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地涉及一种内针和具有该内针的全自动活检针。
背景技术:
1、在临床进行人体内组织取样时,经常采用全自动活检针。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全自动活检针的外形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全自动活检针的的针端部放大图。如图所示,活检针1具有内针01和套在内针外部的管状的外针02,以及手柄03。内针01的靠近尖端的部位有切槽(图中未示出)。
2、图3a是现有技术中的内针的正视图,图3b是图3a的局部放大图,图3c是图3b的左视图。图4a是现有技术中的内针的俯视图,图4b是图4a的局部放大图。因为槽底板12比其两侧的内针01的针体要薄,所以内针01的靠近针尖10的位置处形成有切槽11,即切槽11是槽底板12按图中视角的上方的空间。槽底板12两侧的针体为圆柱形,左侧的非圆柱的部分(图中方框a所示)为针尖部13。
3、针尖部13具有一个正刃面130和第一辅刃面131、第二辅刃面132。如果取槽底板12的对称面c-c’,则第一辅刃面131、第二辅刃面132关于对称面c-c’相互对称,并且正刃面130也关于对称面c-c’左右对称。
4、活检针1为全自动活检针,即其内部设有弹簧,使用时先压缩弹簧并由机械结构将其锁定,再按下激发按钮以解除该锁定,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全自动活检针被激发,此时内针01先行刺入器官内然后紧接着外针跟进,外针02的端面作为锋利的圆形刀刃,切下一部分组织并且容纳在切槽11内。此时再将内针01、外针02一并抽离人体,即取得人体组织条,用于后续的分析。
5、全自动活检针激发整个过程约为8毫秒,其中内针从激发到停止的时间约为5毫秒,期间内针移动约为20mm,整个激发过程中内针的平均移动速度约为4m/s。现有内针在组织内激发时,针尖的各个刃面会承受组织的反作用力,内针针尖会按图3b中的箭头方向偏移,由于槽底板的厚度只有内针直径的1/3,属于明显薄弱处,从而导致每次进针之后,针尖在切槽处都会发生一些难以恢复的形变。在遇到硬度较高的肿瘤的情况下,多次激发后由于针尖在切槽处的形变累积,使切槽明显变浅,从而取到的组织条变薄甚至取不到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内针和具有该内针的全自动活检针,有助于减小多次激发之后内针产生的形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内针,具有切槽和针尖部,其中:所述针尖部为锥形,锥尖为所述针尖部的尖端;在所述切槽的纵深方向上,所述尖端靠近所述切槽的槽底板。
3、可选地,所述锥尖为圆锥形。
4、可选地,所述锥尖为对称的棱锥形,对称面为所述内针的第一纵剖面,并且该第一纵剖面为所述槽底板的对称面。
5、可选地,所述锥尖具有左右对称的第一侧面,该第一侧面在所述切槽的纵深方向上远离所述槽底板,并且该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纵剖面垂直并且二者的交线为该第一侧面的对称轴。
6、可选地,所述锥尖为四棱锥或五棱锥。
7、一种全自动活检针,该全自动活检针的内针为本发明所述的内针。
8、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活检针的内针的针尖部为锥形,锥尖在切槽深度方向上靠近槽底板,使得在针尖更加尖锐的同时针尖部在进针时横向受力更加均衡,减小多次进针导致的弯曲程度。
1.一种内针,其特征在于,具有切槽和针尖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尖为圆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尖为对称的棱锥形,对称面为所述内针的第一纵剖面,并且该第一纵剖面为所述槽底板的对称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尖具有左右对称的第一侧面,该第一侧面在所述切槽的纵深方向上远离所述槽底板,并且该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纵剖面垂直并且二者的交线为该第一侧面的对称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尖为四棱锥或五棱锥。
6.一种全自动活检针,其特征在于,该全自动活检针的内针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