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20  20


    本技术属于工程质量检测设备,尤其是一种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


    背景技术:

    1、动力触探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常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该方法是利用一定的落锤质量,将一定尺寸、一定形状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的难度,即贯入锤击数,判定土层名称及其工程性质。根据落锤质量和提升高度的不同,国内常用的落锤质量为10kg、63.5kg和120kg,分别称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

    2、轻型动力触探适用于粘性土和粉土,一般通过手动抬升落锤;人工抬锤劳动强度大,人工操作抬锤高度及导向杆垂直度都没法保证其一致性;一般情况下现场试验和原位检测的位置较多,工程量大,人员紧张,急需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节省人力、体力,工作效率高的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节省人力、体力,工作效率高的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它包括框架、触探机构和智能控制器,触探机构包括探头、探杆、锤座、导向杆和重锤;其特征在于:在框架内安装可垂直滑动的触探机构;在框架内上部设置四个从动链轮,这四个从动链轮分别为:左前从动链轮,左后从动链轮,右前从动链轮,右后从动链轮,在框架内下部设置齿数相同的四个主动链轮,这四个主动链轮分别为:左前主动链轮,左后主动链轮,右前主动链轮,右后主动链轮,左前从动链轮与左前主动链轮之间连接左前链条,左后从动链轮与左后主动链轮之间连接左后链条,右前从动链轮与右前主动链轮之间连接右前链条,右后从动链轮与右后主动链轮之间连接右后链条,左前主动链轮和左后主动链轮固定安装在左主动链轴上,右前主动链轮和右后主动链轮固定安装在右主动链轴上,左主动链轴和右主动链轴之间通过依次相互啮合的四个齿数相同的齿轮传动连接,左主动链轴或者右主动链轴由伺服电机驱动旋转,左前链条和左后链条之间连接一个左抬锤杆,右前链条和右后链条之间连接一个和左抬锤杆对称的右抬锤杆。

    3、优选的,所述的框架包括上四边框和下四边框,上四边框由上前框、上后框、上左框、上右框构成,下四边框由下前框、下后框、下左框、下右框构成,上四边框和下四边框之间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前左柱、前右柱、后左柱、后右柱;前左柱和前右柱之间的中下部横向连接前中下框,上前框和前中下框之间连接前左中柱、前右中柱,上后框和下后框之间连接后左中柱、后右中柱,下四边框的下面设置四个支脚,前左柱和后左柱之间连接左箱板,前右柱和后右柱之间连接右箱板,前中下框和下前框之间连接前下箱板,前左中柱和前左柱之间连接前左箱板,前右中柱和前右柱之间连接前右箱板,后左中柱和后左柱之间连接后左箱板,后右中柱和后右柱之间连接后右箱板。

    4、优选的,所述的左主动链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前下箱板和后左箱板之间,所述的右主动链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前下箱板和后右箱板之间,所述的四个齿数相同的齿轮分别是:左齿轮、左中齿轮、右中齿轮和右齿轮,左齿轮固定安装在左主动链轴上,右齿轮固定安装在右主动链轴上,左中齿轮和右中齿轮通过轴承和短轴安装在前下箱板上。

    5、优选的,所述的左前从动链轮和左后从动链轮固定安装在左从动链轴上,左从动链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后左箱板和前左箱板之间,所述的右前从动链轮和右后从动链轮固定安装在右从动链轴上,右从动链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后右箱板和前右箱板之间。

    6、优选的,框架内上部设有锤击次数计数传感器。

    7、优选的,所述的计数传感器是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红外对射式光电开关,前左中柱和后左中柱的上部通过连接板安装发射器或接收器,前右中柱和后右中柱的上部通过连接板安装接收器或发射器。

    8、优选的,上前框和上后框之间中部连接上中框,上中框中部设有上套管,下前框和下后框之间中部连接下中框,下中框中部设有下套管,触探机构的导向杆套在上套管里,触探机构的探杆套在下套管里。

    9、优选的,在前左柱和后左柱的中部连接左扶手,在前右柱和后右柱的中部连接右扶手。

    10、优选的,所述的智能控制器根据设定参数和计数传感器反馈信号控制伺服电机工作。

    11、优选的,在框架内底部设有给智能控制器和伺服电机提供电源的蓄电池。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四个同步旋转的链条带动左右两个抬锤杆循环上下移动,从而驱动重锤重复地抬起落下,替代人工抬锤操作,节省人力、体力,同时,也避免了人工操作个体差异产生的误差,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14、(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智能控制器,它可以根据设定参数和计数传感器反馈信号控制伺服电机自动工作,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克服了人工计数不准确问题。

    15、(3)本实用新型在框架内底部设有给智能控制器和伺服电机提供电源的蓄电池,蓄电池设置在底部,降低了重心,提高了稳定性,解决了户外作业不方便连接电源的问题。

    16、(3)本实用新型整体设计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两个人通过左右扶手很方便地将其放置在准确的检测位置上。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它包括框架、触探机构和智能控制器,触探机构包括探头、探杆、锤座、导向杆和重锤;其特征在于:在框架内安装可垂直滑动的触探机构;在框架内上部设置四个从动链轮,这四个从动链轮分别为:左前从动链轮,左后从动链轮,右前从动链轮,右后从动链轮,在框架内下部设置齿数相同的四个主动链轮,这四个主动链轮分别为:左前主动链轮,左后主动链轮,右前主动链轮,右后主动链轮,左前从动链轮与左前主动链轮之间连接左前链条,左后从动链轮与左后主动链轮之间连接左后链条,右前从动链轮与右前主动链轮之间连接右前链条,右后从动链轮与右后主动链轮之间连接右后链条,左前主动链轮和左后主动链轮固定安装在左主动链轴上,右前主动链轮和右后主动链轮固定安装在右主动链轴上,左主动链轴和右主动链轴之间通过依次相互啮合的四个齿数相同的齿轮传动连接,左主动链轴或者右主动链轴由伺服电机驱动旋转,左前链条和左后链条之间连接一个左抬锤杆,右前链条和右后链条之间连接一个和左抬锤杆对称的右抬锤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包括上四边框和下四边框,上四边框由上前框、上后框、上左框、上右框构成,下四边框由下前框、下后框、下左框、下右框构成,上四边框和下四边框之间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前左柱、前右柱、后左柱、后右柱;前左柱和前右柱之间的中下部横向连接前中下框,上前框和前中下框之间连接前左中柱、前右中柱,上后框和下后框之间连接后左中柱、后右中柱,下四边框的下面设置四个支脚,前左柱和后左柱之间连接左箱板,前右柱和后右柱之间连接右箱板,前中下框和下下框之间连接前下箱板,前左中柱和前左柱之间连接前左箱板,前右中柱和前右柱之间连接前右箱板,后左中柱和后左柱之间连接后左箱板,后右中柱和后右柱之间连接后右箱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主动链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前下箱板和后左箱板之间,所述的右主动链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前下箱板和后右箱板之间,所述的四个齿数相同的齿轮分别是:左齿轮、左中齿轮、右中齿轮和右齿轮,左齿轮固定安装在左主动链轴上,右齿轮固定安装在右主动链轴上,左中齿轮和右中齿轮通过轴承和短轴安装在前下箱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从动链轮和左后从动链轮固定安装在左从动链轴上,左从动链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后左箱板和前左箱板之间,所述的右前从动链轮和右后从动链轮固定安装在右从动链轴上,右从动链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后右箱板和前右箱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框架内上部设有锤击次数计数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数传感器是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红外对射式光电开关,前左中柱和后左中柱的上部通过连接板安装发射器或接收器,前右中柱和后右中柱的上部通过连接板安装接收器或发射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上前框和上后框之间中部连接上中框,上中框中部设有上套管,下前框和下后框之间中部连接下中框,下中框中部设有下套管,触探机构的导向杆套在上套管里,触探机构的探杆套在下套管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在前左柱和后左柱的中部连接左扶手,在前右柱和后右柱的中部连接右扶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控制器根据设定参数和计数传感器反馈信号控制伺服电机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在框架内底部设有给智能控制器和伺服电机提供电源的蓄电池。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轻型动力触探仪,它包括框架和智能控制器,在框架内部中心位置垂直安装可上下滑动的触探机构,在框架内部围绕着触探机构设置四个分别在上部从动链轮和下部的主动链轮上安装的链条,左侧的两个链条上连接左抬锤杆,右侧的两个链条上连接右抬锤杆,四个主动链轮齿数相同,伺服电机通过依次啮合的四个齿轮和主动链轮驱动四个链条同步旋转,同步旋转的链条通过左右两个抬锤杆一次一次地将触探机构的重锤抬起落下。易于操作,节省人力、体力,工作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陈佳琪,王忠岩,陆春伟,计国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蒙古卓信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2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97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