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冲击辊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03  5


    本技术属于物流,尤其是涉及一种耐冲击辊筒。


    背景技术:

    1、辊筒是指筒状可以转动带动其上物品传送的物体,当传送一些重量较大的物品时,在传送过程中重量较大的物品直接掉落于辊筒上会读辊筒造成较大的冲击力,长此以往会对辊筒及造成较大的伤害,严重时甚至使得辊筒转轴断裂或者轴承损坏难以转动。

    2、公开号为cn214113970u的一种分段式物流辊筒,其通过在辊筒内增加支架提高辊筒的牢固性,并且设置有缓冲层以减缓冲击力,但是其缓冲层面积间隔设置,对于没有设置缓冲层的几段还是会存在辊筒承受过重冲击力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辊筒收到较大冲击力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冲击辊筒,其能够使得整个辊筒轴面均匀的减少冲击力,避免辊筒在重物冲击下产生的损坏,延长辊筒的使用寿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耐冲击辊筒,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转轴部件,所述转轴部件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环设有若干支撑板和位于所述支撑板两两之间的缓冲块;所述转轴部件的外壁环设有若干与轴向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有缓冲部件;所述支撑板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缓冲部件与所述转轴部件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外壳轴向平行的一侧与所述外壳内壁轴向长度相等,所述缓冲块相对的两侧为弧形且靠近所述转轴部件的一侧紧贴所述转轴部件的外壁。

    4、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两端密闭,所述转轴部件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外壳的两端,所述转轴部件上设有凹槽的部分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凹槽的长度与所述支撑板的长度相等。

    5、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t型结构,所述凹槽外侧的宽度小于凹槽底部的宽度;所述缓冲部件包括u型转接板,所述凹槽底部设有若干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凹槽底部连接,一端与所述转接板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转接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底部的宽度且大于所述凹槽外侧的宽度。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转轴部件连接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转接板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u型转接板内侧的宽度,且大于所述凹槽外侧的宽度。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外壳的一端还设有支撑副板,所述支撑副板为弧形;所述支撑副板一侧紧贴所述外壳的内侧,另一侧紧贴所述缓冲块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

    10、进一步地,所述转轴部件一端设有链轮组件,另一端设有轴承座组件。

    11、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外表面设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为胶质材料。

    1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3、通过支撑板有效的支撑外壳,增加其称重能力,且所述支撑架相互之间、外壳与转轴部件之间设有的缓冲块,支撑板与转轴部件之间的缓冲部件可以同时多面积的缓冲,通过缓冲部件可以减少支撑板的冲击力,同时通过缓冲夸减少外壳没有支撑板的部分受到的冲击力,能够使得辊筒轴面全面得到缓冲,减少过度冲击对辊筒造成的损伤,增加辊筒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耐冲击辊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有转轴部件,所述转轴部件与所述外壳(1)内壁之间环设有若干支撑板(3)和位于所述支撑板(3)两两之间的缓冲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两端密闭,所述转轴部件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外壳(1)的两端,所述转轴部件上设有凹槽(203)的部分位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凹槽(203)的长度与所述支撑板(3)的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03)为t型结构,所述凹槽(203)外侧的宽度小于凹槽(203)底部的宽度;所述缓冲部件包括u型转接板(501),所述凹槽(203)底部设有若干缓冲弹簧(502),所述缓冲弹簧(502)的一端与所述凹槽(203)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接板(50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冲击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501)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203)底部的宽度且大于所述凹槽(203)外侧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冲击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与所述转轴部件连接的一端设有连接板(301),所述连接板(301)与所述转接板(50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冲击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01)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转接板(501)内侧的宽度,且大于所述凹槽(203)外侧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靠近所述外壳(1)的一端还设有支撑副板(302),所述支撑副板(302)为弧形;所述支撑副板(302)一侧紧贴所述外壳(1)的内侧,另一侧紧贴所述缓冲块靠近所述外壳(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部件一端设有链轮组件(6),另一端设有轴承座组件(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外表面设有防滑层(8),所述防滑层(8)为胶质材料。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冲击辊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转轴部件,所述转轴部件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环设有若干支撑板和位于所述支撑板两两之间的缓冲块;所述转轴部件的外壁环设有若干与轴向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有缓冲部件;所述支撑板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缓冲部件与所述转轴部件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外壳轴向平行的一侧与所述外壳内壁轴向长度相等,所述缓冲块相对的两侧为弧形且靠近所述转轴部件的一侧紧贴所述转轴部件的外壁。本技术能够使得整个辊筒轴面均匀的减少冲击力,避免辊筒在重物冲击下产生的损坏,延长辊筒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林金鑫,王宇昕,王意成,钮树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州天和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6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4982.html

    最新回复(0)