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温室技术领域,具体为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温室,又称暖房,指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是指能控制或部分控制植物生长环境的建筑物,主要用于非季节性或非地域性的植物栽培、科学研究、加代育种和观赏植物栽培等。
传统的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没有设置可保温型暖风通道,导致暖风的效果不好,且没有设置风量的调节构件,不能精确的给到暖风。
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进风管道和通风管道,通风管道螺纹连接在进风管道一侧,且位置处于墙体内部,设置了可保温型暖风通道,设置了风量的调节构件,从而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进风管道和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螺纹连接在进风管道一侧,且位置处于墙体内部,所述进风管道设置有水仓、进风管体和进风内部构件,水仓设置在进风管体一端侧面,进风管体螺纹连接在通风管道一侧,进风内部构件设置在进风管体内部;
所述通风管道设置有通风管体、暖风管和通风内部构件,通风管体螺纹连接在进风管道一侧,且位置处于墙体内部,暖风管设置在通风管体上端面,且位置处于墙体内部,通风内部构件设置在通风管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水仓设置有仓门和雾化喷头,仓门设置在水仓上端面,雾化喷头设置三组,雾化喷头设置在水仓一端侧面,且位置处于进风管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体设置有螺纹接口、进风口和防尘网,螺纹接口设置在进风管体一侧,进风口开设在进风管体侧面,且贯穿了进风管体,防尘网设置在进风管体下端面。
优选的,所述进风内部构件设置有不锈钢层、紫砂层和第一调节组件,不锈钢层覆盖设置在紫砂层外侧,第一调节组件设置在进风管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设置有调风板和旋转柱,调风板设置在进风管体内部,且调风板的直径与进风管体内壁直径相等,旋转柱贯穿调风板设置在进风管体内壁。
优选的,所述通风管体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设置在通风管体侧面,且贯穿了通风管体侧面,通风口与进风管体内部相联通。
优选的,所述通风内部构件设置有第二调节构件、过滤网和活性炭吸附板,第二调节构件设置在通风管体一端内部,过滤网设置在通风管体内部,活性炭吸附板设置在通风管体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供的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暖风可从暖风管传输入通风管体内部,第二调节构件与第一调节组件为相同构造制成的构件,此时第二调节构件闭合,此暖气会进入进风管体内部,最后进入室内,设置的不锈钢层和紫砂层起到保温作用,使得暖气的效果更好,且向下的防尘网设置,可使得暖气由地面向上运动,避免暖气只作用温室上空位置。
2、本发明提供的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在进风管体内部设置了第一调节组件,可通过电力驱动调节旋转柱的旋转来控制调风板的角度,即控制了进风管体通过的暖风量,可调节温室温度,设置了水仓,而雾化喷头设置在水仓一端侧面,且位置处于进风管体内部,可定时控制雾化喷头对进风管体内部的暖气进行喷湿作用,防止暖气作用过久空气干燥。
3、本发明提供的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通风管体的一端位置处于墙体外侧,当温室需要与外界通风时,可控制第二调节构件进行风量通过调节,外界的空气会经过通风管体和进风管体进入室内,对室内进行通风,且外界的空气会经过过滤网和活性炭吸附板,对外界空气进行了过滤和吸附作用,保证了通风的质量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进风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进风管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进风内部构件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通风管体和暖风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通风内部构件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风管道;11、水仓;111、仓门;112、雾化喷头;12、进风管体;121、螺纹接口;122、进风口;123、防尘网;13、进风内部构件;131、不锈钢层;132、紫砂层;133、第一调节组件;1331、调风板;1332、旋转柱;2、通风管道;21、通风管体;211、通风口;22、暖风管;23、通风内部构件;231、第二调节构件;232、过滤网;233、活性炭吸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进风管道1和通风管道2,通风管道2螺纹连接在进风管道1一侧,且位置处于墙体内部。
请参阅图2-4,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进风管道1设置有水仓11、进风管体12和进风内部构件13,水仓11设置在进风管体12一端侧面,进风管体12螺纹连接在通风管道2一侧,进风内部构件13设置在进风管体12内部,水仓11设置有仓门111和雾化喷头112,仓门111设置在水仓11上端面,雾化喷头112设置三组,雾化喷头112设置在水仓11一端侧面,且位置处于进风管体12内部,进风管体12设置有螺纹接口121、进风口122和防尘网123,螺纹接口121设置在进风管体12一侧,进风口122开设在进风管体12侧面,且贯穿了进风管体12,防尘网123设置在进风管体12下端面,进风内部构件13设置有不锈钢层131、紫砂层132和第一调节组件133,不锈钢层131覆盖设置在紫砂层132外侧,第一调节组件133设置在进风管体12内部,第一调节组件133设置有调风板1331和旋转柱1332,调风板1331设置在进风管体12内部,且调风板1331的直径与进风管体12内壁直径相等,旋转柱1332贯穿调风板1331设置在进风管体12内壁,在进风管体12内部设置了第一调节组件133,可通过电力驱动调节旋转柱1332的旋转来控制调风板1331的角度,即控制了进风管体12通过的暖风量,可调节温室温度,设置了水仓11,而雾化喷头112设置在水仓11一端侧面,且位置处于进风管体12内部,可定时控制雾化喷头112对进风管体12内部的暖气进行喷湿作用,防止暖气作用过久空气干燥。
请参阅图5-6,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通风管道2设置有通风管体21、暖风管22和通风内部构件23,通风管体21螺纹连接在进风管道1一侧,且位置处于墙体内部,暖风管22设置在通风管体21上端面,且位置处于墙体内部,通风内部构件23设置在通风管体21内部,通风管体21设置有通风口211,通风口211设置在通风管体21侧面,且贯穿了通风管体21侧面,通风口211与进风管体12内部相联通,通风内部构件23设置有第二调节构件231、过滤网232和活性炭吸附板233,第二调节构件231设置在通风管体21一端内部,过滤网232设置在通风管体21内部,活性炭吸附板233设置在通风管体21内部,暖风可从暖风管22传输入通风管体21内部,第二调节构件231与第一调节组件133为相同构造制成的构件,此时第二调节构件231闭合,此暖气会进入进风管体12内部,最后进入室内,设置的不锈钢层131和紫砂层132起到保温作用,使得暖气的效果更好,且向下的防尘网123设置,可使得暖气由地面向上运动,避免暖气只作用温室上空位置,通风管体21的一端位置处于墙体外侧,当温室需要与外界通风时,可控制第二调节构件231进行风量通过调节,外界的空气会经过通风管体21和进风管体12进入室内,对室内进行通风,且外界的空气会经过过滤网232和活性炭吸附板233,对外界空气进行了过滤和吸附作用,保证了通风的质量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进风管道1和通风管道2,通风管道2螺纹连接在进风管道1一侧,且位置处于墙体内部,暖风可从暖风管22传输入通风管体21内部,第二调节构件231与第一调节组件133为相同构造制成的构件,此时第二调节构件231闭合,此暖气会进入进风管体12内部,最后进入室内,设置的不锈钢层131和紫砂层132起到保温作用,使得暖气的效果更好,且向下的防尘网123设置,可使得暖气由地面向上运动,避免暖气只作用温室上空位置,在进风管体12内部设置了第一调节组件133,可通过电力驱动调节旋转柱1332的旋转来控制调风板1331的角度,即控制了进风管体12通过的暖风量,可调节温室温度,设置了水仓11,而雾化喷头112设置在水仓11一端侧面,且位置处于进风管体12内部,可定时控制雾化喷头112对进风管体12内部的暖气进行喷湿作用,防止暖气作用过久空气干燥,通风管体21的一端位置处于墙体外侧,当温室需要与外界通风时,可控制第二调节构件231进行风量通过调节,外界的空气会经过通风管体21和进风管体12进入室内,对室内进行通风,且外界的空气会经过过滤网232和活性炭吸附板233,对外界空气进行了过滤和吸附作用,保证了通风的质量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进风管道(1)和通风管道(2),所述通风管道(2)螺纹连接在进风管道(1)一侧,且位置处于墙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1)设置有水仓(11)、进风管体(12)和进风内部构件(13),水仓(11)设置在进风管体(12)一端侧面,进风管体(12)螺纹连接在通风管道(2)一侧,进风内部构件(13)设置在进风管体(12)内部;
所述通风管道(2)设置有通风管体(21)、暖风管(22)和通风内部构件(23),通风管体(21)螺纹连接在进风管道(1)一侧,且位置处于墙体内部,暖风管(22)设置在通风管体(21)上端面,且位置处于墙体内部,通风内部构件(23)设置在通风管体(2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仓(11)设置有仓门(111)和雾化喷头(112),仓门(111)设置在水仓(11)上端面,雾化喷头(112)设置三组,雾化喷头(112)设置在水仓(11)一端侧面,且位置处于进风管体(1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体(12)设置有螺纹接口(121)、进风口(122)和防尘网(123),螺纹接口(121)设置在进风管体(12)一侧,进风口(122)开设在进风管体(12)侧面,且贯穿了进风管体(12),防尘网(123)设置在进风管体(12)下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内部构件(13)设置有不锈钢层(131)、紫砂层(132)和第一调节组件(133),不锈钢层(131)覆盖设置在紫砂层(132)外侧,第一调节组件(133)设置在进风管体(12)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33)设置有调风板(1331)和旋转柱(1332),调风板(1331)设置在进风管体(12)内部,且调风板(1331)的直径与进风管体(12)内壁直径相等,旋转柱(1332)贯穿调风板(1331)设置在进风管体(12)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体(21)设置有通风口(211),通风口(211)设置在通风管体(21)侧面,且贯穿了通风管体(21)侧面,通风口(211)与进风管体(12)内部相联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内部构件(23)设置有第二调节构件(231)、过滤网(232)和活性炭吸附板(233),第二调节构件(231)设置在通风管体(21)一端内部,过滤网(232)设置在通风管体(21)内部,活性炭吸附板(233)设置在通风管体(21)内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