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8-06  26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属于建筑施工的。


    背景技术:

    1、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士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或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士带。当工程的长度超过45m时,为了预防结构裂缝而在结构物中部预先留出1m宽不浇筑混凝土,待主体完成后再浇筑后浇带。

    2、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是分开浇捣的,下次再浇捣底板混凝土时,就有一条施工冷缝,当这条缝的位置在地下水位线以下时,就容易产生渗水。这样就需要对这条缝进行技术处理。

    3、现有的处理的方法很多,如图9所示,其中比较通行的方法是先浇底板a与后浇带b之间的衔接缝c中部采用止水钢板d进行阻水,止水钢板一侧在先浇底板浇筑时即预先填埋,另一侧在后浇带浇筑时二次填埋,最终形成同时与先浇底板和后浇带密合的阻断结构,防止地下水沿衔接缝向上渗漏。

    4、然而在即实际施工应用中发现,虽然上述后浇带止水结构能够应对大部分的工况,但在一些存在沉降、地下震动等的极端地理地形因素干扰后,止水钢带与两侧的混凝土层之间的密合性受此影响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漏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包括底板本体、底板本体下方的地基防水结构以及底板本体内的阻水隔断结构;

    4、所述底板本体包括中间隔断的先浇底板,两侧先浇底板中间留置沟槽、后期进行浇筑后形成后浇带结构;

    5、所述阻水隔断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后浇带结构两侧衔接缝处的隔离带、固定于隔离带上的钢板止水带以及设置于两侧隔离带之间底部的膨胀止水带;

    6、所述钢板止水带包括拉结波形部和拉结波形部两侧的导水弯折部;所述膨胀止水带由u形防水橡胶垫槽和吸水膨胀材填料构成,u形防水橡胶垫槽槽设置在两侧隔离带之间的底部,吸水膨胀材填料设置在u形防水橡胶垫槽内腔。

    7、其中,所述地基防水结构铺设于整个底板本体的下方,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地基土层、素砼垫层和防水层。

    8、其中,所述所述先浇底板和后浇带结构衔接缝采用台阶式结构,所述隔离带包括z形弯折部以及位于z形弯折部上方的延伸部。

    9、其中,所述后浇带结构部位的纵向深度深于其两侧的先浇底板。

    10、其中,所述隔离带采用半透的网孔结构。

    11、其中,所述底板本体还内置有钢筋骨架。

    1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设置三道阻水结构,包括地基位置的地基防水结构、膨胀止水带以及钢板止水带,更进一步优化现有技术中的后浇带防水防渗漏性能。能够更好满足一些存在沉降、地下震动等极端干扰因素场景中的防渗漏需求。

    14、本实用新型钢板止水带结构设计,阻水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于两侧混凝土的埋设连接强度,对先浇底板与后浇带起到一定的拉结作用,防止钢板止水带自身松脱,同时也有助于防止衔接缝地面处开裂。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本体、底板本体下方的地基防水结构以及底板本体内的阻水隔断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防水结构铺设于整个底板本体的下方,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地基土层(6)、素砼垫层(7)和防水层(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浇底板(1)和后浇带结构(2)衔接缝采用台阶式结构,所述隔离带(3)包括z形弯折部(31)以及位于z形弯折部(31)上方的延伸部(3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结构(2)部位的纵向深度深于其两侧的先浇底板(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带(3)采用半透的网孔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本体还内置有钢筋骨架(9)。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包括底板本体、地基防水结构以及底板本体内的阻水隔断结构;底板本体包括中间隔断的先浇底板和后浇带结构;阻水隔断结构包括隔离带、固定于隔离带上的钢板止水带以及设置于两侧隔离带之间底部的膨胀止水带;钢板止水带包括拉结波形部和导水弯折部;膨胀止水带由U形防水橡胶垫槽和吸水膨胀材填料构成。本技术能够更好满足一些存在沉降、地下震动等极端干扰因素场景中的防渗漏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闫继伟,韦梦阳,胡韬,林全云,魏炜,代瑞平,陈永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2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905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