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7-01  13


    本申请涉及建筑构造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多层降噪墙体是一种采用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降噪墙体,它通常由隔音毡、龙骨、隔音棉、石膏板等材料组成。

    2、多层降噪墙体通过在墙面上设置多层隔音、降噪材料,从而实现隔音、降噪。当房间内产生噪声时,隔音、降噪材料对噪声进行吸收、减弱,降低噪声传播至外界的可能。

    3、降噪墙体降噪能力的强弱与隔音、降噪材料的层数、厚度有关,总的厚度越厚,隔音、降噪能力越强,相应的墙体总的厚度大大增加,使得房间内的空间减小。当房间内产生噪声强度或者时段不固定时,如果噪声强度较低,或者未产生噪声时,降噪墙体上的隔音、降噪材料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在隔音、降噪材料利用率较低时提升房间内的空间大小,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层降噪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包括

    4、墙体;

    5、隔音棉,设置于墙体上;

    6、墙板,设置于所述隔音棉远离所述墙体一侧,

    7、安装座,设置于楼板,所述隔音棉以及所述墙板分别与所述安装座抵接;

    8、容纳盒,设置于墙体侧壁且与所述容纳盒相互抵接,所述容纳盒内形成有容纳槽,所述隔音棉的一侧竖直侧壁连接于所述容纳槽远离槽口侧槽壁;

    9、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隔音棉滑入所述容纳槽内或者控制所述隔音棉平铺于所述墙体的墙面上;

    10、弹性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隔音棉进入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弹性驱动件驱动所述墙板抵接所述墙体。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房间内、外的噪声强度较高时,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隔音棉被滑出容纳槽且平铺于墙体的墙面上,有利于对噪声进行吸收;当房间内、外的噪声强度较低时,可以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隔音棉滑入容纳槽内,此时弹性驱动件驱动墙板滑动抵接至墙板上,增大室内空间的同时形成跌级结构。整个过程简单,使用时能够在隔音、降噪材料利用率较低时提升房间内的空间大小。

    12、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电机、控制柱、控制带、控制块以及转动轴;

    13、所述转动轴对称设置且转动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控制带首尾相连且套设于所述转动轴;

    14、所述控制电机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控制电机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

    15、所述控制柱设置于所述隔音棉远离所述容纳槽槽壁一端,所述控制块设置于所述控制柱端部;

    16、所述控制块固定于所述控制带,所述容纳盒形成有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的卡槽,所述控制块卡入所述卡槽时,所述控制柱进入所述容纳槽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电机启动时,控制带带动控制块运动,使得隔音棉能够滑入容纳槽内,有利于墙板朝墙体方向运动,增加室内空间。

    18、可选的,所述容纳盒内滑动设置有折叠柱,所述折叠柱有多个且沿所述控制块滑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折叠柱滑动方向与所述控制块的滑动方向相垂直;

    19、所述折叠柱交错设置于所述隔音棉两侧,所述容纳盒设置有弹性动力件;

    20、所述隔音棉平铺于所述墙体的墙面时,所述折叠柱位于所述隔音棉相背两侧;

    21、所述隔音棉进入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弹性驱动件驱动两侧所述折叠柱带动所述隔音棉朝所述容纳槽竖直槽壁方向运动,此时所述隔音棉进入折叠状态。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柱对隔音棉进行折叠,有利于提升容纳槽的利用率。

    23、可选的,所述弹性动力件为动力弹簧;

    24、所述容纳槽相对侧壁分别形成有供所述折叠柱滑动的滑槽,所述动力弹簧安装于所述滑槽,所述动力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滑槽槽壁,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折叠柱远离所述隔音棉一侧。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弹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6、可选的,所述隔音棉对称设置有两段,所述容纳盒对称设置且与所述隔音棉一一对应;

    27、所述控制块对称设置,所述控制带带动相对所述控制块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容纳盒的体积,降低噪声从墙体两侧通过的空间大小。

    29、可选的,所述控制柱以及所述控制块的宽度小于所述隔音棉的宽度;

    30、两段所述隔音棉分别平铺于所述墙体的墙面时,所述控制柱以及控制块抵接于另一个所述隔音棉的竖直端面上。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侧隔音棉的控制柱以及控制块能够相互错位重叠,有利于减小两个隔音棉之间的间隙。

    32、可选的,所述墙板倾斜形成有供所述控制块滑动的推动面,所述控制块滑动于所述推动面时,所述控制块推动所述墙板远离所述墙体。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块滑出卡槽时,控制块滑动于推动面,有利于推动墙板远离墙体,方便隔音棉铺设于墙板以及墙体之间。

    34、可选的,所述墙板朝向所述安装座一侧设置有限制块,所述安装座形成有供所述限制块滑动的限制槽;

    35、所述弹性驱动件为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安装于所述限制槽,所述驱动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制块远离所述墙体一侧,另一端抵接于限制槽槽壁。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弹簧驱动墙板将隔音棉夹紧于墙体。

    37、可选的,所述容纳盒滑动连接有插接柱,所述墙板形成有插接槽,所述容纳盒设置有推动弹簧,所述插接柱与所述插接槽相互对准时,所述推动弹簧推动所述插接柱插入所述插接槽内;

    38、所述容纳盒滑动连接有推动柱,所述推动柱端部形成有凸入所述卡槽内的弧面结构,所述控制块进入所述卡槽时,所述控制块滑动于所述弧面结构,此时所述推动柱滑出所述卡槽;

    39、所述插接柱形成有动力面,所述推动柱滑出所述卡槽时,所述推动柱滑动于所述动力面,此时所述插接柱脱离所述插接槽。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柱插入插接槽内,有利于对墙板进行固定。

    4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层降噪墙体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2、一种多层降噪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3、s1:完成所述墙体的浇筑;

    44、s2:安装所述安装座以及所述容纳盒,并且进行所述隔音棉的铺设;

    45、s3:进行所述墙板的安装。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音棉对噪声进行阻隔、减缓。

    4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48、1.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隔音棉滑入容纳槽内,能够在隔音、降噪材料利用率较低时提升房间内的空间大小;

    49、2.隔音棉进入容纳槽内时,折叠柱对隔音棉进行折叠,有利于充分利用容纳槽内的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电机(6)、控制柱(61)、控制带(62)、控制块(63)以及转动轴(6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盒(5)内滑动设置有折叠柱(54),所述折叠柱(54)有多个且沿所述控制块(63)滑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折叠柱(54)滑动方向与所述控制块(63)的滑动方向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动力件为动力弹簧(5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棉(2)对称设置有两段,所述容纳盒(5)对称设置且与所述隔音棉(2)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柱(61)以及所述控制块(63)的宽度小于所述隔音棉(2)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3)倾斜形成有供所述控制块(63)滑动的推动面(31),所述控制块(63)滑动于所述推动面(31)时,所述控制块(63)推动所述墙板(3)远离所述墙体(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3)朝向所述安装座(4)一侧设置有限制块(32),所述安装座(4)形成有供所述限制块(32)滑动的限制槽(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盒(5)滑动连接有插接柱(57),所述墙板(3)形成有插接槽(33),所述容纳盒(5)设置有推动弹簧(58),所述插接柱(57)与所述插接槽(33)相互对准时,所述推动弹簧(58)推动所述插接柱(57)插入所述插接槽(33)内;

    10.一种多层降噪墙体的施工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层降噪墙体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构造的技术领域,包括墙体;隔音棉,设置于墙体上;墙板,设置于所述隔音棉远离所述墙体一侧,安装座,设置于楼板,所述隔音棉以及所述墙板与所述安装座抵接;容纳盒,设置于墙体侧壁且与所述容纳盒相互抵接,所述容纳盒内形成有容纳槽,所述隔音棉的一侧竖直侧壁连接于所述容纳槽远离槽口侧槽壁;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隔音棉滑入所述容纳槽内或者控制所述隔音棉平铺于所述墙体的墙面上;弹性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隔音棉进入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弹性驱动件驱动所述墙板抵接所述墙体。本申请能在隔音、降噪材料利用率较低时提升房间内的空间大小。

    技术研发人员:王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丰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89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