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公开了一种液冷系统及应用其的电池箱。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电芯类型包括圆柱电芯、方形电芯和软包电芯,而其中的圆柱电芯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更好的安全稳定性,且所需的生产成本也更低,因此被大量推广使用在电动汽车上。
2、圆柱电池的电池箱主要应用蛇形管液冷板与电芯侧面接触进行热管理,蛇形管液冷板与电芯接触面积大,冷却效率高,同时应用蛇形管液冷板的液冷系统压降小。
3、但是由于蛇形管液冷板的结构过于紧凑,导致液冷系统的连接设计较为困难,使得可靠性很难保证,目前市面大多采用尼龙管胀接的形式连接,该方案的成组效率低,可靠性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及应用其的电池箱,能够实现各个液冷板之间的全并联连接,既保证了各个液冷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又降低液冷系统的流阻,并提高液冷流量的均匀性。
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液冷系统,包括:
4、依次排列的多个液冷板,液冷板包括端座、散热部,端座设有连通散热部的进液接口管、出液接口管;
5、多个连接管,连接管用于连接相邻的进液接口管和出液接口管,以使各液冷板并联;
6、位于最外侧的两端座分别设置有进液总接口、出液总接口,进液总接口用于连通各进液接口管以输入冷却液至散热部内,出液总接口用于连通各出液接口管以排出散热部内的冷却液。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进液接口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连接管通过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配合而将相邻的进液接口管相连。
8、在更具体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内螺纹设置在连接管的两端内壁上,和/或第一外螺纹设置在进液接口管的端部外壁上。
9、在更具体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液接口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连接管通过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配合而将相邻的出液接口管相连。
10、在进一步的的一些示例中,内螺纹设置在连接管的两端内壁上,和/或第二外螺纹设置在出液接口管的端部外壁上。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部内形成有呈半环状的液冷流道,液冷流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液接口管和出液接口管连通。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连接管设置为热熔管,连接管可通过热熔发生形变,以贴合于进液接口管和/或出液接口管。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液冷板之间呈等距分布,以使各液冷板之间留有用于放置电池的安装空间。
14、在更具体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液接口管在重力方向上高于出液接口管,以使冷却液自上而下的流经散热部内。
15、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池箱,应用有如上述的液冷系统。
16、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系统及应用其的电池箱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连接管,以连接相邻的进液接口管和出液接口管,使得各液冷板并联,并在位于最外侧的两端座分别设置有进液总接口、出液总接口,以连通各进液接口管以输入冷却液至散热部内和连通各出液接口管以排出散热部内的冷却液,实现了各个液冷板之间的全并联连接,既保证了各个液冷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又降低液冷系统的流阻,并提高液冷流量的均匀性,从而使得液冷系统具有更好的液冷效果。
1.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21),所述进液接口管(111)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管(2)通过所述内螺纹(21)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配合而将相邻的所述进液接口管(11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21)设置在所述连接管(2)的两端内壁上,和/或所述第一外螺纹设置在所述进液接口管(111)的端部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接口管(112)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连接管(2)通过所述内螺纹(21)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而将相邻的所述出液接口管(11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21)设置在所述连接管(2)的两端内壁上,和/或所述第二外螺纹设置在所述出液接口管(112)的端部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12)内形成有呈半环状的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接口管(111)和所述出液接口管(11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连接管(2)设置为热熔管,所述连接管(2)可通过热熔发生形变,以贴合于所述进液接口管(111)和/或所述出液接口管(11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液冷板(1)之间呈等距分布,以使各所述液冷板(1)之间留有用于放置电池的安装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接口管(111)在重力方向上高于所述出液接口管(112),以使冷却液自上而下的流经所述散热部(12)内。
10.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液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