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专利2025-07-21  25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红外测试,特别指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红外遥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空调、电视、音响等电子设备。然而,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红外遥控的接收可能会出现问题,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在电子设备出厂前需要对红外功能进行相应的测试。

    2、针对电子设备红外功能的测试,传统上采取人工操作测试的方法,并通过人工手动记录测试结果,不仅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方法及系统,实现提升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效率以及质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方法及系统,实现提升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效率以及质量。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s1、android设备通过操作界面获取输入的操作指令,将所述操作指令通过串口发送给具备红外发送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的单片机;

    4、步骤s2、单片机基于接收的所述操作指令,控制红外发送模块向电子设备发送红外测试码;

    5、步骤s3、单片机通过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电子设备反馈的红外应答码,将所述红外应答码通过串口反馈给android设备;

    6、步骤s4、android设备基于所述操作指令对红外应答码进行校验,生成红外测试结果;

    7、步骤s5、android设备基于所述红外测试结果生成红外测试报告,将所述红外测试报告加密为加密报告后,通过tcp协议将所述加密报告上传服务器进行存储。

    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具体为:

    9、android设备通过触摸显示屏显示的操作界面获取输入的操作指令,对所述操作指令进行签名后,将所述操作指令通过串口实时发送给具备红外发送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的单片机。

    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具体为:

    11、单片机对接收的所述操作指令进行验签后,通过预设的红外码映射表,匹配所述操作指令对应的红外测试码,控制红外发送模块实时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红外测试码。

    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具体为:

    13、android设备通过预设的红外码映射表,匹配所述操作指令对应的红外应答码,进而对接收的所述红外应答码进行校验,生成测试成功或者测试失败的红外测试结果。

    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具体为:

    15、android设备基于所述红外测试结果、测试时间、电子设备型号以及电子设备序列号生成红外测试报告;

    16、android设备创建一对公钥和私钥,对所述红外测试报告进行crc计算得到crc值,通过所述私钥将红外测试报告以及crc值加密为加密数据包,通过rsa算法对所述公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公钥,通过3des算法将所述加密数据包以及加密公钥加密为加密报告,通过tcp协议将所述加密报告上传服务器进行存储。

    17、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18、操作指令输入模块,用于android设备通过操作界面获取输入的操作指令,将所述操作指令通过串口发送给具备红外发送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的单片机;

    19、红外测试码发送模块,用于单片机基于接收的所述操作指令,控制红外发送模块向电子设备发送红外测试码;

    20、红外应答码反馈模块,用于单片机通过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电子设备反馈的红外应答码,将所述红外应答码通过串口反馈给android设备;

    21、红外应答码校验模块,用于android设备基于所述操作指令对红外应答码进行校验,生成红外测试结果;

    22、红外测试报告生成模块,用于android设备基于所述红外测试结果生成红外测试报告,将所述红外测试报告加密为加密报告后,通过tcp协议将所述加密报告上传服务器进行存储。

    23、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指令输入模块具体用于:

    24、android设备通过触摸显示屏显示的操作界面获取输入的操作指令,对所述操作指令进行签名后,将所述操作指令通过串口实时发送给具备红外发送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的单片机。

    25、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测试码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26、单片机对接收的所述操作指令进行验签后,通过预设的红外码映射表,匹配所述操作指令对应的红外测试码,控制红外发送模块实时向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红外测试码。

    27、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应答码校验模块具体用于:

    28、android设备通过预设的红外码映射表,匹配所述操作指令对应的红外应答码,进而对接收的所述红外应答码进行校验,生成测试成功或者测试失败的红外测试结果。

    29、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测试报告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30、android设备基于所述红外测试结果、测试时间、电子设备型号以及电子设备序列号生成红外测试报告;

    31、android设备创建一对公钥和私钥,对所述红外测试报告进行crc计算得到crc值,通过所述私钥将红外测试报告以及crc值加密为加密数据包,通过rsa算法对所述公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公钥,通过3des算法将所述加密数据包以及加密公钥加密为加密报告,通过tcp协议将所述加密报告上传服务器进行存储。

    32、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33、1、通过android设备将输入的操作指令发送给具备红外发送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的单片机,单片机基于操作指令控制红外发送模块向电子设备发送红外测试码,通过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电子设备反馈的红外应答码,将红外应答码通过串口反馈给android设备;接着android设备基于操作指令对红外应答码进行校验并生成红外测试结果,基于红外测试结果生成红外测试报告,将红外测试报告加密为加密报告后上传服务器进行存储;即通过android设备控制具备红外发送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的单片机执行操作指令,并获取电子设备反馈的红外应答码,以对电子设备的红外功能进行自动测试,并自动生成红外测试报告进行存储,无需像传统上进行人工操作和手动记录,避免人为失误,进而极大的提升了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效率以及质量。

    34、2、通过对传输给操作指令单片机的操作指令进行签名和验签,避免单片机执行非法的操作指令,进而极大的提升了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的安全性。

    35、3、通过基于红外测试结果、测试时间、电子设备型号以及电子设备序列号生成红外测试报告,便于后期溯源,极大的提升了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的溯源性。

    36、4、通过创建一对公钥和私钥,对红外测试报告进行crc计算得到crc值,通过私钥将红外测试报告以及crc值加密为加密数据包,通过rsa算法对公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公钥,通过3des算法将加密数据包以及加密公钥加密为加密报告,通过tcp协议将加密报告上传服务器进行存储;由于公钥加密的数据仅能由私钥解密,私钥加密的数据仅能由公钥解密,通过crc值可快速校验红外测试报告是否被篡改,而红外测试报告以及crc值通过私钥和3des算法的双重加密,公钥经过rsa算法和3des算法的双重加密,且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通过tcp协议传输加密报告可保障传输的可靠性,前后采取五重安全措施(公私钥、crc计算、rsa算法、3des算法、tcp协议),极大的提升了红外测试报告传输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具体为:

    6.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模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指令输入模块具体用于: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试码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应答码校验模块具体用于: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试报告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电子设备红外测试技术领域的一种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步骤S1、Android设备将获取的操作指令通过串口发送给具备红外发送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的单片机;步骤S2、单片机基于操作指令,控制红外发送模块向电子设备发送红外测试码;步骤S3、单片机通过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电子设备反馈的红外应答码并反馈给Android设备;步骤S4、Andro id设备基于操作指令对红外应答码进行校验,生成红外测试结果;步骤S5、Android设备基于红外测试结果生成红外测试报告,将红外测试报告加密为加密报告后,通过TCP协议将加密报告上传服务器进行存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极大的提升了电子设备红外功能测试效率以及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林雪花,袁苇,张宏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新大陆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97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