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6-02  101


    本发明涉及急救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


    背景技术:

    1、急救医疗器械,即紧急救治所用到医疗器械,是指当有任何意外或疾病发生时,施救者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按医学护理的原则,利用现场适用医疗器械临时及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及护理,在医疗救援中患者所遇险的经历不同,则需要不同的急救措施,而现有的急救系统较为单一化。

    2、申请号为cn202311090913.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简易呼吸器的紧急急救系统,包括球囊按压装置、颈托组件、球囊、面罩、以及连接在面罩与球囊之间的氧气导管,球囊按压装置包括基体,基体中部设有两组转动连接的夹持部件,两组夹持部件的上端之间围成有夹持敞口,球囊位于夹持敞口内,基体上安装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组夹持部件上端相互远离或靠拢,颈托组件用于支撑患者的颈部,其内置有转动安装的第一凸轮,第一凸轮通过联动机构与驱动机构联动。该发明能驱动组件驱动夹持部件上端对球囊进行交替挤压和释放,能够模拟人工按压球囊,同时带动第一凸轮将患者颈部向上托起,使其下颌上扬,保证球囊挤压提供的氧气能够顺利进入患者体内。但是该专利的呼吸是利用人手按压气囊实现,操作繁琐,且供养不稳定。

    3、申请号为cn202011596259.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智能急救呼吸机,一种便携式智能急救呼吸机,包括呼吸机控制系统、气囊、夹持机构和挤压机构,气囊安装在夹持机构上,形成气囊组件,挤压机构与气囊组件相适配,通过挤压机构按压气囊,为呼吸困难患者提供空气,呼吸机控制系统与挤压机构电性连接,控制挤压机构挤压气囊组件,实现呼吸机鼓气,挤压机构包括挤压杆组和杆组驱动件,呼吸机控制系统与杆组驱动件电性连接,挤压杆组与杆组驱动件连接,通过杆组驱动件驱动挤压杆组工作,挤压杆组与气囊组件相适配,从而使得挤压杆组对囊组件进行挤压,实现气囊组件鼓气,该呼吸机的结构简单,结构紧凑,但是依赖于气囊的方式供氧不稳定且不利于户外急救使用。

    4、而且现有的类似急救系统,往往是有多个单体设备组成的,比如制氧机、呼吸机以及各自的控制、监控设备。总体来说,急救系统组成的设备繁多,这就导致了一方面较多的单体设备同时操作时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同时操作,占用医护资源,而且还需要相互配合使用,操作极为不便;其次单体设备数量增多必然也会增加故障的几率,影响对患者的急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再者,目前在恶劣环境和狭小空间状态下进行急救转运时,常会由于转运中的晃动导致呼吸用软管从器械上松落,并且容易出现呼吸用软管过弯过折的问题,继而导致气体无法顺畅地从呼吸用软管内部流通,影响病人的时间使用。

    5、所以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通过设置管件固定机构,使得呼吸用软管呈内插式插接进第二衔接管的内腔并套设在多个限位架和磁性弧形块的外壁,之后结合磁性弧形块和磁性弧形卡板相互卡接和吸附固定,使得呼吸用软管内部始终保持被扩撑状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包括集成外壳,所述集成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主控制模块以及与主控制模块相连接的呼吸模块和制氧模块,所述呼吸模块的同一侧固定连接有管件固定机构与管件导向机构,所述呼吸模块包括呼吸组件,所述呼吸组件的进气端连接制氧模块,所述呼吸组件的出气端通过呼吸管件连接呼吸面罩,所述管件固定机构对呼吸管件进行固定,所述管件导向机构对呼吸管件进行导向;

    3、所述管件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衔接管,所述第一衔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套,所述第一环形套远离所述第一衔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螺纹套管,所述外螺纹套管远离所述第一环形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套,所述第二环形套远离所述外螺纹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衔接管,所述外螺纹套管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套环,所述第二环形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中空管,且所述中空管贯穿第二环形套,多个所述中空管的内腔均呈上下滑动状态连接有限位架,多个所述限位架延伸进中空管内腔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块,所述第二锥形块与中空管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弹簧,多个所述限位架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磁性弧形块,所述第二衔接管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与磁性弧形块磁性相吸的磁性弧形卡板。

    4、优选的,多个所述中空管均围绕第二衔接管的内圆周表面呈环形依次等距状态设置,多个所述中空管的底部均呈敞口状态设置。

    5、优选的,多个所述磁性弧形块与磁性弧形卡板之间呈相互卡接状态设置,且多个所述磁性弧形块和磁性弧形卡板的外圆周弧面的弧度均与第二衔接管的内圆周表面弧度一致。

    6、优选的,所述集成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与主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抽吸模块和生命监测模块,所述集成外壳远离呼吸模块的一侧设置有收纳盒。

    7、优选的,所述第二环形套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呈水平状态设置的限位槽,且多个所述限位槽均贯穿过中空管的外壁并延伸进中空管的内腔,多个所述限位槽的内腔均插接有定位杆,多个所述定位杆固定连接有环形套板,所述环形套板与内螺纹套环之间卡接状态设置,且多个所述定位杆延伸进中空管内腔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块,且所述第一锥形块与第二锥形块相接触。

    8、优选的,所述管件导向机构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集成外壳内的衔接柱,两个所述衔接柱均套接有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十字型衔接架,且两个所述十字型衔接架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第二衔接管的中心轴线同轴。

    9、优选的,两个所述十字型衔接架的内部均呈上下滑动状态连接有两个平衡架,所述平衡架的顶部与十字型衔接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弹簧,所述平衡架固定连接有承托杆,每个所述承托杆均插接延伸进限位环的内腔,且每个所述承托杆延伸进限位环内腔的一端均铰接有防滑垫。

    10、优选的,所述抽吸模块包括抽吸组件,所述生命监测模块包括生命监护组件,所述集成外壳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电池组件,所述集成外壳一侧位于收纳盒下方固定连接有数据显示屏,所述集成外壳的一侧插接有加湿器。

    11、优选的,所述制氧模块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固定连接在集成外壳的内腔底部,所述集成外壳的内腔底部还固定连接有过滤罐、储氧罐、加湿器,所述过滤罐通过管道与压缩机连通,所述过滤罐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储氧罐连通,所述第一衔接管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通过管路与储氧罐连通,所述控制阀通过管路还与呼吸组件和加湿器连通。

    12、优选的,所述抽吸组件内部设有负压泵,所述负压泵的一端通过管路与集液瓶相连接,所述负压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和三通管与呼吸用软管相连通,所述呼吸用软管上靠近供氧端设有第二电磁阀和流量传感器。

    13、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4、1、本发明通过呼吸用软管与呼吸模块的连接方式呈内插式插接进第二衔接管的内腔,并套设在多个限位架和磁性弧形块的外壁,之后再通过使得多个限位架向第二衔接管内壁方向移进,并使得磁性弧形块和磁性弧形卡板相互卡接和吸附固定,即可使得呼吸用软管内部始终保持被扩撑状态,避免呼吸用软管发生变形而影响气体流通的问题。

    15、2、本发明通过设置十字型衔接架的内部均呈上下滑动状态连接有两个平衡架,平衡架的顶部与十字型衔接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弹簧,平衡架固定连接有承托杆,每个承托杆均插接延伸进限位环的内腔,且每个承托杆延伸进限位环内腔的一端均铰接有防滑垫,使得在将呼吸用软管穿过限位环的内腔后,随着呼吸用软管发生弯曲时对防滑垫处产生抵压,使得承托杆受力带动平衡架整体在十字型衔接架的内部发生移动,使得平衡架两侧的防滑垫均限位包覆在呼吸用软管的外壁,从而对呼吸用软管进行限位导向,避免在狭小空间使用导致呼吸用软管过弯过折而影响病人呼吸使用的问题。

    16、3、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伸缩弹簧始终对平衡架进行限位,使十字型衔接架的内部的平衡架相互靠近,当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障碍或呼吸不通畅时,患者潮气量下降,处于限位环的呼吸用软管因患者的呼吸不通畅,使呼吸用软管内的气体高压膨胀,受防滑垫的抵压,呼吸用软管膨胀挤压防滑垫,同时第二伸缩弹簧被平衡架拉伸,此时由于呼吸用软管内的压力增大为患者提供辅助,第二伸缩弹簧受患者呼吸的影响,反复地被拉伸和收缩充当膈肌的作用,慢慢地辅助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呼吸模块与制氧模块的配合使用,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稳定在理想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包括集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主控制模块以及与主控制模块相连接的呼吸模块和制氧模块,所述呼吸模块的同一侧固定连接有管件固定机构与管件导向机构,所述呼吸模块包括呼吸组件,所述呼吸组件的进气端连接制氧模块,所述呼吸组件的出气端通过呼吸管件连接呼吸面罩,所述管件固定机构对呼吸管件进行固定,所述管件导向机构对呼吸管件进行导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中空管均围绕第二衔接管的内圆周表面呈环形依次等距状态设置,多个所述中空管的底部均呈敞口状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磁性弧形块与磁性弧形卡板之间呈相互卡接状态设置,且多个所述磁性弧形块和磁性弧形卡板的外圆周弧面的弧度均与第二衔接管的内圆周表面弧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与主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抽吸模块和生命监测模块,所述集成外壳远离呼吸模块的一侧设置有收纳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套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呈水平状态设置的限位槽,且多个所述限位槽均贯穿过中空管的外壁并延伸进中空管的内腔,多个所述限位槽的内腔均插接有定位杆,多个所述定位杆固定连接有环形套板,所述环形套板与内螺纹套环之间卡接状态设置,且多个所述定位杆延伸进中空管内腔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块,且所述第一锥形块与第二锥形块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导向机构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集成外壳内的衔接柱,两个所述衔接柱均套接有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十字型衔接架,且两个所述十字型衔接架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第二衔接管的中心轴线同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十字型衔接架的内部均呈上下滑动状态连接有两个平衡架,所述平衡架的顶部与十字型衔接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弹簧,所述平衡架固定连接有承托杆,每个所述承托杆均插接延伸进限位环的内腔,且每个所述承托杆延伸进限位环内腔的一端均铰接有防滑垫。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模块包括抽吸组件,所述生命监测模块包括生命监护组件,所述集成外壳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电池组件,所述集成外壳一侧位于收纳盒下方固定连接有数据显示屏,所述集成外壳的一侧插接有加湿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模块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固定连接在集成外壳的内腔底部,所述集成外壳的内腔底部还固定连接有过滤罐、储氧罐、加湿器,所述过滤罐通过管道与压缩机连通,所述过滤罐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储氧罐连通;所述第一衔接管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通过管路与储氧罐连通,所述控制阀通过管路还与呼吸组件和加湿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组件内部设有负压泵,所述负压泵的一端通过管路与集液瓶相连接,所述负压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和三通管与呼吸用软管相连通,所述呼吸用软管上靠近供氧端设有第二电磁阀和流量传感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急救系统,具体涉及急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集成外壳,所述集成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主控制模块以及与主控制模块相连接的呼吸模块、制氧模块、生命监测模块和抽吸模块。所述集成外壳的同一侧固定连接有管件固定机构与管件导向机构,所述管件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衔接管,所述第一衔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套,所述第一环形套固定连接有外螺纹套管。本发明一方面集成了制氧模块、呼吸模块、生命监测模块和抽吸模块,实现了急救系统的集成化和便携化,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另一方面能实时检测呼吸用软管的堵塞情况,当呼吸用软管堵塞受阻,抽吸模块能抽吸残留组织及阻塞异物,保证患者保持呼吸顺畅,提高急救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谭宏,徐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瑞精密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76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