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6-09  57


    本发明属于安防监控,具体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安防监控系统通常采用模拟信号传输和人工监控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如监控范围有限、实时性差、易受到干扰和误报等。尤其是在某些应用背景下,因为安防成本、误报等问题,导致当前有很多的场所并未应用安防监控系统,或者应用的安防监控系统因为经常误报,导致安保人员直接关闭系统、关闭提示等情况频繁出现;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及方法。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包括条件分析模块、监控模块、安全防护模块、防误模块;

    4、所述条件分析模块用于对目标场景进行条件分析,确定目标场景的安防等级,根据确定的安防等级对目标场景进行安防设备安装。

    5、进一步地,确定目标场景的安防等级的方法包括:

    6、获取目标场景的安全分析数据,基于预设的特征处理模板对所述安全分析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所述目标场景对应的场景特征数据;

    7、根据所述场景特征数据设置对应的第一安全需求值、第二安全需求值和第三安全需求值;

    8、根据公式lz=b1×l1+b2×la′+b3×lc′计算对应的目标安全需求值;

    9、式中:lz为目标安全需求值;b1、b2、b3均为比例系数,取值范围为0<b1≤1,0<b2≤1,0<b3≤1;l1为第一安全需求值;la′为第二安全需求值;lc′为第三安全需求值;

    10、根据预设的安防等级标准和计算的目标安全值确定目标场景的安防等级。

    11、进一步地,第一安全需求值的设置方法包括:

    12、预设对应的目标场景匹配表,所述目标场景匹配表用于统计各种目标场景功能用途以及对应的第一安全需求值、第二安全需求值的目标内需求范围和第三安全需求值的目标内需求范围;

    13、识别所述场景特征数据对应的目标场景功能用途,基于所述目标场景功能用途从所述目标场景匹配表中匹配对应的第一安全需求值。

    14、进一步地,第二安全需求值的设置方法包括:

    15、根据目标场景功能用途从目标场景匹配表中匹配第二安全需求值的目标内需求范围,标记为[la1,la2];识别第二安全值为la1时对应的安全事件记录,评估对应安全事件记录的影响值,标记为yza1;识别第二安全值为la2时对应的安全事件记录,评估对应安全事件记录的影响值,标记为yza2;

    16、识别场景特征数据中的历史安全事件记录,根据获得的历史安全事件记录评估对应的影响值,标记为yza3;

    17、根据公式计算目标场景对应的第二安全需求值;式中:la′为第二安全需求值。

    18、进一步地,第三安全需求值的设置方法包括:

    19、根据目标场景匹配表中匹配第三安全需求值的目标外需求范围,标记为[lc1,lc2];确定第三安全需求值分别lc1和lc2时对应的影响值,分别标记为yzc1和yzc2;

    20、确定目标场景外预设范围内的历史安全事件记录,评估对应的影响值;标记为yzc3;

    21、根据公式计算目标场景对应的第三安全需求值;式中:lc′为第三安全需求值。

    22、进一步地,根据安全事件记录评估对应的影响值的方法包括:

    23、预设事件匹配表;识别安全事件记录中的各安全事件,将安全事件标记为i,i=1、2、……、n,n为正整数;根据所述事件匹配表为各安全事件匹配对应的单项值;将获得的单项值标记为gzi;

    24、根据公式计算对应的影响值;式中:yz为影响值。

    25、进一步地,根据安防等级对目标场景进行安防设备安装的方法包括:

    26、绘制目标场景的场景信息图,根据场景特征数据在场景信息图中标记各个事件标签,根据场景信息图中的各事件标签形成若干个事件区;

    27、获取目标场景的监控条件,基于所述监控条件在场景信息图中标记各个监控点和监控属性;

    28、根据安防等级对场景信息图进行监控分析,确定对应的补充监控点,根据获得的补充监控点进行安防设备的安装。

    29、进一步地,事件区的设置方法包括:

    30、步骤sa1:预设各事件标签对应的事件单元区;

    31、步骤sa2:识别各事件标签之间的距离;选择距离低于阈值x1且距离最小的两个事件单元区按照对应距离的路径进行合并,获得合并区;

    32、当没有距离小于阈值x1的两个事件标签值,将剩余的单独时间单元区标记为事件区,结束分析;

    33、步骤sa3:计算合并区与剩余事件标签之间的距离,选择距离低于阈值x1且距离最小的事件单元区按照对应距离的路径与合并区进行合并,获得新的合并区;循环步骤sa3,直到距离没有低于阈值x1为止,将当前的合并区标记为事件区,并返回步骤sa2。

    34、所述监控模块用于对目标场景进行实时监控,获得对应的安防监控数据,将获得的安防监控数据发送给安全防护模块。

    35、所述安全防护模块用于对安防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具有安全隐患事件;当判断无安全隐患事件时,不进行相应操作;当判断具有安全隐患事件时,生成安全提示信号,并在通过防误模块校核时,将安全提示信号发送给对应的工作人员。

    36、所述防误模块用于对安全防护进行防误校核,当防护校核通过时,允许安全提示信号发送给对应的工作人员;当防护校核不通过时,禁止安全提示信号的发送。

    37、进一步地,防误校核的方法包括:

    38、识别安全提示信号对应的安全隐患事件,获取安全隐患事件对应的事件类别,根据识别的事件类别匹配对应的防误等级;

    39、当防误等级为0级时,输出防护校核通过;

    40、当防误等级非0级时,评估安全隐患事件的隐患值,根据公式计算对应的评估值;

    41、式中:dw为评估值;yh为隐患值;d为防误等级;

    42、当评估值不小于阈值x1时,输出防护校核通过;

    43、当评估值小于阈值x1时,输出防护校核不通过。

    44、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方法,方法包括:

    45、确定目标场景的安防等级,根据确定的安防等级对目标场景进行安防设备安装;

    46、对目标场景进行实时监控,获得对应的安防监控数据;

    47、对安防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具有安全隐患事件;

    48、当判断无安全隐患事件时,不进行相应操作;

    49、当判断具有安全隐患事件时,生成安全提示信号,进行防误校核,当防护校核通过时,允许安全提示信号发送给对应的工作人员;当防护校核不通过时,禁止安全提示信号的发送。

    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51、通过条件分析模块、监控模块、安全防护模块和防误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对目标场景的安全防护,同时解决了因为过多的误报导致安保人员直接关闭系统、关闭提示等情况的出现。

    52、通过设置条件分析模块,实现对目标场景的智能分析,智能了解目标场景的详细情况,并辅助工作人员确定补充监控点,便于提供与用户之间的效率和降低工作人员负担;同时在选择补充监控点时充分考虑安防成本问题,便于提高对用户的使用吸引力;解决很多用户因为安防成本问题而不考虑安防监控系统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条件分析模块、监控模块、安全防护模块和防误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确定目标场景的安防等级的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安全需求值的设置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安全需求值的设置方法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安全需求值的设置方法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安全事件记录评估对应的影响值的方法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安防等级对目标场景进行安防设备安装的方法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事件区的设置方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防误校核的方法包括:

    10.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方法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系统及方法,属于安防监控技术领域;包括条件分析模块、监控模块、安全防护模块和防误模块;条件分析模块用于对目标场景进行条件分析,确定目标场景的安防等级,根据安防等级对目标场景进行安防设备安装;监控模块用于对目标场景进行实时监控,获得对应的安防监控数据;安全防护模块用于对安防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具有安全隐患事件;当判断具有安全隐患事件时,生成安全提示信号,并在通过防误模块校核时,将安全提示信号发送给对应的工作人员;防误模块用于对安全防护进行防误校核,当防护校核通过时,允许安全提示信号发送给对应的工作人员;当防护校核不通过时,禁止安全提示信号的发送。

    技术研发人员:吴观棋,吴飞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康特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79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