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预制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14  11


    本发明涉及建筑,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柱结构。


    背景技术:

    1、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2、传统建筑往往是现场浇筑混凝土,其施工过程容易产生大量废水、噪声与粉尘,造成水污染与粉尘污染,并且从浇筑到成型,耗时较长,严重影响项目建设周期。随着建筑产业升级,装配式建筑因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有保证、减少现场污染的优势,得到国家大力推广。

    3、由于柱子是整个建筑的重要受力构件,因此装配式柱成为装配式建筑的关键节点。目前我国大部分装配式柱-柱节点连接仍采用湿式连接,湿作业现场施工环节较多,且施工较为繁琐,施工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装配式柱-柱节点连接采用湿式连接使得现场施工环节较多,且施工较为繁琐,施工周期较长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预制柱结构,包括:

    3、上预制柱;

    4、下预制柱;

    5、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紧固件,所述上预制柱与所述下预制柱内分别设置有所述连接件,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内,以当对所述紧固件施加扭矩时,使所述上预制柱与所述下预制柱相对移动。

    6、本发明的装配式预制柱结构通过在上预制柱与下预制柱之间设置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紧固件,连接件设置在上预制柱与下预制柱内,紧固件设置在连接件内,在装配时,通过对紧固件施加扭矩,可使上预制柱与下预制柱相对移动,进而使上预制柱与下预制柱相互靠近,直至使上预制柱与下预制柱紧固贴合。该装配式预制柱结构进行装配时湿作业几乎为零,现场施工环节较少,且施工较为便捷,施工周期较短,同时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预制柱连接结构节点安全性和可靠性。

    7、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装配式预制柱结构,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件主体,所述连接件主体内设置有螺纹槽,所述紧固件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件主体与所述紧固件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主体内并与所述连接件主体螺纹配合,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件上。

    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方向相反。

    1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中部,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丝杠,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齿轮,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丝杠上。

    1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预制柱包括上预制柱主体,所述上预制柱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下预制柱包括下预制柱主体,所述下预制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座,所述底座与所述顶座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

    1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槽和与所述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块,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顶座两者中的其中之一上,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顶座的其中之另一上。

    1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的材质为金属。

    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预制柱主体与所述底座之间浇筑有混凝土,以使所述上预制柱主体与所述底座为一体结构,所述下预制柱主体与所述顶座之间浇筑有混凝土,以使所述下预制柱主体与所述顶座为一体结构。

    1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座的顶面和所述底座的底面之间分别对应设置有多个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紧固件。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预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件主体,所述连接件主体内设置有螺纹槽,所述紧固件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件主体与所述紧固件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主体内并与所述连接件主体螺纹配合,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中部,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丝杠,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齿轮,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丝杠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预制柱包括上预制柱主体,所述上预制柱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下预制柱包括下预制柱主体,所述下预制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座,所述底座与所述顶座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槽和与所述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块,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顶座两者中的其中之一上,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顶座的其中之另一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的材质为金属。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预制柱主体与所述底座之间浇筑有混凝土,以使所述上预制柱主体与所述底座为一体结构,所述下预制柱主体与所述顶座之间浇筑有混凝土,以使所述下预制柱主体与所述顶座为一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的顶面和所述底座的底面之间分别对应设置有多个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紧固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柱结构,包括上预制柱、下预制柱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紧固件,上预制柱与下预制柱内分别设置有连接件,紧固件设置在连接件内,以当对紧固件施加扭矩时使上预制柱与下预制柱相对移动。通过在上预制柱与下预制柱之间设置连接件和紧固件,连接件设置在上预制柱与下预制柱内,紧固件设置在连接件内,在装配时,通过对紧固件施加扭矩,可使上预制柱与下预制柱相对移动,进而使上预制柱与下预制柱相互靠近,直至使上预制柱与下预制柱紧固贴合。该装配式预制柱结构进行装配时湿作业几乎为零,现场施工环节较少,且施工较为便捷,施工周期较短,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连接节点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健,张钦喜,任晓勇,张志勇,李保坚,董满满,陈耀春,李占东,田军朝,刘彦生,王亮,武德辉,王慧阳,李小路,康晨龙,马少博,史金波,赵新,石岩,金继芳,熊向前,张继坤,院福,刘楚齐,唐欣欣,姚瀚,孙召伟,曹青,闫海琛,刘登科,郭梦伟,刘洋,柴红月,刘铭,刘鹏,常萌,穆珍珍,刘荣华,苏亚楠,武涛,李菁媛,刘从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健安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94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