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及焚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6-05  81


    本发明涉及固废燃烧,具体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及焚烧系统。


    背景技术:

    1、焚烧炉对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体燃料、医疗垃圾、生活废品等进行高温焚烧,达到量化数减少或缩小。相关技术中的焚烧炉在对市政污泥、工业固废、油泥等膏状固体废弃物进行焚烧时,由于膏状固废的含水率较高,容易造成燃烧器的腐蚀,因此在焚烧前需要对膏状固废进行干化,但是干化设备的成本高,增加了膏状固废的燃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2、焚烧炉焚烧后排出的底渣的温度通常在900℃左右,需要对底渣进行冷却后排放,而冷却后的底渣的温度一般在90-110℃,由于冷却后的底渣仍具有一定的热量,还需要对冷却后的底渣喷洒凉水进行降温,造成了热量与能源的浪费。焚烧炉掺烧污泥、油泥等含水率高的膏状固废时,由于膏状固废的含水率较高,需要蒸汽或烟气对膏状固废进行加热干燥,进一步增加了膏状固废的焚烧成本。

    3、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换热装置,可以降低固废的燃烧成本,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焚烧系统。

    5、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本体,所述换热本体具有进口部和出口部,所述进口部和所述出口部在所述换热本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出口部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在所述换热本体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进口部用于向所述换热本体内通入固废和底渣,所述固废和所述底渣进行热交换以加热所述固废,所述第一出口用于排出换热后的固废,所述第二出口用于排出换热后的底渣。

    6、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可以降低固废的燃烧成本,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所述输送机与所述换热本体相连,所述输送机位于所述第二出口的上游,且所述输送机与所述第一出口在所述换热本体的高度方向上相对布置,以便将换热后的固废输送至第一出口。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口部包括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的一端适于与焚烧炉的炉膛的出渣口连通,以向所述换热本体内通入底渣,所述第二进口适于与固废源连通以向所述换热本体内通入固废,且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包括第一进口端、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一进口端与所述固废源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端与所述焚烧炉连通。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泵,所述泵的一端与所述固废源连通,所述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口端连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本体包括滚筒和叶片,所述叶片设在所述滚筒内并与所述滚筒相连,所述进口部设在所述滚筒的端部,所述滚筒可转动以带动所述叶片转动,所述叶片转动可使所述固废和底渣向所述滚筒的尾部运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本体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滚筒相连以带动所述滚筒转动。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冷却件,所述冷却件套设在所述滚筒上,所述冷却件具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内适于流通冷却水以冷却滚筒内的底渣。

    14、本发明实施例的焚烧系统,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为上述所述的换热装置;焚烧炉,所述焚烧炉包括炉膛和出渣口,所述出渣口与所述进口部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炉膛连通以向所述炉膛内输送换热后的固废。

    15、本发明实施例的焚烧系统,可以降低固废的燃烧成本,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焚烧系统还包括旋风分离器,所述炉膛具有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出口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出口传输的固废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和所述炉膛之间。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本体,所述换热本体具有进口部和出口部,所述进口部和所述出口部在所述换热本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出口部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在所述换热本体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进口部用于向所述换热本体内通入固废和底渣,所述固废和所述底渣进行热交换以加热所述固废,所述第一出口用于排出换热后的固废,所述第二出口用于排出换热后的底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机,所述输送机与所述换热本体相连,所述输送机位于所述第二出口的上游,且所述输送机与所述第一出口在所述换热本体的高度方向上相对布置,以便将换热后的固废输送至第一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部包括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的一端适于与焚烧炉的炉膛的出渣口连通,以向所述换热本体内通入底渣,所述第二进口适于与固废源连通以向所述换热本体内通入固废,且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包括第一进口端、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一进口端与所述固废源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端与所述焚烧炉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泵,所述泵的一端与所述固废源连通,所述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口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本体包括滚筒和叶片,所述叶片设在所述滚筒内并与所述滚筒相连,所述进口部设在所述滚筒的端部,所述滚筒可转动以带动所述叶片转动,所述叶片转动可使所述固废和底渣向所述滚筒的尾部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本体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滚筒相连以带动所述滚筒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冷却件,所述冷却件套设在所述滚筒上,所述冷却件具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内适于流通冷却水以冷却滚筒内的底渣。

    9.一种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风分离器,所述炉膛具有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出口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出口传输的固废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和所述炉膛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固废燃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及焚烧系统,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换热本体,换热本体具有进口部和出口部,进口部和出口部在换热本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出口部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在换热本体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布置,进口部用于向换热本体内通入固废和底渣,固废和底渣进行热交换以加热固废,第一出口用于排出换热后的固废,第二出口用于排出换热后的底渣,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换热装置,可以降低固废的燃烧成本,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楠,修建华,李昱喆,王垚,张华东,王林,李新琴,王荣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烟台八角热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77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