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06  22


    本发明涉及叠合板模具,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1、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2、目前叠合板在预制过程中,会使用到专用的叠合板浇筑模具,浇筑模具一般是由四个条形边框合围而成,然后再其内放入钢筋,接着浇筑混凝土从而进行叠合板的制备。在叠合板的生产制备过程中,由于浇筑模具需要搭建钢筋,而浇筑的混凝土经常从钢筋孔内渗出,导致浇筑的模具边缘容易因混凝土流失而产生塌陷,并且渗漏的混凝土在凝结后难以清理,严重影响模具成型,同时,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除泡、拉毛以及脱模处理,每道工序都需要用到不同的设备,操作比较繁琐,影响浇筑成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及其生产工艺,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采用的装置包括:

    4、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通过四角分布的支脚进行支撑固定,所述底板上端四角分布设置有支撑柱。

    5、模具,由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侧模板以及一对第二侧模板组成,所述第一侧模板和第二侧模板均固定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一侧模板两端与相邻的第二侧模板相连接,所述第一侧模板上设置有用于架置纵筋的第一钢筋孔,所述第二侧模板上设置有用于架置横筋的第二钢筋孔。

    6、密封组件,由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封板以及一对第二封板组成,所述第一封板与第一侧模板滑动配合,且将第一钢筋孔密封闭合,所述第二封板与第二侧模板滑动配合,且将第二钢筋孔密封闭合,所述第一封板的两端通过连接板与第二封板相连接。

    7、升降组件,由升降电机、一组对角设置的升降螺杆以及一组对角设置的导向杆组成,所述升降电机利用升降螺杆带动密封组件沿导向杆上下滑动。

    8、位移组件,由相对设置的一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组成,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设置在支撑柱顶端,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位移块,所述位移块底部设置有升降电缸。

    9、辊刷组件,包括固定支架、转动支架、转动轴以及驱动轴,所述升降电缸底部与固定支架相连接,所述转动支架转动安装于固定支架内,所述驱动轴滑动穿设于转动支架内部,所述驱动轴一端与固定支架非圆配合连接,所述驱动轴另一端与转动轴非圆配合连接,所述转动轴呈等边分布,三组所述转动轴上分别套接设置有涂刷辊、消泡辊以及拉毛辊。

    10、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1、步骤1,涂刷脱模剂,旋转转动支架,将涂刷辊切换到底部后进行定位,利用位移组件带动涂刷辊在模具内进行移动,同时涂刷辊旋转将脱模剂涂刷到模具底面上。

    12、步骤2,架网浇筑,将横筋和纵筋分别架置在对应的钢筋孔内形成钢筋网,升降组件带动密封组件下移将钢筋孔密封闭合,然后在模具内浇筑混凝土。

    13、步骤3,消泡处理,旋转转动支架,将消泡辊切换到底部进行定位,利用位移组件带动消泡辊在刚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滚动,对混凝土内部进行消泡处理,防止产生气泡。

    14、步骤4,拉毛处理,在混凝土将要成型时,将拉毛辊切换到底部进行定位,利用位移组件带动拉毛辊在混凝土表面滚动,在其表面进行拉毛处理,最终形成预制叠合板。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侧模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封板与第一安装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侧模板上设置于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封板与第二安装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封板上等间隔设置有第一钢筋槽,所述第一钢筋槽与第一钢筋孔配合,所述第二封板上等间隔设置有第二钢筋槽,所述第二钢筋槽与第二钢筋孔配合。

    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其中一个所述升降螺杆上设置有第一链轮,其中一个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升降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并通过齿带与第一链轮相连接,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通过第一链带相连接,所述第二链轮通过第二链带与另一个升降螺杆上的齿轮相连接。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螺杆螺纹贯穿对应的连接板,所述导向杆滑动贯穿对应的连接板。

    1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一电滑座,所述第一电滑座之间通过第一滑杆相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二电滑座,所述第二电滑座之间通过第二滑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均滑动贯穿位移块。

    1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支架包括第一支板以及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固定设置有轴套,所述固定支架一侧设置有切换电机,所述切换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支板相连接,另一端的第一支板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轴套上沿直线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支板上固定设置有伸缩电缸,所述伸缩电缸输出端连接有三边支架,所述三边支架的每条边与滑槽滑动配合并与对应的驱动轴相转动连接。

    2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支架侧壁上设置有一对限位套以及一个转动套,所述限位套与转动套形成等边分布,且所述转动套位于底部,所述转动套外侧套设有传动齿轮,所述固定支架侧壁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传动齿轮相啮合。

    2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轴远离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有配合销,所述配合销滑动贯穿轴套,且所述配合销与限位套以及转动套形成非圆卡接配合,所述三边支架带动配合销在限位套以及转动套内进出位移。

    2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消泡辊表面均匀排列设置有消泡插杆,所述拉毛辊表面等间隔设置有拉毛凸环。

    23、本发明还一种装配式叠合板,采用上述装配式叠合板生产工艺制备而成。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5、(1)第一侧模板、第二侧模板与底板形成矩形的模具浇筑腔,通过设置第一封板以及第二封板,第一封板与第一侧模板滑动配合将第一钢筋孔密封闭合,第二封板与第二侧模板滑动配合将第二钢筋孔密封闭合,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发生渗漏,提高了模具的密封性能。

    26、(2)通过设置辊刷组件,驱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支架以及转动轴实现非圆配合连接,由于转动轴呈等边分布,当转动支架旋转120°时,能够实现涂刷辊、消泡辊以及拉毛辊之间的灵活切换,底部的辊刷将随位移组件进行滚动作业,同时顶部的两组辊刷将进行自锁定位,从而能够根据混凝土浇筑的不同阶段自由切换不同的辊刷工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工艺采用的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模板(2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211),所述第一封板(31)与第一安装槽(21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侧模板(22)上设置于第二安装槽(221),所述第二封板(32)与第二安装槽(221)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封板(31)上等间隔设置有第一钢筋槽(311),所述第一钢筋槽(311)与第一钢筋孔(212)配合,所述第二封板(32)上等间隔设置有第二钢筋槽(321),所述第二钢筋槽(321)与第二钢筋孔(222)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升降螺杆(42)上设置有第一链轮(421),其中一个所述导向杆(43)上设置有第二链轮(431),所述升降电机(41)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并通过齿带与第一链轮(421)相连接,所述第一链轮(421)与第二链轮(431)之间通过第一链带(422)相连接,所述第二链轮(431)通过第二链带(432)与另一个升降螺杆(42)上的齿轮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螺杆(42)螺纹贯穿对应的连接板(33),所述导向杆(43)滑动贯穿对应的连接板(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61)上设置有第一导轨(611),所述第一导轨(611)上滑动安装有第一电滑座(612),所述第一电滑座(612)之间通过第一滑杆(613)相连接,所述第二侧板(62)上设置有第二导轨(621),所述第二导轨(621)上滑动安装有第二电滑座(622),所述第二电滑座(622)之间通过第二滑杆(623)相连接,所述第一滑杆(613)和第二滑杆(623)均滑动贯穿位移块(6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架(72)包括第一支板(721)以及第二支板(722),所述第一支板(721)和第二支板(722)之间固定设置有轴套(723),所述固定支架(71)一侧设置有切换电机(73),所述切换电机(73)的输出端与第一支板(721)相连接,另一端的第一支板(721)与固定支架(71)转动连接,所述轴套(723)上沿直线设置有滑槽(7231),所述第二支板(722)上固定设置有伸缩电缸(77),所述伸缩电缸(77)输出端连接有三边支架(771),所述三边支架(771)的每条边与滑槽(7231)滑动配合并与对应的驱动轴(75)相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71)侧壁上设置有一对限位套(711)以及一个转动套(712),所述限位套(711)与转动套(712)形成等边分布,且所述转动套(712)位于底部,所述转动套(712)外侧套设有传动齿轮(762),所述固定支架(71)侧壁上设置有驱动电机(76),所述驱动电机(76)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齿轮(761),所述主动齿轮(761)与传动齿轮(762)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75)远离转动轴(74)的一端连接有配合销(751),所述配合销(751)滑动贯穿轴套(723),且所述配合销(751)与限位套(711)以及转动套(712)形成非圆卡接配合,所述三边支架(771)带动配合销(751)在限位套(711)以及转动套(712)内进出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辊(702)表面均匀排列设置有消泡插杆(7021),所述拉毛辊(703)表面等间隔设置有拉毛凸环(7031)。

    10.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装配式叠合板生产工艺制备而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叠合板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及其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涂刷脱模剂,旋转转动支架,将涂刷辊切换到底部后进行定位,涂刷辊旋转将脱模剂涂刷到模具底面上;步骤2,架网浇筑,将横筋和纵筋分别架置在对应的钢筋孔内形成钢筋网,在模具内浇筑混凝土;步骤3,消泡处理,旋转转动支架,将消泡辊切换到底部进行定位,对混凝土内部进行消泡处理;步骤4,拉毛处理,在混凝土将要成型时,将拉毛辊切换到底部进行定位,在其表面进行拉毛处理。本发明利用密封组件将对应的钢筋孔密封闭合,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发生渗漏,同时能够自由切换不同的辊刷工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王青涛,姜俊壮,吴彬,丛坤明,孙敏,孙友盛,杨宏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利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90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