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焊接领域,尤其是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
背景技术:
1、双金属复合材料是以钢为基础,表面复合非铁金属及合金,它不仅增加了非铁金属及合金的强度,而且节约了大量的铜材等非铁金属,降低了生产成本。钢基铜合金蜗轮正是在这种趋势下发展起来。
2、参阅附图1,现有的钢基铜合金蜗轮多采用铜包铁结构整体铸造,传统的“铜包铁”结构,不仅导致蜗轮整体的强度低,易磨损,使用寿命周期短,而且由于轮缘是砂型浇注的,致密度低,机械性能差,且易出现气孔、夹砂、砂眼等铸造缺陷,成品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所涉及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包括:
3、采用黑色金属材料制成的轮芯部件,过盈配合套装在所述轮芯部件外周面上、采用有色金属材料制成、且难以直接焊接到轮芯部件上的轮缘部件,沿着所述轮芯部件和轮缘部件连接面两侧设置的两道环形焊接槽,以及填充并焊接在所述焊接槽内的搭接部件。
4、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焊接槽的截面形状为“v”形的剖口。
5、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剖口的深度4mm;所述剖口的角度为10°。
6、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焊接槽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剖口外部的凹槽。
7、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黑色金属材料与所述有色金属材料之间的熔点差为500~700℃。
8、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有色金属材料为zcusn12ni2;
9、所述黑色金属材料为qt500-7。
10、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搭接部件采用高镍材料焊接得到;所述高镍材料的牌号为cmc-m61n,规格1.2mm。
11、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轮缘部件与所述轮芯部件之间采用h7/s6过盈配合。
12、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轮缘部件与所述轮芯部件之间连接面可以为圆柱形。
13、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轮缘部件的齿根圆df/2-轮芯部件直径d/2≈2×轮缘部件的齿根圆的模数mn。
1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轮芯部件和轮缘部件之间设置焊接槽,填充具有高兼容性的焊材,用焊材将二者有机连接,确保强度等性能。而且所述轮芯部件和轮缘部件之间的过盈配合可传递扭矩,整体承载能力更强。
1.一种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黑色金属材料制成的轮芯部件(10),过盈配合套装在所述轮芯部件(10)外周面上、采用有色金属材料制成、且难以直接焊接到轮芯部件(10)上的轮缘部件(20),沿着所述轮芯部件(10)和轮缘部件(20)连接面(50)两侧设置的两道环形焊接槽(30),以及填充并焊接在所述焊接槽(30)内的搭接部件(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槽(30)的截面形状为“v”形的剖口(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剖口(31)的深度4mm;所述剖口(31)的角度为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槽(3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剖口(31)外部的凹槽(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金属材料与所述有色金属材料之间的熔点差为500~7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色金属材料为zcusn12ni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件(40)采用高镍材料焊接得到;所述高镍材料的牌号为cmc-m61n,规格1.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缘部件(20)与所述轮芯部件(10)之间采用h7/s6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缘部件(20)与所述轮芯部件(10)之间连接面(50)可以为圆柱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蜗轮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缘部件(20)的齿根圆df/2-轮芯部件(10)直径d/2≈2×轮缘部件(20)的齿根圆的模数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