刹车杆,车轮上设置有多个刹车齿,刹车齿的各齿间形成有多个刹车槽,用户通过踩下刹车踏板,以使得刹车杆伸入刹车槽内限制车轮的转动,但是,在刹车过程中,因为刹车装置没有操作反馈,用户仅凭经验踩下踏板后,容易出现假刹,导致用户误判车轮已经处于锁止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刹车结构、刹车系统及推车,能够减少推车在刹车时出现假刹的情况。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刹车结构,包括第一刹车座、第一锁定组件和第一刹车件,第一刹车座具有用于安装车轮轴的第一轴孔、设于第一轴孔外侧的第一活动孔;第一锁定组件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活动孔内,且具有刹车状态和释锁状态;第一刹车件包括驱动部,驱动部绕第一轴孔的轴向转动设于第一刹车座;

    3、其中,驱动部具有朝向第一活动孔的第一刹车面,第一刹车面开设有释锁凹槽和刹车凹槽;在释锁状态,第一锁定组件的其中一端伸至释锁凹槽、另一端与车轮间隔设置以使车轮能够绕车轮轴转动;在刹车状态,第一锁定组件的其中一端伸至刹车凹槽、另一端伸出第一活动孔并作用于车轮以阻止车轮绕车轮轴转动。

    4、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刹车座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开设有第一活动孔;沿第一轴孔的轴向,释锁凹槽的槽底壁到第一表面的距离大于刹车凹槽的槽底壁到第一表面的距离,所以当第一锁定组件的一端与释锁凹槽的底壁接触时,第一锁定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表面之间具有一段间隔距离;当第一锁定组件的一端与刹车凹槽的底壁接触时,第一锁定组件的另一端阻止车轮绕车轮轴继续转动,第一刹车面具有设于释锁凹槽和刹车凹槽之间的导向斜面。

    5、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沿释锁凹槽朝向刹车凹槽的方向,导向斜面至第一表面的距离逐渐减小,以为第一锁定组件提供导向及限位作用,导向斜面的一端与释锁凹槽连通,导向斜面的另一端与刹车凹槽间隔设置,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锁定组件从导向斜面活动到刹车凹槽中,会有一个明显的第一锁定组件到位反馈,由此可以向用户表明此时车轮已处于刹车停止的状态,从而减少车轮出现假刹的情况。

    6、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轴孔的轴向,释锁凹槽的槽深范围为0.5mm~2mm;和/或,沿第一轴孔的轴向,刹车凹槽的槽深范围为0.5mm~2mm。此槽深范围可以为刹车结构提供刹车或释锁的操作反馈,而且还可以保证第一锁定组件在释锁状态或刹车状态下的稳定性,减少第一锁定组件在滑动过程中出现错位或偏移的情况。

    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和第一刹车座中的一个具有限位槽、另一个具有伸至限位槽内的定位件,限位槽绕第一轴孔的轴向延伸;沿限位槽的延伸方向,限位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定位件与第一侧壁接触时,第一锁定组件伸至释锁凹槽;在定位件与第二侧壁接触时,第一锁定组件伸至刹车凹槽。定位件与限位槽的配合可以限制驱动部的转动角度,防止驱动部的转动角度过大而导致第一锁定组件脱离释锁凹槽或刹车凹槽。

    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释锁凹槽和刹车凹槽将第一刹车面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锁定组件经第一区域在释锁凹槽和刹车凹槽之间来回切换,第二区域开设有限位槽。本实施例中将限位槽的位置与释锁凹槽及刹车凹槽的位置分隔开,有利于减少定位件与第一锁定组件之间发生运动干涉。

    9、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轴孔的轴向,第一锁定组件包括顶推件、锁定件以及第一弹性件,顶推件活动设于第一活动孔;锁定件设于顶推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顶推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刹车座连接,以使顶推件能够沿第一活动孔的延伸方向活动;其中,在刹车状态,顶推件伸至刹车凹槽,且与刹车凹槽的槽底壁抵接,以推动锁定件沿第一轴孔的轴向活动并伸出第一活动孔以作用于车轮,进而阻止车轮绕车轮轴转动;在释锁状态,第一弹性件伸展且推动顶推件沿第一轴孔的轴向活动并伸至释锁凹槽内,进而带动锁定件与车轮分离。

    10、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顶推件具有滑槽,滑槽沿第一轴孔的轴向延伸,锁定件的其中一端伸至滑槽,第一锁定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滑槽,且第二弹性件的其中一端与顶推件连接、另一端与锁定件连接,以沿滑槽的延伸方向,使锁定件能够相对顶推件活动。

    11、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设于第一活动孔,且套设于锁定件的外围,第一活动孔以及锁定件都可以限制第一弹性件的活动范围,使得第一弹性件只能沿第一活动孔的延伸方向以及沿锁定件的轴向进行伸缩移动;和/或,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大于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所以第二弹性件可以为锁定件起到缓冲作用,便于减小在锁定件回复过程中锁定件及顶推件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延长刹车结构的使用寿命。

    1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刹车系统,包括刹车联动结构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刹车结构,第一刹车座用于安装于第一车轮的车轮轴;刹车联动结构用于与第二车轮和驱动部连接,以在驱动部的带动下解锁及锁定第二车轮。当用户通过对刹车踏板施加外力时,驱动部绕第一轴孔的轴向转动,驱动第一锁定组件解锁或锁定第一车轮,与此同时,驱动部还可以带动刹车联动结构解锁或锁定第二车轮,其中,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处于同步解锁或锁定状态。

    13、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刹车联动结构包括第二刹车座、第二锁定组件、第二刹车件和传动件,第二刹车座具有用于安装第二车轮的车轮轴的第二轴孔、设于第二轴孔外侧的第二活动孔;第二锁定组件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二活动孔内;第二刹车件包括联动部,联动部绕第二轴孔的轴向转动设于第二刹车座;联动部具有朝向第二活动孔的第二刹车面,第二刹车面具有刹车区域,且第二刹车面开设有解锁槽;传动件的一端连接于驱动部、另一端连接于联动部。

    14、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刹车联动结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刹车座连接、另一端与联动部连接,在第一锁定组件的刹车状态,联动部在传动件的带动下抵接于第三弹性件,以压缩第三弹性件;在第一锁定组件的释锁状态,第三弹性件伸展并推动联动部绕第二轴孔的轴向转动,以使第二锁定组件的端部伸至解锁槽。

    1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推车,包括如上述一实施例中的刹车系统、车体、设置于车体的第一车轮及第二车轮,刹车结构设置于第一车轮,刹车联动结构设置于第二车轮,当推车的刹车系统进行刹车时,推车的第一车轮以及第二车轮同步变为刹车状态。

    16、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驱动部上设置释锁凹槽和刹车凹槽,使得刹车结构在对车轮进行刹车时,第一锁定组件需要从驱动部的第一刹车面上滑动到刹车凹槽中,使得第一锁定组件在变化到刹车状态时,会有一个明显的操作反馈,由此可以向用户表明此时车轮已处于刹车停止的状态,从而减少车轮出现假刹的情况。同理可知,刹车结构在对车轮进行释锁时,第一锁定组件也需要从驱动部的第一刹车面上滑动到释锁凹槽中,从而产生一个操作反馈,向用户表明车轮以释锁,减少用户在释锁时进行多次操作尝试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刹车座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开设有所述第一活动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释锁凹槽朝向所述刹车凹槽的方向,所述导向斜面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导向斜面的一端与所述释锁凹槽连通,所述导向斜面的另一端与所述刹车凹槽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轴孔的轴向,所述释锁凹槽的槽深范围为0.5mm~2mm;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和所述第一刹车座中的一个具有限位槽、另一个具有伸至所述限位槽内的定位件,所述限位槽绕所述第一轴孔的轴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释锁凹槽和所述刹车凹槽将所述第一刹车面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锁定组件经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释锁凹槽和所述刹车凹槽之间来回切换,所述第二区域开设有所述限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轴孔的轴向,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件具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一轴孔的轴向延伸,所述锁定件的其中一端伸至所述滑槽,所述第一锁定组件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活动孔,且套设于所述锁定件的外围;和/或,

    10.一种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联动结构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联动结构还包括:

    13.一种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刹车系统、车体、设置于所述车体的第一车轮及第二车轮,所述刹车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轮,所述刹车联动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车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刹车结构、刹车系统及推车,刹车结构包括第一刹车座、第一锁定组件和第一刹车件,第一刹车座安装于车轮轴;第一锁定组件具有刹车状态和释锁状态;第一刹车件包括驱动部,驱动部转动设于第一刹车座,驱动部具有开设了释锁凹槽及刹车凹槽的第一刹车面;在释锁状态,第一锁定组件的一端伸至释锁凹槽、另一端与车轮间隔设置;在刹车状态,第一锁定组件的一端伸至刹车凹槽、另一端作用于车轮。本实施例通过在驱动部上设置释锁凹槽和刹车凹槽,使得第一锁定组件在进行刹车时,第一锁定组件需要从第一刹车面上滑动到刹车凹槽中,会有一个明显的操作反馈,由此可向用户表明车轮已处于刹车状态,从而减少车轮出现假刹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李方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1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906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