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中央处理器散热,具体涉及一种中央处理器散热器。
背景技术:
1、计算机设备在使用时,由于自身的运转以及环境影响,会导致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温度升高,进而影响计算机的性能,导致计算机性能下降,甚至造成硬件损坏。因此,需要设置cpu散热器,用于降低cpu的温度,以保证计算机设备的性能。
2、现有的cpu散热器,结构设计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地提高散热效果和效率,例如传热结构的设计和布局等,以提高散热能力。
3、但是,现有的cpu散热器结构,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存在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目前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问题。
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央处理器散热器,包括:
3、主体;
4、散热部,所述散热部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壁体上;
5、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设置在所述散热部上,用于握持所述中央处理器散热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在散热部上设置有握持部,用于使用者安装和拆卸中央处理器散热器进行握持,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方便中央处理器散热器的安装和拆卸。而且,中央处理器散热器结构更加用户友好、结构稳定且实用,在确保中央处理器散热器在满足散热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所述握持部为设置在所述散热部上的握持结构,所述散热部为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壁体上的散热片,所述握持结构形成于所述散热片上。
8、这样,可以方便地将握持结构形成于散热片上,而不额外增加结构,不增加中央处理器散热器整体设计和制造的难度,同时兼顾散热性能。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所述握持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散热片上的提手,所述提手为所述散热片部分地沿靠近所述壁体的方向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
10、这样,可以通过散热片向内凹陷,方便地形成提手,便于在安装和拆卸中央处理器散热器时进行握持,方便安装和拆卸,同时可以避免对中央处理器散热器造成损坏。而且,凹槽状的把手,满足散热风流走向要求,不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不会影响风道和散热片的整设计。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所述壁体包括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所述第一壁体和所述第二壁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壁体和所述第二壁体上均设置有多个间隔的所述散热片,所述提手包括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所述第一提手为所述第一壁体上的所述散热片部分地沿靠近所述第一壁体的方向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提手为所述第二壁体上的所述散热片部分地沿靠近所述第二壁体的方向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二凹槽。
12、这样,通过在散热器相对的两侧的壁体的散热片上同时设置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可以进一步方便地在安装和拆卸中央处理器散热器时进行握持,而且握持牢固平稳,中央处理器散热器结构受力均匀,进一步避免损坏中央处理器散热器。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所述凹槽具有第一深度和第一宽度,并且所述凹槽垂直于散热片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矩形具有第一长度。
14、这样,凹槽的深度和宽度适中,可以在保证凹槽的形状和尺寸能够容纳用户的手指,使其能够自然地握持,同时保证中央处理器散热器的整体强度。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所述凹槽的槽口设置倒角。
16、这样,凹槽的槽口设置的倒角可以避免在握持中央处理器散热器时,划伤手指,影响握持的稳定性,进一步便于握持。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所述凹槽的槽口包括第一槽边和第二槽边,所述第一槽边和所述第二槽边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槽边和所述第二槽边垂直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方向,所述凹槽至少在所述第一槽边和所述第二槽边中的一个位置设置倒角。
18、这样,可以具体地将倒角设置在垂直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方向的第一槽边和第二槽边处,避免在握持中央处理器散热器时,划伤手指,进一步便于握持。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所述凹槽还包括第三槽边和所述第四槽边,所述第三槽边和所述第四槽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槽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槽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槽边的两端,所述第一槽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槽边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槽边的两端,所述第三槽边距所述散热部的第一侧端部第一距离,和/或所述第四槽边距所述散热部的第二侧端部第二距离;和/或
20、所述第一槽边距所述散热部的顶部第三距离;和/或,
21、所述凹槽的槽底边缘倒角。
22、这样,可以将凹槽设置在散热片的合适位置上,在便于握持的同时,保证中央处理器散热器的整体强度。同时,凹槽的槽底边缘进行倒角设计,可以避免在握持时手指划伤,便于握持。
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所述主体的形状为立方体,所述中央处理器散热器的底部设置有散热器底座,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底座上;
24、在所述立方体的顶部,贴设有引导标志,用于引导使用者安装和拆卸所述中央处理器散热器;
25、所述第一壁体为所述主体的左壁体,所述第二壁体为所述主体的右壁体,所述左壁体和所述右壁体上均设置有多个间隔的所述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相同,且所述散热片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26、所述左壁体上的所述散热片部分地沿靠近所述左壁体的方向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右壁体上的所述散热片部分地沿靠近所述右壁体的方向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和槽底边缘均设置倒角;
27、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距所述散热片顶部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凹槽垂直于所述散热片的横截面均呈第一矩形,且所述第二凹槽垂直于所述散热片的横截面呈第二矩形,所述第一矩形和所述第二矩形的尺寸相同。
28、这样,在安装和拆卸中央处理器散热器时,使用者可以根据引导标志,方便地进行操作,以免操作不当造成中央处理器散热器损坏。
29、本技术提供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在散热部上设置有握持部,用于使用者安装和拆卸中央处理器散热器进行握持,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方便中央处理器散热器的安装和拆卸。
3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中设置有上述中央处理器散热器。
31、本技术提供的计算机设备,设置有上述中央处理器散热器,可以在保证散热器的散热效果的同时,便于中央处理器散热器的安装和拆卸,进而便于计算机设备的整体安装和拆卸。
32、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1.一种中央处理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为设置在所述散热部上的握持结构,所述散热部为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壁体上的散热片,所述握持结构形成于所述散热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散热片上的提手,所述提手为所述散热片部分地沿靠近所述壁体的方向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壁体包括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所述第一壁体和所述第二壁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壁体和所述第二壁体上均设置有多个间隔的所述散热片,所述提手包括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所述第一提手为所述第一壁体上的所述散热片部分地沿靠近所述第一壁体的方向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提手为所述第二壁体上的所述散热片部分地沿靠近所述第二壁体的方向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第一深度和第一宽度并且,所述凹槽垂直于散热片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矩形具有第一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口设置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包括第一槽边和第二槽边,所述第一槽边和所述第二槽边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槽边和所述第二槽边垂直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方向,所述凹槽至少在所述第一槽边和所述第二槽边中的一个位置设置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还包括第三槽边和所述第四槽边,所述第三槽边和所述第四槽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槽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槽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槽边的两端,所述第一槽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槽边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槽边的两端,所述第三槽边距所述散热部的第一侧端部第一距离,和/或所述第四槽边距所述散热部的第二侧端部第二距离;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中设置有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