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及其灶具与流程

    专利2022-07-07  58


    本发明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灶具的冷态识别技术。



    背景技术:

    家用燃气灶具在烹饪的过程中,当炉头意外熄火或干烧保护熄火后,控制系统通常都需要监测锅底温度是否已经下降至冷态,以备下一次食材烹饪。

    目前,常规判断冷态的方法,通常以锅底温度是否低于某一个固定低温值作为判断依据。但是,当有冷态物质冲击(如加水)或移锅时,都容易出现误判,可能造成灶具被动关火,使用户对产品产生质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可初步判断出灶具是否已处于冷态以及灶具是否已经熄火,有效解决了因冷态物质冲击或移锅而造成误判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冷态识别方法的灶具。

    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所述冷态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灶具点火工作;

    s2:获取并储存当前温度值ti;

    s3:判断当前温度值ti是否小于或等于冷态温度阀值,如是则初步判定灶具处于冷态并进入下一步,如否则返回步骤s2;

    s4:计算当前温度值ti与上一次储存的当前温度值ti-1的温差,同时开始记录冷态持续时间;

    s5:判断温差与参考值的大小关系,并基于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将计时清零并返回步骤s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果温差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将计时清零并返回步骤s2;如果温差小于参考值,则初步判定灶具已经熄火。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则初步判定灶具已经熄火之后,还包括步骤s6:判断冷态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时间阈值,如是则进一步确定灶具已经熄火并处于冷态,将计时清零并关闭灶具的电源;如否则继续进行执行步骤s6或者返回步骤s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值为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并储存当前温度值ti,其具体包括:

    s21:获取温度数据组;s22:根据所获取的温度数据组,计算并储存平均温度值,并将最新储存的平均温度值作为当前温度值t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温度数据组,其通过每间隔预设时间采集一次温度数据值,采集n次以获取所述温度数据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2中,所述平均温度值为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中的任一种。

    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灶具,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灶具,包括燃烧器本体、点火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燃气控制阀、供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点火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所述燃气控制阀和所述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获取的温度数据组,计算并储存平均温度值,并将最新储存的平均温度值作为当前温度值ti;还用于根据当前温度值ti与冷态温度阀值的大小关系,初步判定灶具是否处于冷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的计时模块,在初步判定灶具处于冷态之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当前温度值ti与上一次储存的当前温度值ti-1的温差,同时控制所述计时模块开始记录冷态持续时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温差与参考值的大小关系,并基于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将所述计时模块记录的冷态持续时间清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根据锅底温度的变化情况,可初步判断出灶具是否已处于冷态以及灶具是否已经熄火,有效解决了因冷态物质冲击或移锅而造成误判的问题,提高判断准确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灶具的连接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图2中步骤s2的子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该灶具包括燃烧器本体1、点火模块2、温度检测模块3、燃气控制阀4、供电模块5和控制模块6,其中燃烧器本体1至少包括炉头,在燃烧器本体1上设有用于点火的点火模块2和用于检测锅底温度的温度检测模块3。燃气控制阀4分别连接外部气源和燃烧器本体1,用于控制燃气的通断和灶具的火力大小。控制模块6分别电连接点火模块2、温度检测模块3、燃气控制阀4和供电模块5,供电模块5用于为灶具相关模块提供电源。优选地,控制模块6用于通过温度检测模块3来获取的温度数据组,并根据所获取的温度数据组,计算并储存平均温度值,并将最新储存的平均温度值作为当前温度值ti;还用于根据当前温度值ti与冷态温度阀值的大小关系,初步判定灶具是否处于冷态。由此,本实施例的灶具,其通过根据当前温度值ti与冷态温度阀值的大小关系,可初步判定灶具是否处于冷态。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控制模块6电连接的计时模块7,在控制模块6初步判定灶具处于冷态之后,控制模块6还用于计算所述当前温度值ti与上一次储存的当前温度值ti-1的温差,同时控制计时模块7开始记录冷态持续时间,以为初步判定灶具已经熄火提供判断数据。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控制模块6还用于判断所述温差与参考值的大小关系,并基于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将计时模块7记录的冷态持续时间清零,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值为1~3℃。由此,当基于判断结果确定将计时模块7记录的冷态持续时间清零时,则表明此时灶具没有熄火,仍然处于燃烧状态,出现当前温度值ti≤冷态温度阀值,是由于锅具有冷态物质冲击(如加水)或移锅引起的,此原因为干扰因素;当基于判断结果确定不将计时模块7记录的冷态持续时间清零时,则可以初步判定灶具已经熄火。可见,本实施例的灶具,其能够根据锅底温度的变化情况,初步判断出灶具是否已经熄火,有效解决了因冷态物质冲击或移锅而造成误判的问题,提高判断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见图2,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所述冷态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灶具点火工作;

    具体地,当灶具接收到点火信号时,控制模块6先控制点火模块2放电,再控制燃气控制阀4打开,以使灶具点火成功。在灶具点火成功时,灶具按照正常烹饪程序执行。

    s2:获取并储存当前温度值ti;

    s3:判断当前温度值ti是否小于或等于冷态温度阀值,如是则初步判定灶具处于冷态并进入下一步,如否则返回步骤s2;

    具体地,冷态温度阀值为燃烧器本体1的温度由热态切换至冷态的临界温度点,本实施例以冷态温度阀值等于50℃为例。控制模块6判断当前温度值ti是否小于或等于冷态温度阀值,如果控制模块6判断出当前温度值ti≤冷态温度阀值,由于锅具有冷态物质冲击(如加水)或移锅会造成锅底温度骤降,此时只可以初步判定出灶具处于冷态并且进入步骤s4;如果控制模块6判断出当前温度值ti>冷态温度阀值,则返回步骤s2,执行下一组的所述获取并储存当前温度值ti。

    s4:计算当前温度值ti与上一次储存的当前温度值ti-1的温差,同时开始记录冷态持续时间;

    具体地,当前温度值ti与当前温度值ti-1为控制模块6前后存储的两组温度值。在确定当前温度值ti≤冷态温度阀值,即初步判定出灶具处于冷态之后,控制模块6开始计算当前温度值ti与上一次储存的当前温度值ti-1的温差,同时控制计时模块7开始记录燃烧器本体1的冷态持续时间。

    s5:判断温差与参考值的大小关系,并基于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将计时清零并返回步骤s2。

    具体地,参考值为1~3℃。根据步骤s4计算所得的温差,控制模块6判断温差与参考值的大小关系,如果温差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表明温度检测模块3检测到的锅底温度仍有向上升的趋势变化,意味着灶具没有熄火,仍然在点火燃烧工作状态,此时,需要将计时清零并返回步骤s2,进行下一组的所述获取并储存当前温度值ti;如果温差小于参考值,则表明此时锅底温度基本无上升趋势,可以初步判定灶具已经熄火。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一种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能够根据锅底温度的变化情况,初步判断出灶具是否已处于冷态以及灶具是否已经熄火,有效解决了因冷态物质冲击或移锅而造成误判的问题,提高判断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见图3,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获取并储存当前温度值ti,其具体包括:

    s21:获取温度数据组;

    具体地,所述获取温度数据组,其通过温度检测模块3每间隔预设时间采集一次温度数据值,共采集n次以获取n个温度数据值,该n个温度数据值构成所述温度数据组。

    s22:根据所获取的温度数据组,计算并储存平均温度值,并将最新储存的平均温度值作为当前温度值ti。

    具体地,根据所获取的温度数据组,控制模块6计算所获取的温度数据组的平均温度值,并将计算所得的平均温度值作为当前温度值ti进行储存。当控制模块6获得下一组的平均温度值时,将下一组的平均温度值更新为当前温度值ti,依次类推。更具体地,平均温度值为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中的任一种,本实施例以平均温度值为均值为例,以简化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反应灵敏度。

    由此,通过将n个温度数据值构成温度数据组,并且将所获取的温度数据组通过计算获得平均温度值,可以有效滤除扰动因素,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实施例2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在所述则初步判定灶具已经熄火之后,所述冷态识别方法还包括步骤s6。具体地,所述步骤s6:判断冷态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时间阈值,如是则进一步确定灶具已经熄火并处于冷态,将计时模块7记录的冷态持续时间清零,并且将切断供电模块5向相关模块供电,以实现关闭灶具的电源,此时,温度检测模块3不再检测温度,灶具进入等待的下一次唤醒状态;如否则继续进行执行步骤s6或者返回步骤s2。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时间阈值为5分钟,其它部位均与实施例1相同。

    可见,本实施例在初步判定灶具已经熄火之后,通过根据冷态持续时间与时间阈值的大小关系,实现了进一步确定灶具已经熄火并处于冷态,通过多重判断步骤,使得灶具的冷态识别的精准性和可靠性更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灶具点火工作;

    s2:获取并储存当前温度值ti;

    s3:判断当前温度值ti是否小于或等于冷态温度阀值,如是则初步判定灶具处于冷态并进入下一步,如否则返回步骤s2;

    s4:计算当前温度值ti与上一次储存的当前温度值ti-1的温差,同时开始记录冷态持续时间;

    s5:判断温差与参考值的大小关系,并基于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将计时清零并返回步骤s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温差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则将计时清零并返回步骤s2;如果温差小于参考值,则初步判定灶具已经熄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则初步判定灶具已经熄火之后,还包括步骤s6:判断冷态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时间阈值,如是则进一步确定灶具已经熄火并处于冷态,将计时清零并关闭灶具的电源;如否则继续进行执行步骤s6或者返回步骤s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值为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并储存当前温度值ti,其具体包括:

    s21:获取温度数据组;

    s22:根据所获取的温度数据组,计算并储存平均温度值,并将最新储存的平均温度值作为当前温度值t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温度数据组,其通过每间隔预设时间采集一次温度数据值,采集n次以获取所述温度数据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2中,所述平均温度值为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中的任一种。

    8.一种灶具,包括燃烧器本体(1)、点火模块(2)、温度检测模块(3)、燃气控制阀(4)、供电模块(5)和控制模块(6),所述控制模块(6)分别电连接所述点火模块(2)、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所述燃气控制阀(4)和所述供电模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6)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获取的温度数据组,计算并储存平均温度值,并将最新储存的平均温度值作为当前温度值ti;还用于根据当前温度值ti与冷态温度阀值的大小关系,初步判定灶具是否处于冷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6)电连接的计时模块(7),在初步判定灶具处于冷态之后,所述控制模块(6)用于计算所述当前温度值ti与上一次储存的当前温度值ti-1的温差,同时控制所述计时模块(7)开始记录冷态持续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6)还用于判断所述温差与参考值的大小关系,并基于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将所述计时模块(7)记录的冷态持续时间清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灶具的冷态识别方法及其灶具,所述冷态识别方法包括S1:灶具点火工作;S2:获取并储存当前温度值Ti;S3:判断当前温度值Ti是否小于或等于冷态温度阀值,如是则初步判定灶具处于冷态并进入下一步,如否则返回步骤S2;S4:计算当前温度值Ti与上一次储存的当前温度值Ti‑1的温差,同时开始记录冷态持续时间;S5:判断温差与参考值的大小关系,并基于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将计时清零并返回步骤S2。本发明能够根据锅底温度的变化情况,可初步判断出灶具是否已处于冷态以及灶具是否已经熄火,有效解决了因冷态物质冲击或移锅而造成误判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林枝堂;潘叶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3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9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