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厨房电器。
背景技术:
1、目前,相关技术中的空气炸锅,在利用电磁进行加热时,若未对电磁线圈和控制板进行散热,则易导致电磁线圈和控制板的温升超标,影响空气炸锅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厨房电器。
3、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厨房电器,厨房电器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第一散热腔、第二散热腔和加热腔,第一散热腔与进风口连通,第二散热腔与出风口和第一散热腔连通;热风装置,设于设备本体,热风装置包括电磁线圈盘,电磁线圈盘设于第一散热腔内,热风装置用于向加热腔输送热风;控制板,设于第二散热腔内,并与热风装置电连接。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厨房电器包括设备本体、热风装置和控制板,具体而言,设备本体设置有加热腔,热风装置用于向加热腔输送热风。具体地,厨房电器包括空气炸锅、消毒柜等需要利用热风进行加热的电器。
5、可以理解的是,当厨房电器为空气炸锅时,加热腔能够容纳食材,热风装置向加热腔内输送热风,以实现利用热风对加热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
6、当厨房电器为消毒柜时,加热腔能够容纳需要消毒的餐具,热风装置向加热腔内输送热风,以实现利用热风对加热腔内的餐具进行消毒。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7、热风装置包括电磁线圈盘,可以理解的是,热风装置还包括导磁件,且导磁件与电磁线圈盘相对设置,当电磁线圈盘通电时,导磁件能够发热,从而对空气进行加热。也就是说,热风装置是利用电磁加热的方式产生热风。
8、控制板与热风装置电连接,具体地,热风装置还包括相连驱动部和叶片组件,控制板与电磁线圈盘电连接,以为电磁线圈盘供电,从而产生交变磁场。此外,控制板还与驱动部电连接,以控制驱动部是否驱动叶片组件转动。
9、电磁线圈盘设置在第一散热腔内,控制板设置在第二散热腔,且第一散热腔与进风口和第二散热腔连通,第二散热腔与出风口连通。也就是说,自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依次流经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最后通过出风口排出设备本体外,从而在热风装置向加热腔内输送热风的同时,对电磁线圈盘和控制板进行散热,确保厨房电器稳定可靠地运行,延长厨房电器的使用寿命。
10、此外,进风口与第一散热腔连通,出风口与第二散热腔连通,从而使得进风口、第一散热腔、第二散热腔和出风口形成一条散热风道,在气流流动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对多个部件进行散热,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从而在能够对电磁线圈盘和控制板进行有效散热的同时,空间占用较小,进而降低整机的体积,有利于实现厨房电器的小型化,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1、可以理解的是,控制板包括板本体和散热片,散热片设置在板本体上,从而能够提高对发热的板本体的散热效果,延长控制板的使用寿命。
12、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厨房电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3、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散热腔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散热腔的至少一部分沿设备本体的高度方向分布。
14、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散热腔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散热腔的至少一部分沿设备本体的高度方向分布,也就是说,第一散热腔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散热腔的至少一部分沿电磁线圈盘的轴向方向分布,从而能够在对电磁线圈盘和控制板进行有效散热的同时,对散热结构进行合理布置,结构简单,进一步降低该厨房电器的体积,进而降低厨房电器的占用空间。
15、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散热腔与第二散热腔沿电磁线圈盘的轴向方向排布,或者第一散热腔的下方形成一个凹部,第二散热腔位于该凹部内,以进一步降低整机的体积。
16、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设备本体还设有导流口,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通过导流口连通;其中,控制板位于导流口和出风口之间。
17、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设备本体还设有导流口,具体而言,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通过导流口连通,也就是说,导流口与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连通。具体地,自进风口进入第一散热腔的气流,通过导流口进入第二散热腔,进而通过出风口排出设备本体外。
18、控制板位于导流口和出风口之间,也就是说,控制板位于气流的流动路径上,从而在气流自第一散热腔经导流口流入第二散热腔,并通过出风口排出的过程中,即可带走控制板表面的热量,实现对控制板的散热。进一步优化待散热部件与散热结构的布局,实现有效散热的同时,进一步简化厨房电器的结构,进而降低整机的占用空间。
19、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热风装置还包括叶片组件和驱动部,其中,驱动部与叶片组件相连,并位于第二散热腔内,驱动部与控制板电连接。
20、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热风装置还包括叶片组件和驱动部,具体而言,驱动部与叶片组件连接,也就是说,在驱动部的驱动下,叶片组件能够转动,从而在电磁线圈盘与导磁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热风,以实现对加热腔内待加热部件的加热。
21、可以理解的是,叶片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导磁性,即取消掉导磁件,将叶片组件采用导磁材料制成,从而在电磁线圈盘通电时,叶片组件自身发热,同时在驱动部的驱动下转动,形成热风。
22、驱动部位于第二散热腔内,从而在对电磁线圈盘和控制板进行散热的同时,能够对驱动部进行散热,进一步延长热风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厨房电器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3、此外,将驱动部设置在第二散热腔内,能够在对厨房电器需要散热的部件进行有效散热的同时,进一步简化整机结构,且结构简单,进一步降低整机的占用空间。
24、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厨房电器还包括导风件,导风件设于导流口处,并与驱动部相对设置,导风件的至少一部分沿电磁线圈盘的轴向方向延伸。
25、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厨房电器还包括导风件,具体而言,导风件设置在导流口处,且导风件与驱动部相对设置。
26、导风件的至少一部分沿电磁线圈盘的轴向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导风件的至少一部分沿设备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从而当气流自第一散热腔经导流口流出至第二散热腔的过程中,导风件能够改变部分气流的流动方向,使气流更多地流向驱动部,从而提高对驱动部的散热效果,延长热风装置的使用寿命。
27、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导风件与驱动部相对设置,从而使得导风件可以阻碍部分气流向远离驱动部的方向流动,进而使更多气流流经驱动部,以提高驱动部的散热效果。
28、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驱动部包括输出轴和电机线圈,其中,输出轴与叶片组件相连,电机线圈与输出轴相连,电机线圈靠近导流口设置。
29、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驱动部包括输出轴和电机线圈,具体而言,输出轴和叶片组件连接,从而在电机线圈的驱动下,输出轴带动叶片组件转动,以形成热风。
30、电机线圈靠近导流口设置。可以理解的是,驱动部中发热较多的部件主要是电机线圈,也就是说,将易发热的电机线圈靠近导流口设置,从而可使自第一散热腔经导流口流出至第二散热腔的气流,尽可能多地流向电机线圈,进而充分带走电机线圈表面的热量,提升电机线圈的散热效果,延长热风装置的使用寿命。
31、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沿电磁线圈盘的轴向方向,导风件的高度大于电机线圈的高度。
32、在该技术方案中,沿电磁线圈盘的轴向方向,导风件的高度大于电机线圈的高度,也就是说,沿设备本体的高度方向,导风件高于电机线圈,从而使得导风件能够使自第一散热腔经导流口流出至第二散热腔的气流,尽可能多地流向电机线圈,进而充分带走电机线圈表面的热量,提升电机线圈的散热效果,延长热风装置的使用寿命。
33、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沿电磁线圈盘的轴向方向,导风件的高度h与电机线圈的高度h之间,满足h/3≤h<h。
34、在该技术方案中,沿电磁线圈盘的轴向方向,导风件的高度低于电机线圈的高度,且高于电机线圈高度的1/3。也就是说,沿设备本体的高度方向,导风件的高度低于电机线圈的高度,从而避免由于导风件高度过高而影响气流在第二散热腔内流动的问题,确保控制板的有效散热。
35、此外,沿设备本体的高度方向,导风件的高度高于电机线圈的1/3,从而在气流自第一散热腔经导流口流出至第二散热腔的过程中,确保导风件能够改变部分气流的流动方向,使气流更多地流向驱动部,从而提高对驱动部的散热效果,延长热风装置的使用寿命。
36、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设备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连,并与第一壳体围合形成加热腔,热风装置设于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
37、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设备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具体而言,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加热腔。具体地,第一壳体为盖体,第二壳体为底座,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开合连接,从而便于通过第一壳体打开或关闭第二壳体来实现加热腔内食材或餐具的取放。
38、热风装置设置在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上,具体地,热风装置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或者,热风装置设置在第二壳体上,或者热风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热风装置设置在第一壳体上,另一个热风装置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39、可以理解的是,当厨房电器为空气炸锅时,加热腔能够容纳食材,热风装置向加热腔内输送热风,以实现利用热风对加热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
40、当厨房电器为消毒柜时,加热腔能够容纳需要消毒的餐具,热风装置向加热腔内输送热风,以实现利用热风对加热腔内的餐具进行消毒。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41、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设有热风装置的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包括外盖、内盖和分隔板,其中,内盖与外盖相连,内盖相较于外盖靠近加热腔,外盖与内盖围合形成第二散热腔,进风口设于外盖和/或内盖上,出风口设于外盖和/或内盖上,导流口设于内盖上,分隔板与内盖靠近加热腔的一侧相连,并与内盖围合形成第一散热腔。
42、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设置有热风装置的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包括外盖、内盖和分隔板,具体而言,内盖与外盖靠近加热腔的一侧相连,并围合形成第二散热腔,驱动部和控制板位于第二散热腔内,从而可实现对驱动部以及控制板的散热。
43、导流口设置在内盖上,从而实现第一散热腔与第二散热腔之间的连通。
44、分隔板与内盖靠近加热腔的一侧相连,并与内盖围合形成第一散热腔,电磁线圈盘位于第一散热腔内,从而实现对第一散热腔的散热。
45、也就是说,分隔板、内盖和外盖沿电磁线圈盘的轴向方向布置,从而在形成散热结构对需要散热的部件进行散热的同时,结构简单,布局合理,空间占用较小,进而降低整机的体积,有利于实现厨房电器的小型化,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6、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叶片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导磁性,叶片组件与电磁线圈盘相对设置,分隔板位于电磁线圈盘和叶片组件之间。
47、在该技术方案中,叶片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导磁件,即取消掉导磁件,将叶片组件采用导磁材料制成。叶片组件与电磁线圈盘相对设置,具体地,当电磁线圈盘通电时,能够产生交变磁场,并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叶片组件自身发热,同时,在驱动部的驱动下,叶片组件转动,从而形成热风。
48、可以理解的是,电磁线圈盘在通电时,叶片组件能够在短时间内温度快速升高,并在驱动部的驱动下热风,从而可提高热风的产生效率,进而缩短厨房电器的加热时间,提升加热效果。
49、分隔板位于电磁线圈盘和叶片组件之间,由于叶片组件自身发热,因此,分隔板能够有效减少叶片组件产生的热量向电磁线圈盘传递,从而可延长电磁线圈盘的使用寿命。
50、其中,分隔板可为微晶板或玻璃板。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51、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厨房电器还包括引风装置,引风装置设于设备本体,引风装置用于自进风口向第一散热腔内引入气流,并由出风口向设备本体外排出气流。
52、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厨房电器还包括引风装置,具体而言,引风装置设置在设备本体上,且引风装置能够产生气流,并使气流自进风口进入第一散热腔,经导流口流至第二散热腔,最后通过出风口排出至设备本体外。从而在气流流动的过程中带动控制板以及电磁线圈盘表面的热量,实现对控制板以及电磁线圈盘的散热,延长厨房电器的使用寿命。
53、此外,通过引风装置产生气流,能够提高气流流动的速率,加快控制板以及电磁线圈盘表面热量的散失,进而提高控制板以及电磁线圈盘的散热效果。
54、可以理解的是,引风装置包括吹风风机,且吹风风机与进风口和第一散热腔连通,也就是说,吹风风机位于进风口和第一散热腔之间。当吹风风机工作时,外部的空气自进风口进入第一散热腔,带走电磁线圈盘表面的热量,通过导流口进入第二散热腔,并带动控制板表面的热量后通过出风口排出。
55、另外,引风装置还可以包括抽风风机,且抽风风机与出风口和第二散热腔连通,也就是说,抽风风机位于出风口和第二散热腔之间。当抽风风机工作时,能够加速气流的流动速率,提高散热效率,避免控制板以及电磁线圈盘的温升超标,进一步延长厨房电器的使用寿命。
56、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引风装置包括第一引风部,第一引风部与进风口和第一散热腔连通。
57、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引风装置包括第一引风部,具体而言,第一引风部与进风口和第一散热腔连通,也就是说,第一引风部位于进风口和第一散热腔之间。当第一引风部工作时,外部的空气自进风口进入第一散热腔,带走电磁线圈盘表面的热量,通过导流口进入第二散热腔,并带动控制板表面的热量后通过出风口排出。从而实现对控制板以及电磁线圈盘的散热,防止控制板以及电磁线圈盘的温升超标,延长厨房电器的使用寿命。
58、其中,第一引风部为吹风风机。
59、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引风装置还包括第二引风部,第二引风部与出风口和第二散热腔连通。
60、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引风装置还包括第二引风部,具体而言,第二引风部与出风口和第二散热腔连通,也就是说,第二引风部位于出风口和第二散热腔之间。当第二引风部工作时,外部的空气自进风口进入第一散热腔,带走电磁线圈盘表面的热量,通过导流口进入第二散热腔,并带动控制板表面的热量后通过出风口排出。从而实现对控制板以及电磁线圈盘的散热,防止控制板以及电磁线圈盘的温升超标,延长厨房电器的使用寿命。
61、此外,通过设置第一引风部和第二引风部,能够加速气流的流动速率,提高散热效率,避免控制板以及电磁线圈盘的温升超标,进一步延长厨房电器的使用寿命。
62、其中,第二引风部为抽风风机。
63、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厨房电器包括空气炸锅或消毒柜。
64、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地,厨房电器包括空气炸锅或消毒柜。
65、可以理解的是,当厨房电器为空气炸锅时,加热腔能够容纳食材,热风装置向加热腔内输送热风,以实现利用热风对加热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
66、当厨房电器为消毒柜时,加热腔能够容纳需要消毒的餐具,热风装置向加热腔内输送热风,以实现利用热风对加热腔内的餐具进行消毒。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6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1.一种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装置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热风装置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装置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装置还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