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28  19


    本技术涉及建筑加固设备,具体为一种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1、建筑物构筑完成后,会受外界因素影响或质量的原因,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细纹和裂隙,若不尽早对细纹和裂隙进行修复加固处理,细纹和裂隙会逐渐扩大,建筑物受损程度会日渐严重,然而目前在对建筑物出现的细纹和裂隙进行修复加固处理时,大都采用灌浆修复法,这时需要用到建筑加固装置。

    2、目前的,在建筑加固装置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现有的建筑加固装置的结构简单,而建筑加固原料中易存有成团状的物料,而现有的建筑加固装置不便于对加固原料研磨粉碎处理,导致成团的加固原料不易混合搅拌,降低了建筑加固装置的使用效率,同时现有的建筑加固装置大多数通过安装万向轮进行移动,导致建筑加固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不便于整体稳定在停留处,不便于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的建筑加固装置的结构简单,而建筑加固原料中易存有成团状的物料,而现有的建筑加固装置不便于对加固原料研磨粉碎处理,导致成团的加固原料不易混合搅拌,降低了建筑加固装置的使用效率,同时现有的建筑加固装置大多数通过安装万向轮进行移动,导致建筑加固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不便于整体稳定在停留处,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输送泵和进料件,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左侧壁上侧,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右侧壁下侧,所述输送泵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底部左侧,所述进料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右侧,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中间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腔顶部四角固定连接有电动升降杆,所述电动升降杆的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底部左右两侧和所述底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开有通孔,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四角固定连接有移动滚轮,所述第一箱体的左侧壁上侧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第一箱体的左侧壁下侧固定连接有套壳,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插接有第一连接管,且所述第一连接管插接在所述水箱的底部右侧,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的内侧壁上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研磨壳体,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且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中间和第二箱体的底部中间之间,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的内腔顶部中间,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上侧套接有研磨辊,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套接有搅拌件,且所述搅拌件自上而下依次排列,所述输送泵的输出端插接有第一导管,且所述第一导管插接在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左侧,所述输送泵的输入端插接有第二导管,且所述第二导管插接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左侧壁下侧中间,所述进料件的底部左侧插接有第三连接管,且所述第三连接管插接在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右侧中间。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4、所述第一箱体的左侧壁下侧中间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第一箱体的前侧壁左上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电动升降杆、水泵、电机和输送泵电性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独立电源,所述独立电源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独立电源为锂电池。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水泵的输入端插接有第二连接管,且所述第二连接管插接在所述第二箱体的左侧壁上侧。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第二导管的末端插接有软管,且所述软管绕接在挂钩的外侧壁。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该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通过设有的进料件配合第三连接管将物料导入研磨壳体与研磨辊之间,并通过电机配合连接轴带动研磨辊转动,驱使研磨辊配合研磨壳体对加固原料研磨粉碎处理,使得建筑加固装置便于对加固原料研磨粉碎处理,使得加固原料易于混合搅拌,提高了建筑加固装置的使用效率。

    15、该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通过设有的电动升降杆推动底板向下移动,并配合通孔,驱使底板移动至移动滚轮的下方,驱使移动滚轮悬空,并借助电动升降杆对第一箱体整体稳定支撑,从而达到建筑加固装置运行稳定,使得建筑加固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便于整体稳定在停留处,便于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100)、第一支撑板(200)、第二支撑板(300)、输送泵(400)和进料件(500),所述第一支撑板(20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100)的内腔左侧壁上侧,所述第二支撑板(30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100)的内腔右侧壁下侧,所述输送泵(40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100)的内腔底部左侧,所述进料件(50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100)的顶部右侧,所述第一箱体(100)的底部中间开有安装槽(110),所述安装槽(110)的内腔顶部四角固定连接有电动升降杆(120),所述电动升降杆(120)的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板(130),所述底板(13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31),所述防滑垫(131)的底部左右两侧和所述底板(130)的底部左右两侧开有通孔(132),所述第一箱体(100)的底部四角固定连接有移动滚轮(140),所述第一箱体(100)的左侧壁上侧固定连接有扶手(150),所述第一箱体(100)的左侧壁下侧固定连接有套壳(160),所述第一箱体(100)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水箱(180),所述第一支撑板(200)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水泵(220),所述水泵(220)的输出端插接有第一连接管(230),且所述第一连接管(230)插接在所述水箱(180)的底部右侧,所述第二支撑板(300)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310),所述第二箱体(310)的内侧壁上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研磨壳体(320),所述第二支撑板(300)的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电机(330),所述电机(33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340),且所述连接轴(340)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板(300)的底部中间和第二箱体(310)的底部中间之间,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310)的内腔顶部中间,所述连接轴(340)的外侧壁上侧套接有研磨辊(350),所述连接轴(340)的外侧壁套接有搅拌件(360),且所述搅拌件(360)自上而下依次排列,所述输送泵(400)的输出端插接有第一导管(410),且所述第一导管(410)插接在所述第二箱体(310)的底部左侧,所述输送泵(400)的输入端插接有第二导管(420),且所述第二导管(420)插接在所述第一箱体(100)的内腔左侧壁下侧中间,所述进料件(500)的底部左侧插接有第三连接管(510),且所述第三连接管(510)插接在所述第二箱体(310)的顶部右侧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00)的左侧壁下侧中间固定连接有挂钩(170),所述挂钩(170)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00)的前侧壁左上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90),所述控制面板(190)与电动升降杆(120)、水泵(220)、电机(330)和输送泵(400)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00)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独立电源(210),所述独立电源(210)与控制面板(190)电性连接,所述独立电源(210)为锂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220)的输入端插接有第二连接管(240),且所述第二连接管(240)插接在所述第二箱体(310)的左侧壁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420)的末端插接有软管(430),且所述软管(430)绕接在挂钩(170)的外侧壁。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建筑加固设备领域的一种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输送泵和进料件,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左侧壁上侧,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右侧壁下侧,所述输送泵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底部左侧,所述进料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右侧,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中间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腔顶部四角固定连接有电动升降杆,该灌浆式建筑加固装置,便于对加固原料研磨粉碎处理,使得加固原料易于混合搅拌,提高了建筑加固装置的使用效率,建筑加固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便于整体稳定在停留处,便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苏晓绿,陈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科宁工程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1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61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