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地源热泵,尤其涉及一种地源热泵监测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1、地温场的变化是影响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正常使用的重要因素,在《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浅层地热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nb/t 10278,以及各省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相关规程、规范中均对地温场监测进行了规定,要求地质环境监测根据不同换热系统类型和建筑物功能需求进行设计。
2、地埋管地源热泵地质环境监测包括换热监测孔、换热影响监测孔和背景值监测孔等几种类型,一般要求10米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目前,大部分监测孔施工采用的方式是将传感器紧贴在pe管换热器表面,然后采用胶带缠绕固定,在通过测温屏蔽线连接至机房。该方式安装存在两个很大的问题,一是探头缠绕在pe管表面,随着pe管下放及孔内回填过程,极易造成温度传感器探头的损坏,这种损坏是无法修复的;二是,一般地埋孔区域距离机房很远,需要通过测温屏蔽线不断的连接才能安装至接受系统,一旦连接点不紧密会造成信号采集不到。即使能够采集到信号,但因测温屏蔽线缆过长,电阻随着增加,无法到达高精度采集,存在很大的误差。以上两个问题是行业内一直无法解决的,直接影响地温场高效精确的监测。
3、基于上述原因,本设计提出一种地源热泵监测系统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地源热泵监测系统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地源热泵监测系统结构,包括长腔接头、进水管、出水管、监测管、数据通讯站、线缆以及探头,所述长腔接头包括长腔壁、接头空腔、进水管接头以及监测管接头,所述接头空腔分别与进水管接头、出水管接头相连和相通,所述监测管接头与所述长腔壁相连,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进水管接头与所述接头空腔连接,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出水管接头与所述接头空腔连接,所述监测管通过监测管接头与所述长腔壁连接。
3、进一步的,所述监测管包括pe管以及不锈钢管,所述pe管和所述不锈钢管通过钢塑转换接头连接,所述监测管顶部设置监测管封帽,所述监测管封帽与所述不锈钢管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4、进一步的,所述线缆预埋在所述监测管内且其端部设置有测温探头。
5、进一步的,所述监测管封帽上还分别设置有排气孔、注水孔、线缆出口,所述线缆出口上设置有橡胶圈。
6、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7、本实用新型解决传统监测系统在地埋孔施工过程中探头、测温线下放及孔内回填过程发生损坏,以及测温线缆过长,电阻随着增加,温度精度差等问题。该系统即保护温度传感器探头的完整性,又能及时、准确、高效的将采集的地温场数据传输至接收站,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地温场数据,有效的指导地埋管地源热泵高效运行,真正的做到节能减排,为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1.一种地源热泵监测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长腔接头、进水管、出水管、监测管、数据通讯站、线缆以及探头,所述长腔接头包括长腔壁、接头空腔、进水管接头以及监测管接头,所述接头空腔分别与进水管接头、出水管接头相连和相通,所述监测管接头与所述长腔壁相连,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进水管接头与所述接头空腔连接,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出水管接头与所述接头空腔连接,所述监测管通过监测管接头与所述长腔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监测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管包括pe管以及不锈钢管,所述pe管和所述不锈钢管通过钢塑转换接头连接,所述监测管顶部设置监测管封帽,所述监测管封帽与所述不锈钢管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监测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预埋在所述监测管内且其端部设置有测温探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监测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管封帽上还分别设置有排气孔、注水孔、线缆出口,所述线缆出口上设置有橡胶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