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光伏产品应用,具体涉及一种转接组件及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普及,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空间来进行光伏发电是本领域的难题。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一种通过在建筑外表面加装光伏发电装置或在建筑上结合设置光伏发电装置来增加光伏发电面积的方案。
2、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光伏瓦作为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一种表面形式,光伏瓦能够在进行光伏发电的基础上,具有瓦片的基本属性,其能够像普通的屋面瓦一样安装在屋面结构上,起到防水、防雨、抗风及保温的作用;而光伏瓦边框作为铺设光伏瓦的必不可少的构件,其一方面能够对光伏组件起到保护作用,并提升光伏组件的承载能力,从而在冬季有降雪时,使光伏组件拥有足够的强度来承载覆盖于光伏瓦上的积雪,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有光伏瓦边框,其能够使相邻的光伏瓦通过边框相互搭接到一起,从而实现对建筑物的屋顶的铺设。
3、但是,现有的光伏瓦边框都需要根据光伏瓦的形式设计,以保证光伏产品能够与光伏瓦进行搭配使用,而市面上使用的光伏瓦的样式繁多,使得根据光伏瓦的形式设计的边框造型局限性较大,且设计出的边框只能搭配该形式的光伏瓦,导致使用光伏板边框的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光伏瓦边框都需要根据光伏瓦的形式设计,且设计出的边框只能搭配该形式的光伏瓦,导致使用光伏板边框的局限性较大的缺陷。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组件,包括:
3、边框结构,所述边框结构的一端适于与层压件连接;
4、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转接本体,所述转接本体上具有抵接结构、第一搭接结构和第二搭接结构,所述第一搭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搭接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转接本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搭接结构与所述转接本体之间形成第一搭接腔,所述第二搭接结构与所述转接本体之间形成第二搭接腔,部分所述抵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搭接腔内,另一部分所述抵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搭接腔内;
5、在连接层压件和屋面瓦时,所述第一搭接结构适于与所述边框结构搭接,所述第二搭接结构适于与所述屋面瓦搭接,以将所述层压件与所述屋面瓦连接。
6、可选地,上述的转接组件,所述第一搭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搭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转接本体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搭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搭接件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边框结构搭接。
7、可选地,上述的转接组件,所述第一搭接结构还包括第三搭接件,所述第三搭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搭接件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边框结构搭接。
8、可选地,上述的转接组件,所述第二搭接结构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搭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转接本体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搭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搭接件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屋面瓦搭接。
9、可选地,上述的转接组件,所述第二搭接结构还包括第四搭接件,所述第四搭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搭接件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所述屋面瓦搭接。
10、可选地,上述的转接组件,所述第三搭接件与所述第一搭接件之间垂直设置;和/或,所述第四搭接件与所述第二搭接件之间垂直设置。
11、可选地,上述的转接组件,所述抵接结构包括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搭接腔内,所述第二抵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搭接腔内,在连接所述层压件和所述屋面瓦时,所述第一抵接件适于与所述边框结构抵压,所述第二抵接件适于与所述屋面瓦抵压。
12、可选地,上述的转接组件,所述抵接结构还包括阻挡件,所述阻挡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件远离所述转接本体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边框结构抵压时,所述阻挡件适于限位所述边框结构的位移。
13、可选地,上述的转接组件,所述边框结构包括第一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上具有第一卡接部、第一抵接部和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适于与所述层压件卡接,在连接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转接件时,所述第一搭接结构适于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搭接,所述第一搭接部适于所述第一抵接件搭接;和/或,
14、所述边框结构包括第二边框,所述第二边框上具有第二卡接部、第二抵接部和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适于与所述层压件卡接,在连接所述第二边框和所述转接件时,所述第一搭接结构适于与所述第二抵接部搭接,所述第二搭接部适于与所述第一抵接件搭接。
15、可选地,上述的转接组件,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适于与所述第一边框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适于与所述第二边框连接。
16、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层压件、屋面瓦和上述的转接组件。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8、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组件,包括边框结构和转接件,边框结构的一端适于与层压件连接;转接件包括转接本体,转接本体上具有抵接结构、第一搭接结构和第二搭接结构,第一搭接结构和第二搭接结构分别设置在转接本体的两端,且第一搭接结构与转接本体之间形成第一搭接腔,第二搭接结构与转接本体之间形成第二搭接腔,部分抵接结构设置在第一搭接腔内,另一部分抵接结构设置在第二搭接腔内;在连接层压件和屋面瓦时,第一搭接结构适于与边框结构搭接,第二搭接结构适于与屋面瓦搭接,以将层压件与屋面瓦连接。
19、此结构的转接组件,通过一端与层压件连接的边框结构以及一端与边框结构连接、另一端与屋面瓦连接的转接件,转接件包括转接本体,且转接本体上具有抵接结构、第一搭接结构和第二搭接结构,第一搭接结构和第二搭接结构分别设置在转接本体的两端,第一搭接结构能够与边框结构连接,第二搭接结构能够与屋面瓦搭接,从而将与边框结构连接的层压件与屋面瓦连接至一起,且第一搭接结构与转接本体之间形成第一搭接腔,第二搭接结构与转接本体之间形成第二搭接腔,部分抵接结构设置在第一搭接腔内,另一部分抵接结构则设置在第二搭接腔内,而当需要将层压件和屋面瓦连接时,部分边框结构伸入第一搭接腔内与抵接结构抵接、且与转接件连接,部分屋面瓦伸入第二搭接腔内与抵接结构抵接、且与转接件,从而将层压件和屋面瓦连接至一起,有利于对边框结构的尺寸进行补充,以适配不同样式的屋面瓦,避免了直接使用边框结构与屋面瓦连接时,出现边框结构与屋面瓦的样式不匹配,从而导致屋面瓦无法与层压件连接的情况,最终有利于降低了使用边框结构的局限性。
20、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组件,第一搭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搭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转接本体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搭接件的一端连接,第一搭接件的另一端适于与边框结构搭接。第一搭接结构还包括第三搭接件,第三搭接件的一端与第一搭接件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边框结构搭接。第二搭接结构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搭接件,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转接本体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搭接件的一端连接,第二搭接件的另一端适于与屋面瓦搭接。第二搭接结构还包括第四搭接件,第四搭接件的一端与第二搭接件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屋面瓦搭接。
21、此结构的转接组件,通过设置第一搭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搭接件,其中,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转接本体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搭接件的一端连接,从而使第一搭接结构与转接本体之间形成第一搭接腔,第一搭接件的另一端则能够与边框结构连接,从而将转接件与边框结构连接至一起。通过设置第一搭接结构还包括第三搭接件,第三搭接件的一端与第一搭接件连接,另一端则能够与边框结构连接,从而将转接件与边框结构连接至一起,且由于第三搭接件与第一搭接件之间垂直设置,从而在第三搭接件与边框结构连接时,有利于提高第一搭接结构与边框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二搭接结构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搭接件,其中,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转接本体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搭接件的一端连接,从而使第二搭接结构与转接本体之间形成第二搭接腔,第二搭接件的另一端则能够与屋面瓦连接,从而将转接件与屋面瓦连接至一起。通过设置第二搭接结构还包括第四搭接件,第四搭接件的一端与第二搭接件连接,另一端则能够与屋面瓦连接,从而将转接件与屋面瓦连接至一起,且由于第四搭接件与第二搭接件之间垂直设置,从而在第四搭接件与屋面瓦连接时,有利于提高第二搭接结构与屋面瓦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组件,第三搭接件与第一搭接件之间垂直设置;和/或,第四搭接件与第二搭接件之间垂直设置。抵接结构包括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第一抵接件设置在第一搭接腔内,第二抵接件设置在第二搭接腔内,在连接层压件和屋面瓦时,第一抵接件适于与边框结构抵压,第二抵接件适于与屋面瓦抵压。抵接结构还包括阻挡件,阻挡件设置在第一抵接件远离转接本体的一端,在第一抵接件与边框结构抵压时,阻挡件适于限位边框结构的位移。
23、此结构的转接组件,通过设置第三搭接件与第一搭接件之间垂直设置以及第四搭接件与第二搭接件之间垂直设置,从而在第一搭接结构与边框结构连接时,第三搭接件能够与边框结构之间实现面接触,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搭接结构与边框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在第二搭接结构与屋面瓦连接时,第四搭接件能够与屋面瓦之间实现面接触,从而提高第二搭接结构与屋面瓦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设置在地接结构包括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第一抵接件具体设置在第一搭接腔内,当第一搭接结构与边框结构连接时,第三搭接件与边框结构搭接,边框结构则与第一抵接件搭接,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搭接结构与边框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二抵接件具体设置在第二搭接腔内,当第二搭接结构与屋面瓦连接时,第二搭接结构与屋面瓦搭接,屋面瓦则与第二抵接件搭接,进一步提高了第二搭接结构与屋面瓦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设置地接结构还包括阻挡件,阻挡件具体设置在第一抵接件远离转接本体的一端,且阻挡件与第一抵接件之间垂直设置,从而在边框结构与第一抵接件搭接时,阻挡件能够对边框结构进行限位,避免边框结构从第一抵接件上发生位移而掉落,从而导致搭接失败,同时阻挡件远离第一抵接件的一端设置为斜面,从而方便了边框结构伸入阻挡件、第一抵接件和转接本体形成的抵接腔内。
24、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组件,边框结构包括第一边框,第一边框上具有第一卡接部、第一抵接部和第一搭接部,第一卡接部适于与层压件卡接,在连接第一边框和转接件时,第一搭接结构适于与第一抵接部搭接,第一搭接部适于第一抵接件搭接;和/或,边框结构包括第二边框,第二边框上具有第二卡接部、第二抵接部和第二搭接部,第二卡接部适于与层压件卡接,在连接第二边框和转接件时,第一搭接结构适于与第二抵接部搭接,第二搭接部适于与第一抵接件搭接。
25、此结构的转接组件,通过设置边框结构包括第一边框,第一边框上具有第一卡接部、第一抵接部和第一搭接部,其中,第一卡接部能够供一层压件的一端插入,从而与层压件连接,且当第一边框与转接件连接时,第一搭接部能够伸入第一搭接腔内与第一抵接件抵接,第一搭接结构能够与第一抵接部抵接,从而使第一边框与转接件连接至一起,进而将层压件与转接件连接至一起;通过设置边框结构还包括第二边框,第二边框上具有第二卡接部、第二抵接部和第二搭接部,其中,第二卡接部能够供上述的层压件的另一端插入,从而与层压件连接,且当第二边框与转接件连接时,第二搭接部能够伸入第一搭接腔内与第一抵接件抵接,第一搭接结构能够与第一抵接部抵接,从而使第一边框与转接件连接至一起,进而将层压件与转接件连接至一起。
1.一种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结构(212)包括第一连接件(2121)和第一搭接件(2122),所述第一连接件(2121)的一端与所述转接本体(21)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搭接件(21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搭接件(2122)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边框结构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结构(212)还包括第三搭接件(2123),所述第三搭接件(21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搭接件(2122)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边框结构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搭接结构(213)包括第二连接件(2131)和第二搭接件(2132),所述第二连接件(2131)的一端与所述转接本体(21)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搭接件(213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搭接件(2132)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屋面瓦(4)搭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搭接结构(213)还包括第四搭接件(2133),所述第四搭接件(21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搭接件(2132)连接、且另一端适于与所述屋面瓦(4)搭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搭接件(2123)与所述第一搭接件(2122)之间垂直设置;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结构(211)包括第一抵接件(2111)和第二抵接件(2112),所述第一抵接件(2111)设置在所述第一搭接腔内,所述第二抵接件(2112)设置在所述第二搭接腔内,在连接所述层压件(3)和所述屋面瓦(4)时,所述第一抵接件(2111)适于与所述边框结构抵压,所述第二抵接件(2112)适于与所述屋面瓦(4)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结构(211)还包括阻挡件(2113),所述阻挡件(2113)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件(2111)远离所述转接本体(21)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抵接件(2111)与所述边框结构抵压时,所述阻挡件(2113)适于限位所述边框结构的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结构包括第一边框(11),所述第一边框(11)上具有第一卡接部(111)、第一抵接部(112)和第一搭接部(113),所述第一卡接部(111)适于与所述层压件(3)卡接,在连接所述第一边框(11)和所述转接件(2)时,所述第一搭接结构(212)适于与所述第一抵接部(112)搭接,所述第一搭接部(113)适于所述第一抵接件(2111)搭接;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2)包括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适于与所述第一边框(11)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适于与所述第二边框(12)连接。
11.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压件(3)、屋面瓦(4)和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