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机构、可折叠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13  13


    本技术涉及一种刹车机构、可折叠滑板车,属于滑板车。


    背景技术:

    1、儿童滑板车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滑板车,通常是采用轻便、耐用、易折叠的材料,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具有儿童友好的外观设计和颜色。儿童滑板车一般是以2至3个轮子为主,前轮较大,后轮较小,有些还带有晃杆,适合陪伴孩子玩耍、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

    2、儿童滑板车的后轮通常需要安装刹车,主要是为了确保骑行安全。儿童滑板车通常由于轮子较小,速度较慢,容易在平地上掌控,但在下坡时速度会比较快,控制难度大。此时,如果没有刹车,儿童滑板车的速度就会无法立即减缓,容易导致坠车或者碰到障碍物。而安装后轮刹车可以让骑行者通过踩刹车的方式,即刻停止滑板车的移动,有效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风险,提高了骑行的安全性。

    3、但是儿童滑板车采用手刹刹车,一般将手刹安装在把手上,通过拉动把手来刹车。适用过程中儿童通常需要更多时间适应并掌控手刹的操作,有可能会增加操作中出现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在滑板车移动过程,整体的重心位于滑板车车身的前端,刹车后轮易打滑,刹车不及时,而且儿童容易侧翻。

    4、针对现有问题,急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机构,儿童能将脚放到脚刹组件进行踩压,既能将整体重心调整到滑板车车身的后端,又能对后轮进行刹车。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刹车机构,包括:后轮支撑叉座,所述后轮支撑叉座安装滑板车的后轮;脚刹组件,所述脚刹组件包括铰接端,所述铰接端与所述后轮支撑叉座转动连接;所述脚刹组件包括刹车端,所述刹车端可绕所述铰接端转动,以使所述刹车端与滑板车的后轮接触;所述刹车端安装有用于后轮刹车的第一刹车片;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与所述后轮支撑叉座连接,所述脚刹组件还包括复位端,所述复位端可绕所述铰接端转动,且所述复位端与复位组件连接,通过复位组件的弹性力抵压所述复位端,使所述刹车端绕所述铰接端远离滑板车的后轮。

    3、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脚刹组件还包括与滑板车的后轮相适配脚踩压板和第二刹车片;所述脚踩压板的一端设置所述铰接端,所述脚踩压板中部面向所述后轮的一侧设置所述刹车端;靠近所述铰接端且面向所述后轮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刹车片,踩压所述脚踩压板以使所述第二刹车片和所述第一刹车片分别与滑板车的后轮接触。

    4、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脚踩压板的横截面为u型,u型口朝向滑板车的后轮。

    5、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弹簧和固定销,所述固定销穿过所述复位弹簧,并将所述复位弹簧固定于所述后轮支撑叉座上,所述复位弹簧的活动端与所述脚踩压板活动连接。

    6、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脚踩压板背向所述后轮的一侧设置有脚刹垫。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脚刹性能的可折叠滑板车。

    8、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基于相同的构思,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滑板车,包括权利要求上述所述的刹车机构;踏板,所述踏板的一端与所述刹车机构连接;车头组件和折叠杆组件,所述折叠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车头组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踏板连接。

    9、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还包括后轮减震器,所述后轮支撑叉座与所述踏板铰接,所述后轮减震器的固定端与所述滑板车的踏板铰接;所述后轮减震器的活动端与所述后轮支撑叉座铰接。

    10、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折叠杆组件包括连接杆筒、内部中空的折叠底座、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筒内的拨杆和活动限位杆;所述折叠底座的上部与所述连接杆筒的一端铰接,所述折叠底座的底部与所述踏板固定连接;所述折叠底座的内部设有与活动限位杆相适配的卡槽;所述拨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限位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连接杆筒;所述活动限位杆的另一端延伸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活动限位杆的中部设有活动行程槽,所述折叠底座通过轴销与所述连接杆筒的铰接,且所述轴销穿过所述活动行程槽。

    11、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活动行程槽的一侧设有弹簧安装槽,所述弹簧安装槽内设有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轴销抵接,弹簧的弹性力以使得所述活动限位杆保持卡入所述卡槽内。

    12、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连接杆筒的顶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动块连接。

    13、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车头组件包括前轮支撑叉座、前轮减震压簧和轴套;所述前轮支撑叉座的顶部设有竖直设置的直轴,所述前轮减震压簧和轴套分别匹配套入所述直轴;所述前轮减震压簧分两端分别与轴套和前轮支撑叉座抵接;所述前轮支撑叉座与所述折叠杆组件连接。

    14、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车头组件还包括压簧套,所述压簧套套入所述前轮减震压簧,所述压簧套的两端分别与轴套和前轮支撑叉座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6、1、本实用新型增加脚刹组件,儿童能将脚放到脚刹组件进行踩压,改变身位,既能将整体重心调整到滑板车车身的后端,又能对后轮进行刹车,相对于手刹,节省了掌控手刹的操作,儿童操作性更好,不易发生侧翻,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17、2、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第二刹车片,靠近铰接端且面向后轮的一侧设置第二刹车片,踩压脚踩压板以使第二刹车片和第一刹车片分别与滑板车的后轮接触,以此,相当于杠杆原理,儿童仅需较小的力踩压脚踩压板就可以使得第二刹车片压紧在后轮上,形成较大的摩擦力,更有效的刹车,继续踩压至第一刹车与后轮接触摩擦,进一步提高了刹车效果,相对于儿童来说,安全性更优;即使第二刹车片发生磨损,也有第一刹车片作为刹车的保障,使用寿命更高。

    18、3、本实用新型增加折叠杆组件,在搬运过程,可将车头组件沿着踏板折叠收纳,便于携带。

    19、4、本实用新型通过前轮和后轮分别增加了前轮减震压簧和后轮减震器,行驶过程具有减震效果;而且当儿童踩压脚踩压板制动时,滑板车具有减震作用,使得儿童在刹车时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驾驶体验感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刹组件(3)还包括与滑板车的后轮(2)相适配脚踩压板(33)和第二刹车片(34);所述脚踩压板(33)的一端设置所述铰接端,所述脚踩压板(33)中部面向所述后轮(2)的一侧设置所述刹车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踩压板(33)背向所述后轮(2)的一侧设置有脚刹垫(35)。

    4.一种可折叠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刹车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轮减震器(8),所述后轮支撑叉座(1)与所述踏板(5)铰接,所述后轮减震器(8)的固定端与所述滑板车的踏板(5)铰接;所述后轮减震器(8)的活动端与所述后轮支撑叉座(1)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杆组件(7)包括连接杆筒(71)、内部中空的折叠底座(72)、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筒(71)内的拨杆(73)和活动限位杆(7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行程槽(741)的一侧设有弹簧安装槽,所述弹簧安装槽内设有弹簧(743),所述的弹簧(743)的一端与所述轴销(742)抵接,弹簧(743)的弹性力以使得所述活动限位杆(74)保持卡入所述卡槽(72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筒(71)的顶部设有滑槽(711),所述滑槽(711)安装有滑动块(712),所述拨杆(7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槽(711)与所述滑动块(7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组件(6)包括前轮支撑叉座(61)、前轮减震压簧(62)和轴套(63);所述前轮支撑叉座(61)的顶部设有竖直设置的直轴(611),所述前轮减震压簧(62)和轴套(63)分别匹配套入所述直轴(611);所述前轮减震压簧(62)分两端分别与轴套(63)和前轮支撑叉座(61)抵接;所述前轮支撑叉座(61)与所述折叠杆组件(7)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组件(6)还包括压簧套,所述压簧套套入所述前轮减震压簧(62),所述压簧套的两端分别与轴套(63)和前轮支撑叉座(61)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滑板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刹车机构、可折叠滑板车,包括:后轮支撑叉座,后轮支撑叉座安装滑板车的后轮;脚刹组件,脚刹组件包括铰接端,铰接端与后轮支撑叉座转动连接;脚刹组件包括刹车端,刹车端可绕所述铰接端转动,以使所述刹车端与滑板车的后轮接触;刹车端安装有第一刹车片;复位组件,复位组件与后轮支撑叉座连接,脚刹组件还包括复位端,复位端可绕铰接端转动,且复位端与复位组件连接。本技术增加脚刹组件,儿童能将脚放到脚刹组件进行踩压,改变身位,既能将整体重心调整到滑板车车身的后端,又能对后轮进行刹车,相对于手刹,节省了掌控手刹的操作,儿童操作性更好,不易发生侧翻,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酷骑童趣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7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54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