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专利2025-04-15  6


    本发明涉及电磁兼容性,具体地,涉及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主/被动微波雷达载荷、多通道大容量接收机等各类用频设备越来越多,覆盖频段越来越宽,发射功率越来越大,接收机灵敏度越来越高。

    2、卫星系统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发生系统电磁兼容干扰问题的频次也越来越高,甚至影响了预研型号方案立项和在研型号的研制进度。目前,整星电磁兼容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均开展了整星电磁兼容性设计,但在测试试验方法上,因不能完全模拟卫星在轨试验状态,造成欠试验,导致在轨问题频出。

    3、[1]李晓辉.卫星射频接收机电磁兼容防护设计方法[j].空间电子技术,2014,011(003):91-93.该文献介绍了射频接收机电磁干扰耦合途径,属于典型的emc防护设计方法,从屏蔽、电磁泄露防护和天线耦合防护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但未涉及电磁干扰源分析及测试验证,未涉及主/被动雷达工作模式及相互影响分析验证。

    4、[1]方小星等."基于探测性能的舰载雷达电磁兼容分析."现代雷达38.2(2016):5.该文献建立了相同工作频段、不同频率雷达间的电磁兼容模型,定量分析了雷达间距、压制系数、灵敏度等参数对电磁兼容的影响,但仅针对主动雷达间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了分析,未涉及主被雷达一体化电磁兼容性设计及测试验证分析。

    5、在公开号为cn105242120b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验证卫星射频分系统间电磁兼容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选择卫星地面试验场地;步骤s2:量化试验场地反射因素对电磁兼容性试验结果的影响;步骤s3:设置地面综合试验系统状态;模拟卫星在轨飞行的各种工作模式,星载射频分系统按顺序开机工作;检查星载射频分系统各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正常,若正常则触发步骤s4;步骤s4:判定试验结果,具体为,将星载射频分系统间电磁兼容性试验结果数值减去试验场地对卫星电磁兼容试验影响的量化值。但该专利文献仅针对射频单机遥控上行及失锁进行了判定和试验,未覆盖主/被动雷达工作方式、宽频段、大发射功率测试方法及环境适应性检查方法。

    6、在公开号为cn107102226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卫星电磁传导兼容的地面测试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分析卫星供配电设计与接地设计,形成电磁传导测试矩阵表;步骤二,开展单机和系统级非接触式电源线传导兼容测试;步骤三,开展整星级地线非接触式传导兼容测试等。但该专利文献仅针对ce101、cs101、cs114、cs115项电源线耦合发射的干扰信号、电源线传导敏感度、电缆束注入传导敏感度、电缆束注入脉冲传导敏感度进行了分析及测试,未涉及卫星主/被动雷达频率设计,未涉及高灵敏度接收机的电磁兼容性测试。

    7、在公开号为cn108959777b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阵列天线近场电磁兼容精确预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互阻抗矩阵,求解两个平面阵列天线间的阵元耦合及其叠加;(2)根据发射阵列天线的发射功率求解发射阵列天线的端口激励电压,根据被干扰阵列天线的端口响应电流以及被干扰阵列天线的阵元天线的内阻求解被干扰阵列天线的端口激励电压;(3)根据发射阵列天线、被干扰阵列天线的阵元天线独立存在时的表面电流、端口电流,结合典型绕射的测试结果进行输入计算,求解两阵元天线的阻抗,最终预测两个阵列天线间的隔离度。但该专利文献仅针对了平面阵列天线、主动雷达间电磁兼容性进行精确建模计算,未涉及如何在微波暗室进行试验测试及验证,未涉及被动接收雷达工作模式及敏感频段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方法及系统。

    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方法,包括:

    3、步骤s1:进行环境背景噪声测试;

    4、所述环境包括微波暗室环境;

    5、步骤s2:运行雷达进行测试,完成试验;

    6、所述雷达包括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

    7、优选的,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子步骤:

    8、步骤s1.1:将进入微波暗室的设备包覆吸波材料,金属表面材料全包覆;

    9、步骤s1.2:进行试验准备及系统自检,涵盖预设范围包括ce101:25hz-10khz;ce102:10khz-10mhz;re103:10khz-40ghz;

    10、步骤s1.3:检查背景环境噪声及其来源。

    11、优选的,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12、步骤s2.1:被动雷达进行定点角及扫描接收测试;

    13、步骤s2.2:关闭被动雷达,主动雷达进行发射安全测试;

    14、步骤s2.3: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进行前置方向电磁兼容测试;

    15、步骤s2.4: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进行布局调整;

    16、步骤s2.5:关闭被动雷达,主动雷达再次进行发射安全测试;

    17、步骤s2.6: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进行侧置方向电磁兼容测试。

    18、优选的,所述步骤s2.1包括以下子步骤:

    19、步骤s2.1.1:开启被动雷达,在定点角及扫描接收模式下工作运行;

    20、步骤s2.1.2:构建被动雷达仪器发射坐标系omxmymzm,定义om为被动雷达转轴与安装面的交点;omxm为指向天线展开方向,omzm为指向天线垂直地面探测方向,omym为指向omxm与omzm构成右手法则;

    21、步骤s2.1.3:使被动雷达工作于定点角模式,进行定点角度选择;在成像区域内,定义omxm轴偏向omym方向45°为位置1,omxm轴正向0°为位置2,omxm轴偏向-omym方向45°为位置3,omxm轴正向180°为位置4;

    22、步骤s2.1.4:使被动雷达工作于扫描接收模式并进行扫描接收设置,根据在轨被动雷达的工作方式选择常规扫描模式,接收天线根据在轨工作情况匀速转动。

    23、优选的,所述步骤s2.2包括以下子步骤:

    24、步骤s2.2.1:被动雷达停止探测,关闭接收机;

    25、步骤s2.2.2:主动雷达工作于功率发射模式,从预设初始功率发射开始逐渐提高发射功率,直到达到预设在轨发射功率;

    26、步骤s2.2.3:测量被动雷达预设范围内的电场强度大小和频谱情况直至信号功率小于被动雷达输入信号强度。

    27、优选的,所述步骤s2.3包括以下子步骤:

    28、步骤s2.3.1:将主动雷达放置于被动雷达正前方;

    29、步骤s2.3.2:使主动雷达工作于在轨正常发射模式,被动雷达工作于定点角模式;测试位置1、位置2、位置3和位置4,查看被动雷达接收通道情况;

    30、步骤s2.3.3:使主动雷达工作于在轨正常发射模式,被动雷达工作于扫描模式,查看被动雷达接收通道情况。

    31、优选的,所述布局调整包括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布局约束,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由前置调整至侧置。

    3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系统,包括:

    33、模块m1:进行环境背景噪声测试;

    34、所述环境包括微波暗室环境;

    35、模块m2:运行雷达进行测试,完成试验;

    36、所述雷达包括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

    37、优选的,所述模块m1包括以下子模块:

    38、模块m1.1:将进入微波暗室的设备包覆吸波材料,金属表面材料全包覆;

    39、模块m1.2:进行试验准备及系统自检,涵盖预设范围包括ce101:25hz-10khz;ce102:10khz-10mhz;re103:10khz-40ghz;

    40、模块m1.3:检查背景环境噪声及其来源。

    41、优选的,所述模块m2包括以下子模块:

    42、模块m2.1:被动雷达进行定点角及扫描接收测试;

    43、模块m2.2:关闭被动雷达,主动雷达进行发射安全测试;

    44、模块m2.3: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进行前置方向电磁兼容测试;

    45、模块m2.4: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进行布局调整;

    46、模块m2.5:关闭被动雷达,主动雷达再次进行发射安全测试;

    47、模块m2.6: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进行侧置方向电磁兼容测试。

    48、优选的,所述模块m2.1包括以下子模块:

    49、模块m2.1.1:开启被动雷达,在定点角及扫描接收模式下工作运行;

    50、模块m2.1.2:构建被动雷达仪器发射坐标系omxmymzm,定义om为被动雷达转轴与安装面的交点;omxm为指向天线展开方向,omzm为指向天线垂直地面探测方向,omym为指向omxm与omzm构成右手法则;

    51、模块m2.1.3:使被动雷达工作于定点角模式,进行定点角度选择;在成像区域内,定义omxm轴偏向omym方向45°为位置1,omxm轴正向0°为位置2,omxm轴偏向-omym方向45°为位置3,omxm轴正向180°为位置4;

    52、模块m2.1.4:使被动雷达工作于扫描接收模式并进行扫描接收设置,根据在轨被动雷达的工作方式选择常规扫描模式,接收天线根据在轨工作情况匀速转动。

    53、优选的,所述模块m2.2包括以下子模块:

    54、模块m2.2.1:被动雷达停止探测,关闭接收机;

    55、模块m2.2.2:主动雷达工作于功率发射模式,从预设初始功率发射开始逐渐提高发射功率,直到达到预设在轨发射功率;

    56、模块m2.2.3:测量被动雷达预设范围内的电场强度大小和频谱情况直至信号功率小于被动雷达输入信号强度。

    57、优选的,所述模块m2.3包括以下子模块:

    58、模块m2.3.1:将主动雷达放置于被动雷达正前方;

    59、模块m2.3.2:使主动雷达工作于在轨正常发射模式,被动雷达工作于定点角模式;测试位置1、位置2、位置3和位置4,查看被动雷达接收通道情况;

    60、模块m2.3.3:使主动雷达工作于在轨正常发射模式,被动雷达工作于扫描模式,查看被动雷达接收通道情况。

    61、优选的,所述布局调整包括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布局约束,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由前置调整至侧置。

    6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63、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方法,能够在卫星研制初期阶段完成电磁兼容性验证,并根据试验结果指导工程研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64、2、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的模拟卫星在轨试验状态,大大降低了在轨卫星出现问题的频率;同时对主被动雷达的工作模式及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验证,对主被动雷达一体化电磁兼容性设计及测试进行验证分析,能够广泛地应用于电磁兼容性技术领域。

    65、本发明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子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包括以下子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包括以下子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包括以下子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局调整包括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布局约束,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由前置调整至侧置。

    8.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1包括以下子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2包括以下子模块: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主被动雷达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性的试验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进行环境背景噪声测试;所述环境包括微波暗室环境;步骤S2:运行雷达进行测试,完成试验;所述雷达包括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本发明能够在卫星研制初期阶段完成电磁兼容性验证,并根据试验结果指导工程研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能够较好的模拟卫星在轨试验状态,大大降低了在轨卫星出现问题的频率;同时对主被动雷达的工作模式及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验证,对主被动雷达一体化电磁兼容性设计及测试进行验证分析,能够广泛地应用于电磁兼容性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钱斌,王金华,许海玉,缪鹏飞,张宏伟,李金环,漆全,张国升,王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55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