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受拉折板阴角处和支座的防拉脱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1、主体结构全部或部分采用钢结构时,对应区域的楼板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板、钢筋桁架楼承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等形式,通常在钢梁上翼缘设置栓钉来保证楼板与钢梁共同工作,栓钉主要用来传递剪力。因建筑功能需要,经常会有降板、楼板坡度发生变化导致楼板弯折形成折板,折板受温度、地震作用、钢梁竖向变形等影响而需承受水平力,在水平力作用下,折板有被拉直的趋势,这种情况下栓钉并不能确保受拉的折板从钢梁上拉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受拉折板阴角处和支座的防拉脱连接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受拉的折板容易从钢梁上被拉脱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受拉折板阴角处和支座的防拉脱连接装置,包括:
3、受拉机构,包括受拉折板,受拉折板阴角处具有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
4、支座机构,包括钢梁;
5、防脱连接机构,包括齿面钢板、板面钢筋和板底钢筋,所述齿面钢板的齿面焊接固定于钢梁上翼缘处,齿面和所述钢梁的上翼缘之间形成一排穿筋孔,一排所述穿筋孔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受拉折板的折板长度延伸方向,一排所述板面钢筋自所述第一面板的板面穿过所述第二面板伸至第二面板的板底,另一排所述板面钢筋自所述第二面板的板面穿过第一面板伸至第一面板的板底,所述板底钢筋自所述第一面板的板底处穿过一排所述穿筋孔延伸至第二面板的板底。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齿面钢板包括钢板主体以及位于钢板主体底面的多个间隔设置的齿状结构。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齿状结构为锯齿。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齿面钢板和所述钢梁的上翼缘之间采用等强熔透焊连接时,锯齿的齿宽不小于单个锯齿范围内计算所需的焊缝长度。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齿面钢板和所述钢梁的上翼缘之间采用双面或单面角焊缝连接时,锯齿的齿宽不小于单个锯齿范围内计算所需的焊缝长度与2倍焊缝高度之和。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板面钢筋的端部弯折长度不小于20倍板底钢筋的直径。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单个锯齿间距内的连接焊缝的抗拉承载力设计值、抗剪承载力设计值分别不低于该间距宽度内楼板面筋在对应方向上产生的拉力和剪力。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锯齿的齿宽不小于40mm,齿深不小于40mm。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受拉折板为钢筋混凝土板、钢筋桁架楼承板或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齿面钢板的周围浇筑混凝土。
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6、本申请提供的受拉折板阴角处和支座的防拉脱连接装置,通过增设齿面钢板,通过齿面钢板的齿面焊接固定于钢梁的上翼缘处,结合板面钢筋弯折连接受拉折板的两面板、板底钢筋穿过穿筋孔连接两面板,实现受拉折板和钢梁之间的可靠连接不被拉脱,进而实现有效力传导水平方向载荷。
1.一种受拉折板阴角处和支座的防拉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拉折板阴角处和支座的防拉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齿面钢板包括钢板主体以及位于钢板主体底面的多个间隔设置的齿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拉折板阴角处和支座的防拉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状结构为锯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拉折板阴角处和支座的防拉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面钢板和所述钢梁的上翼缘之间采用等强熔透焊连接时,锯齿的齿宽不小于单个锯齿范围内计算所需的焊缝长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拉折板阴角处和支座的防拉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面钢板和所述钢梁的上翼缘之间采用双面或单面角焊缝连接时,锯齿的齿宽不小于单个锯齿范围内计算所需的焊缝长度与2倍焊缝高度之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拉折板阴角处和支座的防拉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面钢筋的端部弯折长度不小于20倍板底钢筋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拉折板阴角处和支座的防拉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锯齿间距内的连接焊缝的抗拉承载力设计值、抗剪承载力设计值分别不低于该间距宽度内楼板面筋在对应方向上产生的拉力和剪力。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拉折板阴角处和支座的防拉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的齿宽不小于40mm,齿深不小于4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拉折板阴角处和支座的防拉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拉折板为钢筋混凝土板、钢筋桁架楼承板或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拉折板阴角处和支座的防拉脱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面钢板的周围浇筑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