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交互感应艺术装置

    专利2025-05-04  6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体交互感应艺术装置。


    背景技术:

    1、空间构筑物是一种有一定功能性的造型艺术品,多是为美化环境或用于纪念意义的观赏物或纪念物,现代空间构筑物常见于城市景观中,多数设置在广场、公园、购物中心等,现有的构筑物通常通过静态形式呈现,展示形态单一,艺术表现效果有限。

    2、小型的交互运动装置,互动效果比较局限,没有扩展到身体尺度。给大众带来互动及共鸣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体交互感应艺术装置,达到与人体交互的艺术效果,增加装置的观赏性

    2、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体交互感应艺术装置,包括:底座、连接在底座宽度方向两侧的侧翼和连接在两个侧翼相向一侧的上部拉索组件;所述上部拉索组件与侧翼形成张拉自平衡结构;

    3、所述拉索组件包括配重盒以及连接在配重盒两侧的拉索,所述拉索的穿过配重盒的让位孔与所述侧翼连接;

    4、所述侧翼阵列设置有栅格状的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围护板片,所述围护板片与驱动机构连动连接,以使得所述围护板片在格栅状的开口内转动;所述驱动机构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人体感应装置,所述人体感应装置接收到人体感应装置发送的信号时,驱动所述围护板片在格栅状的开口内转动预定角度。

    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围护板片由靠近人体感应装置的一侧至另一侧,翻转角度逐渐减小。

    6、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围护板片由靠近人体感应装置的一侧至另一侧分为三组,翻转角度依次为45°、30°、15°。

    7、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两侧的侧翼之间的距离由连接底座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加。

    8、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侧翼和底座分别由两组带对位切槽的单元板插接而成。

    9、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为舵机,舵机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节点连接所述围护板片。

    1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建构形态采用悬索配重牵拉的方式平衡挑出的部件,使形态更加舒展简洁。

    12、2、整体形成张拉自平衡结构,无需基础抵御侧推力

    13、2、本实用新型结合数字化控制技术,与静态的构筑物相比互动效果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人体交互感应艺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连接在底座宽度方向两侧的侧翼和连接在两个侧翼相向一侧的上部拉索组件;所述上部拉索组件与侧翼形成张拉自平衡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交互感应艺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板片由靠近人体感应装置的一侧至另一侧,翻转角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交互感应艺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板片由靠近人体感应装置的一侧至另一侧分为三组,翻转角度依次为45°、3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交互感应艺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的侧翼之间的距离由连接底座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体交互感应艺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和底座分别由两组带对位切槽的单元板插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交互感应艺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舵机,舵机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节点连接所述围护板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体交互感应艺术装置,包括:底座、连接在底座宽度方向两侧的侧翼和连接在两个侧翼相向一侧的上部拉索组件;所述上部拉索组件与侧翼形成张拉自平衡结构;所述拉索组件包括配重盒以及连接在配重盒两侧的拉索,所述拉索的穿过配重盒的让位孔与所述侧翼连接;所述侧翼阵列设置有栅格状的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围护板片,所述围护板片与驱动机构连动连接,以使得所述围护板片在格栅状的开口内转动;所述驱动机构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人体感应装置,所述人体感应装置接收到人体感应装置发送的信号时,驱动所述围护板片在格栅状的开口内转动预定角度。

    技术研发人员:程宇,林芷依,李磊,段岐蓓,连旭,吴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侨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1007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64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