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汽车车身及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6-13  42


    本技术涉及汽车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汽车车身及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传统的车身结构通常是由数百个冲压钢板或铝板或型材通过分步拼焊而成。首先由单独的零件分步拼焊成前机舱总成、前地板总成、后地板总成、左侧围总成、右侧围总成、顶盖总成、后围总成七大总成,然后由前机舱总成、前地板总成、后地板总成拼焊成下车身总成,最后下车身总成与左侧围总成、右侧围总成、顶盖总成、后围总成拼焊成最终的车身总成。零部件数量庞大导致开发模具众多,且各零件之间搭接结构复杂,并且焊接会产生零件变形,对质量控制的要求严格;同时,分布焊接的生产工艺链条冗长。所以这样的车身结构对制造工艺、制造精度要求较高,焊接流程长且复杂,不适于汽车下车身通用化和上车身个性化灵活开发及短流程制造的需求。

    2、然而目前行业受压铸设备制造技术、模具制造难度以及压铸工艺复杂性的限制,不具备对整个车身进行一次性一体成型。为此设计一种分体式车身结构以及之间的连接机构,一体化成型上车身和下车身,然后通过连接机构实现组装整车,达到降低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体式汽车车身及连接结构,可以实现上车身和下车身的各自一体化成型,从而达到降低开发成本。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汽车车身,包括:

    3、一体式下车身,所述一体式下车身包括一体化成型的前舱、前地板、后地板、后围,所述前舱、前地板、后地板、后围形成一个框架式向上敞开的半包围结构;

    4、一体式上车身,所述一体式上车身包括一体化成型的前边梁、左侧围上部、右侧围上部、后围上部和顶盖横梁,所述前边梁、左侧围上部、右侧围上部、后围上部和顶盖横梁形成一个框架式向下敞开的半包围结构;

    5、母连接结构,所述母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一体式下车身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位置的第一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第二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第一开口式呈l型矩形空腔接头结构和第二开口式呈l型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用于给一体式上车身提供安装接口;

    6、子连接结构,所述子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一体式上车身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位置的第三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第四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第三开口式呈l形矩形空腔接头结构和第四开口式呈l形矩形空腔接头结构,所述第三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和第四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分别与第一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和第二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相匹配,嵌入式配接;所述第三开口式呈l形矩形空腔接头结构和第四开口式呈l形矩形空腔接头结构分别与第一开口式呈l形矩形空腔接头结构和第二开口式呈l形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相匹配,嵌入式配接。

    7、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式上车身上设置有第一车门铰链安装点和第二车门铰链安装点。

    8、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式下车身集成前后轮罩形成一体式整体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式下车身的第一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和第二开口式呈l型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的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10、所述一体式上车身的第三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和第二开口式呈l形矩形空腔接头结构底部平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形导向定位销和第二圆形导向定位销;

    11、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圆形导向定位销配合卡接,用于控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自由度;

    12、所述第二定位孔与第二圆形导向定位销配合卡接,用于在长度方向预留尺寸余量,避免产生过定位。

    13、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式上车身的第三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第四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第一开口式呈l形矩形空腔接头结构和第二开口式呈l形矩形空腔接头结构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同间隔的加强筋,且第一圆形导向定位销和第二圆形导向定位销与加强筋相连,用于提升一体式上车身与一体式下车身的连接强度,加强了第一圆形导向定位销和第二圆形导向定位销自身的强度,保证定位精度。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第四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第一开口式呈l形矩形空腔接头结构和第二开口式呈l形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第一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第二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第一开口式呈l型矩形空腔接头结构和第二开口式呈l型矩形空腔接头结构的侧向平面设置有多个直径大小相同的螺纹套管安装孔,所述螺纹套管安装孔设置有螺纹套管、合装螺栓。

    15、一种分体式汽车车身的连接结构,包括母连接结构和子连接结构,所述母连接结构包括上述的母连接结构,所述子连接结构包括上述的子连接结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一体化结构设计将零件数量化零为整,数量由数百个减少为2个,使得产品设计的复杂度得到大幅简化。同时一体化的高集成结构,又有利于整体车身结构的刚度提升和结构稳定性;

    17、将一体的下车身及其连接接头作为一个通用化的整体结构,上车身除连接接头部位设计为通用化接口,其余部位结构可灵活变化,这样下车身可以重复使用,减少其重复开发,上车身可以个性化灵活更换,比如同一个下车身可以适配多个不同造型的上车身。通过通用化的嵌入式的设计接口和可拆卸的螺纹连接结构,实现快捷拆装;

    18、通过上车身和下车身集成化结构和自身定位结构,节省专用的工装投入,使得组装过程更加简便;同时,省去了车身先冲压再焊接的工艺流程,缩短了开发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19、一体化车身设计由于产品设计实现零件与零件之间的无缝搭接,因此彻底消除了车身焊点连接和涂敷密封胶带来的焊点、密封失效导致的质量问题;

    20、本装置在生产中大大缩减了汽车制造工艺的时间,从而降低汽车制造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分体式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上车身(2)上设置有第一车门铰链安装点(403)和第二车门铰链安装点(4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下车身(1)集成前后轮罩形成一体式整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下车身(1)的第一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101)和第二开口式呈l型矩形空腔接头结构(104)的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05)和第二定位孔(1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上车身(2)的第三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201)、第四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202)、第一开口式呈l形矩形空腔接头结构(203)和第二开口式呈l形矩形空腔接头结构(204)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同间隔的加强筋,且第一圆形导向定位销(205)和第二圆形导向定位销(206)与加强筋相连,用于提升一体式上车身(2)与一体式下车身(1)的连接强度,加强了第一圆形导向定位销(205)和第二圆形导向定位销(206)自身的强度,保证定位精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201)、第四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202)、第一开口式呈l形矩形空腔接头结构(203)和第二开口式呈l形矩形空腔接头结构(204)、第一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101)、第二开口式矩形空腔接头结构(102)、第一开口式呈l型矩形空腔接头结构(103)和第二开口式呈l型矩形空腔接头结构(104)的侧向平面设置有多个直径大小相同的螺纹套管安装孔,所述螺纹套管安装孔设置有螺纹套管(301)、螺栓(302)。

    7.一种分体式汽车车身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母连接结构和子连接结构,所述母连接结构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母连接结构,所述子连接结构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子连接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汽车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分体式汽车车身,包括:一体式下车身,所述一体式下车身包括一体化成型的前舱、前地板、后地板、后围,所述前舱、前地板、后地板、后围形成一个框架式向上敞开的半包围结构;一体式上车身,所述一体式上车身包括一体化成型的前边梁、左侧围上部、右侧围上部、后围上部和顶盖横梁,所述前边梁、左侧围上部、右侧围上部、后围上部和顶盖横梁形成一个框架式向下敞开的半包围结构;母连接结构和子连接结构。一体化结构设计将零件数量化零为整,数量由数百个减少为2个,使得产品设计的复杂度得到大幅简化。同时一体化的高集成结构,又有利于整体车身结构的刚度提升和结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立军,李奎,齐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魏桥国科(滨州)科学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1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81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