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电梯配套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填充预制体以及包塑补偿缆。
背景技术:
1、电梯井内设有轿厢轨道以及配重轨道,拽引绳的一端连接到轿厢上,经过牵引装置后与配重体连接,当轿厢位于不同高度时牵引装置两侧的拽引绳长度不同,导致牵引装置的负荷实时变化,特别是提升高度超过30米的电梯,电梯轿厢位于上下两侧时牵引装置的负荷变化会很大,为方便进行控制通常在轿厢的下方配备补偿缆。
2、电梯补偿缆的安全性、环保性尤为重要,传统的全塑补偿缆是由金属链起承重作用和配重作用,为避免链环碰撞发出噪音,在其链条内部的空隙内增加填充物,例如在专利号为《cn 108831608a》的发明专利中就公开一种用于电梯的补偿缆,补偿缆由受力元件、填料层和pvc包覆层构成;其中填料层的制备原料至少包含聚氯乙烯和填料,填料为无机物粉料。通常,厂家先进行塑料造粒,再通过注塑工艺将填充层塑料注塑,如图6所示;由于链环的特殊结构链环缝隙处需要填充的量较大,因此填充时经常会有填充不够和填充过度的情况发生,圆整度(即圆度表示补偿缆外表面与其中心保持等距的状况,计算公式为[(最大直径-最小直径)÷最大直径]×100%)很难控制。为了保证缆的垂直性能和运动循迹性能,对补偿缆的圆整度有很高要求,一般不大于2%,为了达到圆整度要求,不得不加大外层的厚度,成本大大提高,如图7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补偿缆包塑结构外层厚度较厚,包塑填充量大能耗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生产更加方便,使用效果更好的包塑补偿缆。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填充预制体,所述预制体设置与缆线的链条与护套层之间的缝隙位置,所述预制体采用扇形柱状结构,预制体的外弧面紧贴护套层的内侧,预制体的内角两侧紧贴间隔链环的两个相邻面。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制体的内角两侧面垂直设置,链条与护套层之间插入有四条预制体,分别位于链条的四个凹槽内。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制体内置有骨架。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制体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所述骨架由钢丝、麻绳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塑补偿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一种填充预制体。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制体设置于缆线的链条与护套层之间的缝隙位置,所述缆线的链条与预制体之间填充还设置有注塑体。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注塑体与预制体采用相融的塑料材料制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链条的外侧与护套层之间设有可供熔融注塑体穿过的空隙。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补偿缆的两端分别连接到轿厢与配重体的上,补偿缆的底端通过定滑轮组件进行导向。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预制体填充配合注塑的生产,由于其预制体填充后预制体的外侧曲面紧贴护套层的内侧将护套层填充成圆形,在注塑前补偿缆的圆整度已基本达到要求,后续注塑所得的补偿缆圆整度容易控制在2%以下,这样外层护套可以减少厚度,降低了加工成本;采用厚度更小的护套层可以将补偿缆的外径减少3mm~10mm,所制备的包塑补偿缆自然转弯半径更小,更节省空间,配套的导向装置可以做的更小,从而降低成本;护套层可以使用更小功率的挤出加热设备,能耗更低,更环保。
14、2.本实用新型在填充注塑前装配了预制体,减少了注塑所需的填充量,二次加热融化成型所需要的能耗降低。
15、3.本实用新型的扇形结构的预制,减少了护套层内填充体的凹凸,因此整体圆整度能够提高到1%精度。
1.一种填充预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体(4)设置与缆线的链条(1)与护套层(2)之间的缝隙位置,所述预制体(4)采用扇形柱状结构,预制体(4)的外弧面紧贴护套层(2)的内侧,预制体(4)的内角两侧紧贴间隔链环的两个相邻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预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体(4)的内角两侧面垂直设置,链条(1)与护套层(2)之间插入有四条预制体(4),分别位于链条(1)的四个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预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体(4)内置有骨架(4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填充预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体(4)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所述骨架(401)由钢丝、麻绳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5.一种包塑补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填充预制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包塑补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体(4)设置于缆线的链条(1)与护套层(2)之间的缝隙位置,所述缆线的链条(1)与预制体(4)之间填充还设置有注塑体(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包塑补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体(3)与预制体(4)采用相融的塑料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包塑补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1)的外侧与护套层(2)之间设有可供熔融注塑体(3)穿过的空隙。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包塑补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缆的两端分别连接到轿厢(5)与配重体(6)的上,补偿缆的底端通过定滑轮组件进行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