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圆机的导纱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6-13  38


    本技术涉及大圆机,具体是一种大圆机的导纱结构。


    背景技术:

    1、针织大圆机,学名针织圆形纬编机,由于针织大圆机的成圈系统(企业里称作进纱路数或成圈路数,简称路数)多,转速高、产量高、花形变化快、织物品质好、工序少、产品适应性强,所以发展很快,小型提花针织大圆机,在针织企业里称作机械提花机,它改变品种简单、方便、快捷,但转速低、产量低。

    2、现有的针织大圆机在工作时需要导纱器对纱线进行导向,而穿过导纱器的纱线会受到机器的影响,出现紧绷或者过松的现象,纱线紧绷容易造成纱线绷断,需要重新穿线,纱线过松容易影响纺织成品的质量,同时导纱器无法对纱线表面的毛絮进行去除,也会影响纺织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圆机的导纱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圆机的导纱结构,包括针织大圆机主体、拉线盘,所述拉线盘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导纱机构,所述导纱机构包括壳体、连接座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张紧组件,所述连接座安装于壳体的后端,所述连接座的底端与拉线盘连接,所述张紧组件包括两组可升降调节的导纱轮,两组导纱轮分别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连通有进线斗与出线斗,纱线从进线斗穿入依次分别绕过两组导纱轮的上下两侧后由出线斗穿出。

    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前端面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内端面粘接有粘板,所述壳体的后端面装配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口与壳体内部连通。

    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部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丝杆和导向杆,所述丝杆转动装配于壳体内壁,所述壳体的顶面转动设置有两个旋钮,所述旋钮的转轴贯穿延伸至壳体内部与丝杆顶端连接,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的另一端滑动套设于导向杆表面,所述导纱轮安装于支座前端面。

    5、进一步的,所述导纱轮的中部直径小于其两端直径。

    6、进一步的,所述进线斗的进线口朝上设置,所述出线斗的出线口朝下设置,所述进线斗的进线口和出线斗的出线口均转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前后两侧中部均设置有转轴,所述支撑座的中部嵌设有导纱环。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导纱轮的设置,使纱线呈s形分布于壳体内,实现对于纱线的张紧,两个导纱轮可通过升降调节,以保持对于纱线的张紧强度,可防止纱线出现松垮的情况,避免缠绕的现象发生,省时省力,实用性较强;通过转动的导纱环设计,可以达到便于调整进出线的角度目的,从而避免纱线出现翻丝磨损的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圆机的导纱结构,包括针织大圆机主体、拉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盘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导纱机构,所述导纱机构包括壳体、连接座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张紧组件,所述连接座安装于壳体的后端,所述连接座的底端与拉线盘连接,所述张紧组件包括两组可升降调节的导纱轮,两组导纱轮分别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连通有进线斗与出线斗,纱线从进线斗穿入依次分别绕过两组导纱轮的上下两侧后由出线斗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圆机的导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面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内端面粘接有粘板,所述壳体的后端面装配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口与壳体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圆机的导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丝杆和导向杆,所述丝杆转动装配于壳体内壁,所述壳体的顶面转动设置有两个旋钮,所述旋钮的转轴贯穿延伸至壳体内部与丝杆顶端连接,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的另一端滑动套设于导向杆表面,所述导纱轮安装于支座前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圆机的导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轮的中部直径小于其两端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圆机的导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斗的进线口朝上设置,所述出线斗的出线口朝下设置,所述进线斗的进线口和出线斗的出线口均转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前后两侧中部均设置有转轴,所述支撑座的中部嵌设有导纱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大圆机的导纱结构,包括针织大圆机主体、拉线盘,拉线盘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导纱机构,导纱机构包括壳体、连接座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张紧组件,连接座安装于壳体的后端,连接座的底端与拉线盘连接,张紧组件包括两组可升降调节的导纱轮,两组导纱轮分别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左右两侧,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连通有进线斗与出线斗,纱线从进线斗穿入依次分别绕过两组导纱轮的上下两侧后由出线斗穿出,本技术通过两个导纱轮的设置,使纱线呈S形分布于壳体内,实现对于纱线的张紧,两个导纱轮可通过升降调节,以保持对于纱线的张紧强度,可防止纱线出现松垮的情况,避免缠绕的现象发生,省时省力,实用性较强。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钢,张盈盈,顾效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谷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1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81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